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关灯
思绪里无法自拔,也许已经好大一会儿工夫了,我对他来说是不存在的。

    他的脸上挂着梦游者的表情,我一时突发奇想,认为他也许不是个正常人,而是个精神不太健全的人。

    我听说有一类人常常会出现精神痴迷的现象,他们遵循的是我们一无所知的奇怪规律,听令于他们那混乱、糊涂的大脑,可能他就是其中之一。

    而此刻,我们距死神仅有六英尺之遥。

     “天色已晚,该回去了吧?”我说道。

    那漫不尽心的语气和硬装出的笑容,连小孩子也难以骗得过去。

     我显然是错误地判断了他,其实他根本没有毛病,因为我第二次说话时,他立刻走出了梦境,开始对我道歉。

    我大概脸色苍白,被他看在了眼里。

     “你看我这人,干出的事情不能让人饶恕。

    ”他说。

    随后,他拉起我的胳膊,把我朝后向汽车跟前推。

    我们上了车,他“砰”地关住车门。

    “你别害怕,前边的转弯看起来危险,其实很容易过去。

    ”他说。

    我感到恶心和头晕目眩,双手死死抓住座位,而他慢慢倒车,动作轻缓,使车头又一次朝向陡峭的公路。

     “看来你以前来过这儿?”我对他说。

    此刻,紧张感正在逐渐消失,汽车顺着弯弯曲曲的狭路向山下慢慢行驶。

     “是的。

    ”他说。

    随即,在停顿了一会儿之后,他又说道,“那是多年前的事了。

    如今旧地重游,是想看看变了没有。

    ” “有没有变化?”我问。

     “没有,”他说,“没有变化。

    ” 不知他为了什么情由复履故地,还带着我这么个不明就里的人目睹他情绪的起伏。

    至于他上一次游历此处直到现在中间隔了多少年头,以及他在思想、作为和性格上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一概不想了解,只后悔不该跟他到这儿来。

     在蜿蜒的公路上,我们马不停蹄地前行,谁都没再说一句话。

    大团的乌云遮住了夕阳,空气变得非常清冷。

    后来,他谈起了曼德利。

    他不谈他在曼德利的生活,也绝口不提自己,只跟我描绘了在春季的黄昏,太阳落山时的景况。

    夕阳在海岬留下一片通红的霞光,大海看上去像一块青石板,由于漫长的冬季刚过,海水依然冰冷刺骨,从游廊可以听见小海湾里涨潮的涛声。

    盛开的水仙花在晚风的吹拂下微微摇曳,细细的秆茎支撑着金色的梢头,密密麻麻连成一片,宛若一支大军,无论你摘走多少花朵都无损于它们的阵容。

    在草坪尽头的海岸上种植有藏红花,纷呈出金黄、粉红和紫红的色彩,但现在已过盛季,渐渐凋零,枯萎,似惨白的雪片。

    报春花则比较粗劣和平凡,和野草一样挤在每一个缝隙里。

    还远不到风信子开花的季节。

    它们仍把脑袋藏在去年的落叶下,可一旦它们露出娇容,便会令卑微的紫罗兰黯然失色,淹没林中的羊齿草,其美丽的颜色可与蓝天争奇斗艳。

     他说他从不把风信子采回家,因为一插入花瓶,它们就会变得萎蔫、无精打采。

    想要欣赏到风信子绰约的风姿,你得在正午十二点左右太阳当头时到森林中去。

    这种花香气刺鼻,带点儿烟味,仿佛它们的秆茎里流淌着某种辛辣、浓重的野生汁液。

    从森林中采摘风信子简直就是破坏大自然的美,在曼德利,这是他所禁止的。

    有时驾车到乡间去,他会看到一些骑车人把大束的风信子绑在车把上,弄得花儿从枯死的梢头上纷纷掉落,惨遭蹂躏的秆茎乱七八糟混杂在一起,显得光秃秃的。

     报春花对自身的处境倒是不十分在乎。

    它们虽然是野生野长的植物,却一心向往人类的文明。

    它们置身于农舍窗台上的果酱罐里,一点也不觉得委屈,搔首弄姿,微微含笑,只要有水就足足能活一个星期。

    在曼德利,野花是不往屋子里拿的。

    他叫人在围墙圈起的花园里栽培了一些花儿,专门用来装饰房屋。

    据他说,有寥寥几类花摘下来反而比长在地里好看,而玫瑰便是其中之一。

    客厅里放一盆玫瑰,色彩鲜艳,香味扑鼻,较室外尤胜一筹。

    怒放的玫瑰显得邋里邋遢,好像蓬头散发的女人,给人以轻浮、粗俗的感觉。

    可是拿进屋子里,它们就变得神秘深沉了。

    一年中有八个月,曼德利的房子里都摆着玫瑰花。

    他问我喜欢不喜欢丁香。

    在草坪的边缘上有一株丁香树,从他卧室的窗口可以闻到那儿飘来的芳香。

    他姐姐是个缺乏浪漫色彩、讲求实际的人,抱怨说曼德利的香气过于浓郁,让她陶陶欲醉。

    也许她是对的,可他不在乎。

    这是他喜欢的唯一一种陶醉。

    他最早的回忆就是插在白色花瓶里的大束紫丁香,家里充溢着令人向往的扑鼻花香。

     有一条小径从山谷通向海湾,左边种着一簇簇的杜鹃花。

    在五月的傍晚,吃过饭后,沿着小径徜徉,会发现灌木丛仿佛在淌汗。

    你可以弯腰捡起一片落地的花瓣,用指头把它捻碎,掌心顿时会散发出千百种异香,清新醉人。

    这所有的香气都来自于一片揉碎的花瓣。

    你陶然若醉地走出山谷,来到坚硬的白色砾石沙滩上和平静的海水旁。

    一种奇特的比照,也许这比照显得过于突兀…… 他说话的时候,暮色不知不觉已经降临,汽车来到了蒙特卡洛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我们的周围一片灯火和喧嚣声。

