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关灯
段招揽生意,说书看似重要,最好同样的内容再找不到别家讲了。

    其实没事,因为舍得来酒楼吃饭的,这天气基本不会去外头的小摊子上挨冻。

    酒楼和小摊子面对的根本就是两波完全不相干的人群。

     金胖说:“我们在云城还有一家店,回头抄录一份,也给云城那边送去。

    ” “不用抄录。

    我已经找人印书了,回头直接把印版送来。

    ”詹木舒看着酒楼中的客人,能看出一些人的身份确实不一般,他忽然想到了什么,“如果有人因为说书内容找事,害得你们生意没以前好了,你们一定要去安信侯府找我。

    到时我会处理的。

    ” 家里大大小小地发生了不少事,詹木舒再书生意气,心里也明白了人心叵测,侯府外头不知道藏着多少恶意呢!说不定姑母的传记传开后,某些人见不得他们家好,拦着不让找姑姑,或故意找人挑刺,甚至还跑到酒楼里闹事……都是有可能的。

     詹木舒认真地说:“千万要告诉我一声。

    ” 金胖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当然,生意人的这点表情变化,没有叫任何人发现。

    当年在云城时,他们金家资助了先侯爷不少银子,供他去招兵养马。

    那时候,其实金胖是见过詹木舒的,感觉这就是一个目下无尘的小少爷,没想到如今变化这么大。

     詹木舒才反应过来可能会有人闹事,他心里有些懊恼,早知道也应该提醒陈平一句,于是又想回过头去找陈平。

    但又想起陈平说,他今天半下午就收摊,这会儿时间差不多了。

    詹木舒认真想了想,还是打算明天再去找陈平。

     其实陈平这会儿没能收摊。

     他的摊子上围着好几个老客呢。

    新客一来,老刘帮忙招呼,长着白白胖胖一双巧手的老张拨出几个他刚包好的馄饨,下到了沸水里。

    老王举着葱花罐子问新客要葱花吗,新客点点头,他就加了一勺;又问要蒜泥吗,新客摇摇头,他就加了一…… 新客连忙大喊:“我不要蒜!” “哦哦,加顺手了。

    ”老王嘿嘿一笑,“还行,没来得及加。

    ” 陈平有心想说要不然还是我自己来吧,老王看他一眼:“别停啊,继续往下念。

    ” 陈平:“……” 再要不然,我还是收摊得了!虽说今天好像就没正经出过摊。

     住在吉祥街街街尾的宋书生路过摊子时,下意识停下了脚步,心道陈平大哥到底在搞什么,今日的馄饨摊瞧着真奇怪。

    宋书生正好和陈平视线对上,陈平忙说:“宋书生留步!我有几个字不会念,得请教一下你。

    大家散了散了……明天再来啊!” 老张的手上沾着面粉:“不是,我刚又帮你包出一碗了。

    好歹这碗卖掉,你再收摊啊?再念两页吧!就两页!”他现在动作熟了,念两页的功夫又能包出一碗来了。

     陈平说:“不卖了,这碗我要送给宋书生吃。

    ” 宋书生连忙摆手。

     陈平把传记往怀里一揣,上前扯住宋书生的袖子:“快坐下,咱都这么熟了,还有啥好客气的?而且我真有一些字不会念,你要不教我,我就找不到请教的人了。

    ” 读书人大多清高,只有宋书生愿意和他们这些卖力气的人打交道。

     见陈平铁了心地不打算往下念了,老客们只得叹着气,依依不舍地散开。

    刘叔不放心,一个劲地回头叮嘱:“平子你明日一定要早早地来啊。

    馄饨都不用你包……” 宋书生越发觉得奇怪。

     不多时,陈平就把热气腾腾的馄饨端到宋书生面前,然后颇为珍惜地从怀里取出传记。

    他舍不得在传记上留下折痕,好在这个传记的最底下有“一二三”这样的数字作为标记,而陈平记性好——摊子上有时一口气来十来个客人,每个客人的要求都不一样,记性不好可不成——始终记得自己在哪一页上有字不会念,就一个一个地请教过去。

     宋书生果真耐心,每个字都认真教了,还主动帮着解释具体是什么意思。

    等教完一遍,他垂下眼睑,不动声色地问:“这……话本子有些意思,是哪家书铺买的?” “哦,这可不是话本子,是安信侯府的公子为他的姑母写的传记。

    我跟你说,公子想帮姑母找到姑父……”陈平的话匣子一拉开就又合不上了,“我今天算是知道了,话本子里的波折算什么?有时候生活里发生的事比话本子更为惊奇……你知道吗……” 宋书生看书很快,刚教陈平识字时,一目十行也扫到了一些情节。

     他若有所思地说:“这个传记……倒是适合改编成杂戏。

    ” 他似乎找到一个能搭上贵勋的法子了。

    如果是安信侯府,由那位太夫人掌家,他找机会投靠过去,舅舅舅母应该能放下心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