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永遇乐、声声慢9
关灯
小
中
大
内廷。
一身宫装的女子沉着脸:“陛下当真这么说?!” “婢子不敢欺骗皇后娘娘。
”穿着淡红衣裳的宫女跪在地上,语气轻颤。
“母亲……” 一旁的荣德帝姬呜咽一声,扑倒母亲的怀里。
刚刚水镜里的画面其实做了处理,再加上母亲一直捂着她的眼,荣德其实看得并不是很分明,但通过母亲愈发僵硬的身体,她还是能猜到发生了什么事的。
异族,那都是豺狼虎豹!可现在,她的父皇被当头棒喝,竟然还想着把女子送过去屈膝求和?!天底下哪有这样的父亲,哪有这样的君王?! 尚且年幼的少女哭得身体轻颤,王皇后垂眸轻轻抚摸着女儿L的背安慰,再睁眼时已是一片冷然: “你下去吧,本宫知道了,你说的事,本宫会想办法,你把那边盯紧,务必小心。
若是多嘴,下场你自己知道。
” “婢子明白。
” 宫女垂首,声音小却坚定,水镜里放的她可是看得清楚,连皇后帝姬都会被这样□□,她们这些宫女难道能幸免吗?她不想死,只有自救。
另一边,郑贵妃深吸一口气,将一个锦囊放到贴身宫女的手上,慎重道:“将此物亲手交给皇后娘娘,就说,本宫晚些时候去向她请教刺绣。
” 宫女神情谨慎地一点头,领命而去。
郑贵妃看着宫女离去的背影,神情渐渐坚定起来,她也有女儿L,即使不为自己谋,她也要为女儿L考虑。
她相信,皇后的心必是和她一样。
与此同时。
李府。
李清照早已是泪流满面:“怎么会……” 水镜里那些女子的遭遇仿佛钉在了她的心上。
那么多女孩子,自己平日里的小姐妹会不会在其中呢?她们先前还笑自己杞人忧天,可曾想厄运竟然当真在本朝! 她红着眼气得发抖:“我们……怎么会有如此懦弱的官家?!” “官家……唉!” 李格非张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到底还是沉默。
他还能如何说呢?君王向异族俯首称臣,嫔妃贵女被□□,生民哀怨,大宋的风骨已经全完了啊! 神宗朝。
宋神宗赵顼双目充血,拳头捏得嘎吱作响:“混蛋!朕一心想变法强宋,那些不肖子孙,就是这样糟蹋祖宗基业的?!” 殿中的王安石同样沉着脸,他是士人,最讲风骨气节,眼看着大宋皇族被这样侮辱,比要了他的命都难受。
可发怒并不能解决问题,他竭力保持冷静,按照后世的纪年法将时间线迅速捋了一遍,顿时神情一变: “陛下,靖康之变距今,堪堪五十余年!” 宋神宗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这赵佶,是朕的儿L子!” 他脚步踉跄,几乎站立不稳,一旁的王安石慌忙将他扶住,宋神宗神情悲痛,几近咬牙: “先生,朕自知无德,生出这样的孽子。
可是……大宋如今纵贫弱有弊,但尚不缺忠臣良将,断没有亡国之象啊!怎么会……” 怎么会短短五十余载,就被异族灭了呢?!再说那金国,如今也并未听说啊! 王安石神情凝重,大宋的家底他也知道,五十年间断不会如此,而且……“陛下膝下,此时并无一位名叫赵佶的皇子。
” 宋神宗眼神一凛,不错,他如今膝下子嗣确实没有一个叫赵佶的,立嫡立长,怎么也轮不到他,那赵佶是怎么登上皇位的?宫变,还是其他子嗣……命数不永? “先生。
”宋神宗的语气有些沉重,“先生也知晓,朕子嗣福薄,先时几个皇子俱已殇亡,朕担心是不是佣儿L的身体……” 他如今膝下最大的皇子,也就是赵佣了。
王安石也想到了这一点,皇帝的子嗣是关系国运的大事,他斟酌着开口:“不如请太医随侍皇子,一日三请,以备后患。
” “只能如此了。
”宋神宗点头,又道:“先生,朕还想请你教导皇子,只是变法事重,不知先生可有余暇兼顾。
