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关灯
陈平是一个世代住在京城的普通百姓,靠着几代人努力,在吉祥街上租下了一个固定摊位卖馄饨。

    最近天气冷了,人们爱喝口热的,他这个馄饨摊的生意就极好。

     陈平自认是个小人物,但小人物总有小人物的生存智慧。

     他们家在他太爷爷那会儿,其实就已经在京城内置办了房产。

    虽说是在外城,屋子还不大,但也是一份正经能传家的产业,不是么?但在二十多年前,他爷爷瞧着京城里风向不对,最后咬咬牙把房产卖了,一家子搬去了京郊乡下,靠着种地过活。

     后来京城中一年乱过一年,他们住在乡下,早早做了准备,偷偷挖好地洞囤积粮食,虽说日子艰难些,但好歹是带着全家人活了下来。

    等到新皇入主京城,他父亲瞧着这位皇帝比以前的那些个什么正王反王稳当,于是拿出积蓄在吉祥街租了摊位。

     陈平的爷爷认识不少字,爷爷把字教了他父亲,他父亲又教了他。

    陈平虽说念不通四书五经,但家里藏着些话本子,都是他爷爷早些年买的,他能囫囵看个明白。

    话本子看多了,陈平有时候也会忍不住把自己代入主角,畅想一番书中的快意生活。

     总之,陈平虽然是个小人物,但又和那些连自己名字都不知道怎么写的小人物不太一样。

    他在忙碌之余,还能分出心神来“思考”,即便这个思考只是话本的延伸。

     摆摊难免遇到恶客。

    有时吃了亏,陈平就在心里安慰自己说:“嘿,别看咱这摊子小,赚得也不多,前朝皇帝老儿倒是风光呢,他们哪里去了?反倒是我们陈家稳稳当当地又延了一辈。

    ”这皇城是皇帝老儿的皇城吗?也许是!但更是老陈家的皇城! 现在陈平跟着父亲住城里,每日就靠着祖上传下来的馄饨手艺赚钱。

    他妻子和母亲仍住在乡下。

    乡下还有地。

    他们想着万一京城里又有不好,他们还能回乡下去。

     这日,天乌蒙蒙的,瞧着像是又要下雪。

     陈平是个孝顺的,怕累着父亲,趁着摊子上的生意还没热乎起来,叫父亲去火炉旁边坐着。

    那地方一面靠墙,一面特意用油布挡了挡,有炉子烧着,不会觉得冷。

    他自己则忙前忙后的,把桌子擦得锃光瓦亮。

    虽然是个小摊,但也摆了两张桌子呢。

     远远瞧见一个老客小跑着过来,陈平笑着招待:“刘叔,还是老样子肉馅的馄饨下一碗半的量,多葱多姜多蒜?”这个刘叔是一个布店的掌柜。

    因是做掌柜的,月月都拿主家给的例,才舍得三五不时买肉馄饨吃。

    他们摊子上的生意多是仰赖这些人。

     刘叔脚步没停,只摆摆手:“今儿先不吃……我得去顺天府一趟。

    ” 陈平唬了一唬。

    顺天府啊?难不成刘叔的铺子出事了? 但瞧着又不像。

     如果真出了事,他们这样的小民谁能手脚利索跑着去衙门啊,怕不是要四肢瘫软被捕快衙役拖着,像死狗一样的拖着走?自古民不与官斗,衙门那地方晦气着呢! 刘叔道:“有热闹看呢!听说是某个侯府的贵夫人要告他们家的下人!” “嚯,竟有这等事?”陈平自诩是老京城人了,几辈子都是捋着皇城根住,从长辈那里听说了不少故事,其中有些故事还是长辈的长辈说给长辈听的,又传到他这里。

    就是一品大官的事儿,他们明面上不敢说,私底下也说得有滋味呢。

    但真是从来没听说过贵夫人出面告自家的奴婢。

    奴婢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