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集句诗】

关灯
?” “说起来,柳公长我数十岁,而东坡你又小我十几年,你和柳公之间,倒是隔了快五十年。

    柳公在世之时,但凡自诩清流之辈,无人敢与柳公深交,更甚者还对他避如蛇蝎。

    而今柳公仙逝,众人却对他交口相赞,当真……” 王安石闭目长叹。

     “柳公长我数十岁,我尚未出茅庐之际,柳公早已名满天下,骫骰从俗,天下咏之……其实喜欢的又何止是百姓,就连官家亦不免俗。

    ” “官、官家?”苏轼有些震惊地瞪大眼睛。

     “不是如今的官家,是仁宗。

    ” “可我听闻,仁宗不是……” 苏轼曾听过一事。

    柳永还叫柳三变的时候,曾作《鹤冲天》一词。

    其中有一句算是应景,又算是牢骚的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后来临轩放榜,柳三变落第,仁宗还特意批复一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此后柳三变多次赶考,无一例外全都落选。

    直至改名为“永”后,才于景祐元年及第,总算磨勘转官。

     “那是面上功夫。

    ”王安石一哂,不以为意。

     “柳公之词,天下传唱,自然流入禁宫。

    官家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妓歌之再三。

    但官家深知留意儒雅,务本理道的道理,万不可让此闺门淫媟之语成为正统,所以面上对其深恶痛绝,实乃为不失其正、弘雅颂之风。

    ” “其实除了官家,清流又何尝不是如此,就连我都不能免俗。

    ” 王安石轻叹一声,竟然难得地有些不好意思:“这都是嘉佑年间的旧事了,说来与你听听倒也无妨。

    ” “当时禁中开赏花钓鱼宴,官家出诗示群臣,我等次第属和。

    我当时官微,故坐末席,轮到我时,已然日垂西山、天色将晚。

    为了不碍众人用膳,留给我的时间极其有限,必须尽快作答。

    ” “当时官家给我出了'披香殿'三字,我一时紧张,竟不知如何作答。

    旁人提醒我可以‘太液池’为对,我便接了句‘披香殿上留朱辇,太液池边送玉环’。

    ” “太液翻波,披香帘卷!”苏轼几乎是脱口而出。

     闻言,王安石长长叹气:“是了,别人听我这句,也都是这个反应。

    ” “赏花钓鱼宴的次日,都下就有流言,说我窃柳公之词,化‘太液翻波,披香帘卷’为己用,人人都传我私下读柳公的淫|词。

    那段时日,同僚都拿此事打趣我。

    ” 王安石沉默了一会儿,继续道:“这事过去几十年了,我也记不得当初情急之下到底有没有化用柳公之词,唯独记得那段时日我每天都要与人扯谎说我不读柳词,生怕别人因柳词而看轻了我。

    ” “在我们那时,人人都读柳公词,人人不言柳公词。

    随便提及哪句柳词,就没人不会接下句,但就算大家心里都知道,面上却总要摆出个清流模样,与此等‘妖冶风气’划清界限……而今想来,倒是故作姿态、荒唐可笑。

    ” 王安石言罢,潇洒甩袖,抬手在文本框中曲指写字。

     “这句话我几十年前就该说了,拖到如今,也无妨在天下人面前坦诚相告——” 【王安石(1084):介甫亦爱柳公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