    嘈杂声刺激着我的神经,而那灯火黄灿灿的,过于耀眼。

    郊游匆忙收场,使人郁郁不乐。

     眼看就要到旅馆了,我在汽车杂物袋里摸我的手套。

    我找到的时候,手指还碰着了一本书,一摸那精致的封皮就知道是诗集。

    汽车在旅馆门前放慢速度时,我定睛看了看书名。

    “要是喜欢,就拿去看吧。

    ”他说。

    行程已经结束,我们又回到了旅馆,曼德利远在好几百英里之外,所以他又换上了漫不经心的语气。

     我感到很高兴,把诗集连同我的手套一道紧紧抓住。

    我觉得一天的游玩已经接近尾声,于是就想拿到一样他的东西。

     “快下车吧,”他说,“我得把车开走停放好。

    今晚我出去吃晚饭,所以就不能到餐厅见你了。

    谢谢你今天陪我。

    ” 我孤零零地走上旅馆的台阶,心里沉甸甸的,就像是一个游兴未尽的小孩子。

    这个下午算把我骄纵坏了,真不知如何打发余下的时光。

    我觉得离就寝还有一段相当漫长的时间,而独自一人用餐会多么空寂无聊。

    不知怎么,我觉得自己无法上楼面对护士狡黠的盘问,或者面对范夫人可能扯着沙哑的嗓子对我进行的审讯,于是便在休息室的拐角坐下,躲在一根厅柱的后边,要了些茶点。

     侍者露出一副厌倦的样子。

    他见我独自一人,也就没必要殷勤备至了。

    再说,这时刚过五点半钟,是一天里最无精打采的时刻。

    一般人都已用过茶点,离饮酒尚为时过早。

     我憋了一肚子气,感到万分惆怅,于是仰身靠到椅背上,拿起了那本诗集。

    诗集被手指翻得已相当破旧,自动地开启了一页,这一页一定是经常有人看的。

     我不分昼夜仓皇逃命, 越过岁月的通道, 穿过内心的迷宫, 带着蒙眬的泪眼, 躲避天狗的追踪; 我冲上缀满往事的山坡, 快如一阵旋风, 跨过漆黑一片的恐惧断层, 躲开那疯狂的笑声, 躲开身后沉重的脚步声。

     我觉得自己像是站在一扇上了锁的门外,透过钥匙孔朝里面窥视,于是便有点良心不安地把书放到了一旁。

    今天下午,到底是什么样的“天狗”把他追上了高山?我想起了他的汽车距离两千英尺的深渊仅有半个车身远,想起了他脸上茫然的表情。

    他内心里回荡着什么样的脚步声和低语,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回忆呢?那么多的诗集,他为何偏偏把这本放在汽车的杂物袋里?但愿他容易接近些,但愿我不是这么一副可怜相——身穿寒碜的衣裙,头戴宽边学生帽。

     侍者阴沉着脸端来了我的茶点。

    我嚼着锯末般的黄油面包,心中想起了他今天下午对我描绘的那条穿越山谷的小径、杜鹃花的芬芳以及海湾里白色的砾石。

    他既然贪恋那儿的美景,又何苦跑到蒙特卡洛来看这人工雕凿出的糟粕?他曾对范夫人说他离家时匆匆忙忙,没作任何打算。

    我仿佛看见他在那条山谷小径上仓皇逃命,他的“天狗”在后边紧追不舍。

     我又拿了诗集,这回翻到了扉页,只见上面用一种很奇怪的斜体字写着一行题词:“献给迈克斯——丽贝卡于五月十七日。

    ”对面的空白页上沾着一小团墨迹,好像写字人一时性急,曾甩了甩笔,想使墨水流得畅快些。

    结果,墨水涌出笔尖,量稍微大了些,把丽贝卡的名字写得又黑又浓,而那个斜体的R[3]比别的字母高出一个头来。

     我“啪”的一声合上书,将它放到我的手套下边,然后伸手从近旁的一把椅子上拿起一本过期的《插画》杂志,信手翻阅起来。

    上面登着几幅罗亚河城堡的漂亮照片,还附着一篇文章。

    我一边仔细地阅读文章,一边不时回过头欣赏照片,读完之后才发现自己连一个字也没看进去。

    在杂志的纸页上,冲我瞪眼睛的不是城堡中细细的角楼和尖塔,而是范夫人前一天在餐厅里的那副面孔。

    当时她正用猪一样的小眼睛偷偷看邻桌,叉起的一大块肉馅点心悬在半空中。

     “骇人听闻的悲剧,”她说道,“报纸上都登满了。

    据说,他从不谈论这事,也不提她的名字。

    你要知道,她是在曼德利附近的海湾里淹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