十七、芸台雾(1)

关灯
不像韦后、安乐公主那样臭名昭著,但仍然为主流官场所不喜。

     “相国!咱家有话说。

    ” 薛涛看去,有人立起,却是白监军。

     不等武元衡首肯,他兀自拱拱手道:“请问节度使,贵家女儿嫁给临淄段氏,见了段家长辈,可要行礼?” “自然。

    ”武元衡答。

     白监军点头:“不唯您的女儿,德宗废弃公主下嫁制度,连公主也不再受夫家大拜,反而要向舅姑行礼。

    咱家从小侍奉德宗,知道他老人家敬天爱人,最尊崇妇节、妇德。

    ”白监军的声音饱含感情,仿佛随时要哭出来,“当今天子是他亲自教养出的爱孙,自然和他老人家一气。

    ” “因此,”他擦擦眼睛,又露出一个白胖齿秃的笑容:“为相国计,还是不要奏女子为校书,免得天子不悦。

    ” 武元衡不语,白监军便更洋洋洒洒道:“我朝女子参政,实际从长孙皇后起。

    但她老人家不爱居功,还则罢了。

    到了相国之先人——则天皇后,却弄得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她口,”他激动地挥手,“天子倒落得拱手而治。

    ” 白监军又沉痛抚胸,“就因为相国之先人开了苗头,后面太平公主、韦后、安乐公主都效仿她,觊觎帝王宝座。

    殊不知,乾坤是能随意颠倒得的?女子参政,是逆天而行!” 武元衡慢慢饮着酒,等他挥洒完了,方淡淡道:“原来我不能奏薛涛为校书,不是因为她是女子,而是因为我姓武。

    ” 众人一静,白监军也愣住,忙出席大拜:“咱家并无此意。

    ” 武元衡不睬,微笑对众人说:“如此月色,不如饮酒。

    ” 中秋过后,秋意一日浓似一日。

    到了十一月,这天清晨已有薄霜。

     武元衡早早来到节度府大堂批阅公文,看到一封长安来信时,用竹刀拆开。

     “薛涛。

    ”他放下信。

     薛涛正奉茶,抬脸问:“相国?” “圣上回信说,女子做官,将来延英殿对策,他面对一裙衩,岂不分心。

    ” 薛涛愣了一下才明白,这是天子用开玩笑的方式回绝武元衡。

     “相国真上表奏请薛涛为大唐校书郎了。

    ”薛涛感动地俯首一拜:“校书郎虽只九品,却处于学士之列。

    开元时的王昌龄,今日的白居易、韩愈、段文昌,都曾任此职。

    薛涛感激您的认可。

    至于被朝廷拒绝,”她微觉苦涩地低下头,复又抬起头道,“也是意料中事。

    不要紧,薛涛不当校书郎,也一样为您做事。

    ” “为我做事?”武元衡立刻道,“可并不容易。

    西川乱后,那墨光阁书画文籍多有毁损,我需要人去校雠典籍,订正讹误;我带来的幕僚不多,还需有人协助拟写文书。

    你都能做吗?” 薛涛睁大眼听着,这分明正是校书郎的职责所在。

    她迟疑道:“能做。

    ” 武元衡微笑:“那便由我发一份校书郎的俸禄给你。

    ” 薛涛愣怔了一下,才明白他的意思,激动地放下茶盘:“多谢相国!我一定尽力而为。

    ” 武元衡却指指茶盘:“这些容易的事情,就不要再做。

    领着校书郎的俸禄,却做这些,我就吃亏了。

    ” 薛涛不禁笑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