” 王安石拱手:“陛下爱重,教导皇子兹事体大,臣并不敢推辞,但竭力尔。
” 他答得谨慎,但宋神宗却是知晓这位变革之臣的禀性,心情稍稍平复,终于露出一缕笑意:“仰仗先生了。
” 他断不能,让大宋江山葬送在自己儿L子手上,否则他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宋神宗深吸一口气,赵佶没出生就没出生吧,他不会再有这样一个满身罪孽的儿L子了。
另一个时空,哲宗朝。
宋哲宗刚刚亲政不久,恰逢太后生辰,他在宫中摆下家宴,请诸弟妹为太后贺寿。
太后接了贺礼、喝完贺寿酒便以体力不支为由回内宫休息了,此时殿中只剩下几个兄弟,谁能想到,这家和宴乐的日子竟然让他们目睹了这样一场惨剧! 宋哲宗当场变了脸,一把将酒杯向下首的端王扔去:“赵佶!” 暴怒的声音传在大殿,兜头来的酒杯猝不及防砸在赵佶的额角,他来不及躲避,生生被砸出一块血迹,他却无暇顾及,连滚带爬地到殿中跪下,声音打颤: “皇……皇兄恕罪!” “别叫朕皇兄!”宋哲宗大喝道:“不思抗敌举国而降,肉袒牵羊苟且偷生,你忝为大宋皇子,继承大统又如此践踏祖宗基业,你有何面目见我,有何面目去见父皇,去见列祖列宗?!” “皇兄,那不是我,我不会做这样的事啊皇兄!” 他慌乱地磕头求饶,那惶急的样子竟让宋哲宗一瞬间幻视水镜里牵羊礼的神态,顿时又气又怒,恶心得不行,又是一个杯子扔了下去: “你给朕闭嘴!” 赵佶再次被砸个正着,血顺着他磕头的动作滴在了地面上,他却颤抖着不敢动弹,殿中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他的身上,让他感觉如芒在背。
【国都沦丧,各人风雨飘摇,李清照也不能幸免。
战乱起时,赵明诚在淄州任职,后来母亲去世,赵明诚先行一步往南京奔丧,而他们精简又精简
一身宫装的女子沉着脸:“陛下当真这么说?!” “婢子不敢欺骗皇后娘娘。
”穿着淡红衣裳的宫女跪在地上,语气轻颤。
“母亲……” 一旁的荣德帝姬呜咽一声,扑倒母亲的怀里。
刚刚水镜里的画面其实做了处理,再加上母亲一直捂着她的眼,荣德其实看得并不是很分明,但通过母亲愈发僵硬的身体,她还是能猜到发生了什么事的。
异族,那都是豺狼虎豹!可现在,她的父皇被当头棒喝,竟然还想着把女子送过去屈膝求和?!天底下哪有这样的父亲,哪有这样的君王?! 尚且年幼的少女哭得身体轻颤,王皇后垂眸轻轻抚摸着女儿L的背安慰,再睁眼时已是一片冷然: “你下去吧,本宫知道了,你说的事,本宫会想办法,你把那边盯紧,务必小心。
若是多嘴,下场你自己知道。
” “婢子明白。
” 宫女垂首,声音小却坚定,水镜里放的她可是看得清楚,连皇后帝姬都会被这样□□,她们这些宫女难道能幸免吗?她不想死,只有自救。
另一边,郑贵妃深吸一口气,将一个锦囊放到贴身宫女的手上,慎重道:“将此物亲手交给皇后娘娘,就说,本宫晚些时候去向她请教刺绣。
” 宫女神情谨慎地一点头,领命而去。
郑贵妃看着宫女离去的背影,神情渐渐坚定起来,她也有女儿L,即使不为自己谋,她也要为女儿L考虑。
她相信,皇后的心必是和她一样。
与此同时。
李府。
李清照早已是泪流满面:“怎么会……” 水镜里那些女子的遭遇仿佛钉在了她的心上。
那么多女孩子,自己平日里的小姐妹会不会在其中呢?她们先前还笑自己杞人忧天,可曾想厄运竟然当真在本朝! 她红着眼气得发抖:“我们……怎么会有如此懦弱的官家?!” “官家……唉!” 李格非张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到底还是沉默。
