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纪实诗】杜甫兵车行

关灯
“圣人!我军去年就已兵分三路开往南诏!那南诏王阁罗凤听闻我朝动兵,竟然率先攻进姚州城,杀了张太守!” “南诏若无不臣之心,何必攻我城池,杀我臣民?依臣之见,此战还是得打!” 众人望去,那说话的竟然是跪在雪地里的鲜于仲通。

    他咬牙怒目,情绪激动: “圣人!臣虽是富商出身,但身在南诏这么多年,臣亦有自己一番心得!” 李隆基不置可否,示意他继续。

     “南诏王阁罗凤,此人狼子野心!天宝八载即在滇东用兵,对外扩展南诏国土。

    仙子有言,未来南诏会与吐蕃勾结、夹击我军,致使我大唐二十万人全军覆没……圣人!我们如今通晓未来,更要提前动手才是!若圣人不信臣,也可令命其他主帅,但南诏之国,我大唐定要血洗才是!” “如今天幕助我大唐,圣人何不效仿太宗,远交近攻,先拿南诏开刀以儆效尤?如此边疆安定、外无战事,圣人就能慢慢整治内里、收拾叛贼。

    ” 鲜于仲通慷慨激昂,一时之间,李隆基竟然颇为意动。

     哪个皇帝能拒绝开疆拓土呢? 哪个皇帝不想成为“太宗第二”呢? 见圣人目光闪烁,顿时又有几位武将出列,争先恐后地向李隆基陈述开战必要。

     这些主战派将士大多官阶不高,对军功多有渴望。

    他们纷纷向李隆基表示自己愿作主帅,并拍着胸膛保证一次取胜、攻下南诏。

     另一边,主和派也忍不住跳了出来。

     他们多是文臣,认为兴战耗资巨大、劳民伤财,其中尤以掌管赋税、军需等一切财政事宜的户部尚书最为愤慨,就差指着鲜于仲通骂“杨奸第二” ……… 主战派和主和派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李隆基顿时头疼:“都闭嘴,看石潭!” 【战争给人民带来无可复加的灾难和痛苦。

    半个世纪后,有一位诗人白居易在新丰遇到了一位发须皆白的老翁。

    这位老翁今年八十八岁,右臂已经折断,耷拉在身侧,左臂则搭在他玄孙的肩上,摇摇晃晃地向前走来。

    】 【他是一位天宝年间,逃过南诏兵役的老人。

    】 听到这里,众人一惊,也顾不得再吵架,纷纷起身望向石潭。

     石潭水幕上不知何时出现了新的画面:一个年迈老翁半靠在自己小孙的背上,正在和面前的年轻男人交谈。

    男人恭敬地比划了一个“请教”的动作,头顶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水泡,水泡里写着: “老先生,您的右臂断了有多久了?是怎么断的?” 听到这个疑问,老翁脸上浮现痛苦,皱纹瞬间深沉。

    他摸了摸自己垂在一旁、毫无感知的右臂,哀伤地回答:“我今年八十八了,这条手臂是我二十四岁时亲自折断的,如今断了六十多年了。

    ” 男人一惊,既同情又困惑:“这……为何要自残一臂?” “我出生在太平盛世,籍贯就在新丰,这里有玄宗的华清官,我从小就听惯了宫苑梨园中传出的歌舞乐曲,日子安逸清乐,从没见过打仗。

    哪知我二十四那年,竟然赶上了朝廷大征兵。

    当时新丰各家都嚎哭一片,可怜我的名字也在那征兵册上。

    ” “那次征兵是要开往南诏去打仗,我听说那南诏多毒瘴,去了百不还一,前面那一批被征走的壮丁全死在了南诏……我不想打仗,也不想被官吏打死,于是某天深夜,我偷偷拿石头捶断了自己的右臂。

    ” 老翁拍了拍自己萎缩的右臂,哀痛道:“我这条胳膊断了六十多年。

    六十年来,每逢刮风下雨,这胳膊就痛得我彻夜难眠。

    ” 男人面有不忍,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