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关灯
,还能三天两头地吃上一顿肉,还能每年攒出银子,过年时买一根细细的银簪戴在头上,还能生了孩子以后月子里不缺鸡汤吃,还能让孩子们穿上新衣服……等孩子们长大了,还有机会学认字、学本事。

    那她们嫁过来肯定不会觉得你们是拖累。

    ” 刘大山顺着太夫人的话想象了一下,那真就是他们不敢想象的美好生活。

     但是他们做不到啊。

     万商把目光投向人群。

    虽然成家的老兵少,但总归是有几个成家的。

    人群中站着几个孩子,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都瘦瘦小小,脸色勉强还算健康。

    看大人杀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竟然一点不害怕,只一个劲地流口水。

    这些孩子的未来在哪里呢? 万商郑重地说:“我打算在庄子上办个技校……技堂,你觉得怎么样?” “什么?”刘大山没听懂。

     “他们读书人去的地方叫学堂,咱们如果办学堂的话,大把银子砸下去,肯定也办得起来,但是不实用。

    ”万商说,“所以我想办一个只教技术的学堂,简称技堂。

    ” 刘大山还是没懂。

     万商解释道:“技堂里什么都教,比如怎么种地会更高产,教!怎么把野兔养殖成家兔,教!也教一些常用的字,教怎么打算盘。

    还有教妇人和女孩怎么辨认山上的药材,怎么能做出更好的绣活。

    女孩们长大了绣个帕子去店铺里卖,哪怕一个帕子赚几文钱,也是个收入。

    然后实在有天赋的,咱就往城里的学堂送,让他们去科举!” “这……这……种地这事大家都会……”刘大山觉得这样太抛费了。

     万商却摆出一副苦恼的样子:“开设技堂不单是为你们,更为了府里。

    如果你们学会识字打算盘,那以后府里是不是能雇佣你们?就不用怕某些管事吃里扒外了!” 一说到是为府里好,刘大山顿时就不敢拒绝了。

     某些管事都敢放印子钱了,不帮忙盯着,万一惹出更大的祸事怎么办? 万商先对詹木宝说:“这个技堂办起来后,你要时不时来看看。

    ”又看向刘大山,“技堂要长长久久地办下去,你们这些做叔叔的先去学。

    等你们成家后,生的孩子到了年纪,也可以直接入技堂学些本事。

    这样一来,肯定有很多姑娘愿意嫁过来了。

    ” 以五溪铺的庄子为起点去开办一个小型技校,这不仅是在造福老兵,其实也在造福周边村子里的那些人家。

    要是大家知道嫁了老兵后能学本事,肯定会有很多人愿意把女儿嫁过来。

    哪怕万商身为现代人,真的不喜欢对别人的婚姻指手画脚,但这时候穷人家的女儿太苦了,你和她们讲爱情,讲尊严,全都是放屁。

    她们就只是想要活下去,要是能活得比她们的母亲、她们的祖母稍微好一点,那都得感谢天感谢地。

     刘大山小声说:“可不敢肖想好人家的姑娘。

    ”他这个年纪要是真能成亲更愿意找个寡妇。

    哪怕那个寡妇年纪大一点,不好生孩子了,只要寡妇带了孩子,那也挺好。

     万商笑着说:“你们想娶谁就娶谁,我肯定不干涉。

    但我们说好了,庄子上的各位无论谁将来成亲了,都一定要去府里通知我一声,我好叫人给你们送份贺礼来。

    ” 开办技堂的想法并不是今天突然冒出来的。

    它在万商脑子里存在很久了。

     想要开民智,就一定要创办学校。

    但直接开办学堂肯定是不行的。

    因为世间那些掌握着权利的人不允许。

    安信侯府已经得罪了世家,万商前脚敢开学堂教平民,后脚就会被扣上藐视圣贤书的帽子。

    一介女流还妄图开设学堂?到时连清流都要得罪。

     但技堂就不一样了,只是学手艺而已。

     学习手艺的同时,顺带学点字,再学点书上的道理;又因为是学手艺,女子也能来学刺绣,学刺绣的时候顺带学一点字,再学点书上的道理。

    谁也说不出不是来! 哪怕世家要挑刺,哪怕要万商去众人面前辩驳,她也理直气壮。

     她的所作所为没有任何一处违背世俗礼法。

    甚至,遵照此时的礼法来说,万商作为当家主母,在先侯爷去世后,仍然无微不至地照顾先侯爷手下残疾的老兵,这就是大义!她竭尽全力地帮助这些老兵及他们的妻子后代生活得好一点,这就是大善! 如此大义大善,简直就是当世女子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