他还能如何说呢?君王向异族俯首称臣,嫔妃贵女被□□,生民哀怨,大宋的风骨已经全完了啊! 神宗朝。
宋神宗赵顼双目充血,拳头捏得嘎吱作响:“混蛋!朕一心想变法强宋,那些不肖子孙,就是这样糟蹋祖宗基业的?!” 殿中的王安石同样沉着脸,他是士人,最讲风骨气节,眼看着大宋皇族被这样侮辱,比要了他的命都难受。
可发怒并不能解决问题,他竭力保持冷静,按照后世的纪年法将时间线迅速捋了一遍,顿时神情一变: “陛下,靖康之变距今,堪堪五十余年!” 宋神宗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这赵佶,是朕的儿L子!” 他脚步踉跄,几乎站立不稳,一旁的王安石慌忙将他扶住,宋神宗神情悲痛,几近咬牙: “先生,朕自知无德,生出这样的孽子。
可是……大宋如今纵贫弱有弊,但尚不缺忠臣良将,断没有亡国之象啊!怎么会……” 怎么会短短五十余载,就被异族灭了呢?!再说那金国,如今也并未听说啊! 王安石神情凝重,大宋的家底他也知道,五十年间断不会如此,而且……“陛下膝下,此时并无一位名叫赵佶的皇子。
” 宋神宗眼神一凛,不错,他如今膝下子嗣确实没有一个叫赵佶的,立嫡立长,怎么也轮不到他,那赵佶是怎么登上皇位的?宫变,还是其他子嗣……命数不永? “先生。
”宋神宗的语气有些沉重,“先生也知晓,朕子嗣福薄,先时几个皇子俱已殇亡,朕担心是不是佣儿L的身体……” 他如今膝下最大的皇子,也就是赵佣了。
王安石也想到了这一点,皇帝的子嗣是关系国运的大事,他斟酌着开口:“不如请太医随侍皇子,一日三请,以备后患。
” “只能如此了。
”宋神宗点头,又道:“先生,朕还想请你教导皇子,只是变法事重,不知先生可有余暇兼顾。
” 王安石拱手:“陛下爱重,教导皇子兹事体大,臣并不敢推辞,但竭力尔。
” 他答得谨慎,但宋神宗却是知晓这位变革之臣的禀性,心情稍稍平复,终于露出一缕笑意:“仰仗先生了。
” 他断不能,让大宋江山葬送在自己儿L子手上,否则他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宋神宗深吸一口气,赵佶没出生就没出生吧,他不会再有这样一个满身罪孽的儿L子了。
另一个时空,哲宗朝。
宋哲宗刚刚亲政不久,恰逢太后生辰,他在宫中摆下家宴,请诸弟妹为太后贺寿。
太后接了贺礼、喝完贺寿酒便以体力不支为由回内宫休息了,此时殿中只剩下几个兄弟,谁能想到,这家和宴乐的日子竟然让他们目睹了这样一场惨剧! 宋哲宗当场变了脸,一把将酒杯向下首的端王扔去:“赵佶!” 暴怒的声音传在大殿,兜头来的酒杯猝不及防砸在赵佶的额角,他来不及躲避,生生被砸出一块血迹,他却无暇顾及,连滚带爬地到殿中跪下,声音打颤: “皇……皇兄恕罪!” “别叫朕皇兄!”宋哲宗大喝道:“不思抗敌举国而降,肉袒牵羊苟且偷生,你忝为大宋皇子,继承大统又如此践踏祖宗基业,你有何面目见我,有何面目去见父皇,去见列祖列宗?!” “皇兄,那不是我,我不会做这样的事啊皇兄!” 他慌乱地磕头求饶,那惶急的样子竟让宋哲宗一瞬间幻视水镜里牵羊礼的神态,顿时又气又怒,恶心得不行,又是一个杯子扔了下去: “你给朕闭嘴!” 赵佶再次被砸个正着,血顺着他磕头的动作滴在了地面上,他却颤抖着不敢动弹,殿中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他的身上,让他感觉如芒在背。
【国都沦丧,各人风雨飘摇,李清照也不能幸免。
战乱起时,赵明诚在淄州任职,后来母亲去世,赵明诚先行一步往南京奔丧,而他们精简又精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