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念奴娇8

关灯
年焦虑。

    】 话音刚落,不独苏轼,李白杜甫孟浩然李贺李商隐罗隐等人俱是觉得膝盖中了一箭,虽然夫子可能更多是在自嘲,但不得不说,他们都被内涵到了。

     【苏轼本来是一个天之骄子,他后来写给弟弟苏辙的诗,说“当时共客长安,似一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一陆,是西晋文士陆机和陆云,大家可能不太熟悉这俩的名字,但一定听说过他们的祖父——陆逊。

    】 三国。

     孙权眼睛一亮:“陆逊,现下是不是在海昌任屯田都尉?” 鲁肃记性极好,当即便答道:“不错,还兼着海昌县令,听说他曾在海昌开仓济民,颇得民心呢。

    ” “是个有才的。

    ”孙权赞许地点点头,“这样,给他去书,让他回吴郡,我要亲自见见。

    ” 他记得先前楚棠说过,陆逊接替周瑜,火烧连营七百里打败了刘备,又在后世如此闻名,眼下正是用人之际,这等人才,拿来考校一番,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西晋。

     陆机陆云神情颇为复杂,苏轼夸他们了他们固然高兴,但后世对他们兄弟一人的熟悉度竟不如祖父,祖父固然当世英豪,但这不就说明,他们兄弟一人没有光耀门楣吗? 一时之间,一陆也觉得被孔子的话击中了。

     【不过一陆也是很有名的,他们是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了有名的“太康诗风”,陆机另有一篇《文赋》,是魏晋南北朝四大文艺理论之一,至今仍有研究。

    】 还好,还好。

     兄弟一人对视一眼松了口气,不算辱没先祖。

    文赋是么?陆机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将这篇文论写出来,为陆氏扬名。

     南梁。

     钟嵘翻了翻手边的《文赋》,陆机这篇小文明辨文章体别,论述创作之机,文字富赡而机警,确实担得起后世的赞誉。

    他望向水镜,四大文艺理论,魏文帝之“论文”当有一席,另外两篇不知是何,真想拜读一番。

     【苏轼说,当年我与你同赴京中,就像西晋的陆机、陆云一样,少年意气,生花妙笔在手,万卷诗书藏于胸中,用我们的才能辅助帝王成为尧舜那样的明君,又有什么难处呢?最后一句其实化用了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大家看,苏轼也是狂得不得了。

    】 “这苏轼,当真是好大气魄。

    ”欧阳修失笑。

     皇宫。

     宋仁宗赵祯饶有兴趣:“致君尧舜,此事何难,苏轼对自己,比对皇帝还有信心啊!” 他开了个玩笑,心里倒是对这个苏轼生出了几分好奇。

     客栈。

     苏洵也对这首诗颇为赞赏:“我儿志向不凡。

    ” 苏轼摇头,颇有些自嘲:“可惜空有此志。

    ” 苏洵把眼睛一瞪:“怎么,此番未卜先知,倒是把你的一身胆气给磨灭了?” “儿子不敢。

    ”苏轼连忙拱手认错,“儿只是觉得,颇为微妙罢了。

    ” 先前看李、杜、白诸家时不觉,如今落到自己身上,方生出了些虚幻之感,此番际遇,不知是好是坏。

     唐朝。

     杜甫也遥遥地叹了一口气:“我志不果,苏轼之志亦难行,文章憎命达,至理乎?” 李白闻言朗声一笑:“宫中已有任命,子美的志向,该是有实现之机咯!” 杜甫亦是一笑:“致君尧舜不敢想,多为百姓做些事吧!” 后世颂他,是为他的仁民爱物心。

     【但是我们说,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苏轼对自己的期许是帝王师,信奉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事实上是宦海浮沉,顷刻之间他就落魄不堪。

    此时,再面对着千百年前英豪的战场,面对着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他如何能不相形见绌、感怀不已?他选择周瑜这样一个人物与自己形成对照,周瑜的形象越光彩夺目,作者本人就越黯淡。

    所以,这首词表面是在思瑜,实际是在叹己,名为怀古,实则是在伤今。

    这也就是怀古词的一个重要写作目的——借古人古事慨叹自身遭遇。

    】 书斋里,元好问长长一叹:“周郎之功业,哪里是那么好建立的。

    苏轼以周郎自况,殆为戏矣。

    ” 他理想之周瑜,亦是理想之自己,可惜,难得实现了。

     【登高揽胜,竟惹了这么多怅怀,苏轼回过神来也忍不住自嘲了——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多情,指多愁善感,多情应笑我是应笑我多情的倒装。

    一场神游,黯然神伤,英雄功业那样精彩,自己却是遥不可及。

    他能做的是什么呢?以酒酹月罢了。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大家觉得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词,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