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关灯
一则八卦流传甚广。

     这八卦乍一听无甚意思,只是宁远伯的小公子到了该议亲的年纪,宁远伯夫人挑来挑去,最后挑中了兵部王侍郎的次女,两家本就是亲戚,又恰巧是门当户对,都觉得这门亲事肯定能做成,结果最后硬是没成。

    但没成也不算什么,毕竟议亲就在于一个“议”字,有议成的,自然就有议不成的。

    只是当细节传出来,忽然就有意思了。

     没成的原因竟然是王家不同意这门婚事。

     要知道宁远伯的亲妹妹在多年前嫁给了这位王侍郎,议亲的这位次女正是她所生。

    按说把自己生的女儿嫁回娘家,尤其是娘家现在的发展比婆家更好、门楣更高,这是每一个母亲都乐见其成的。

    有了娘家人的看顾,女儿后半辈子定然会喜乐无忧。

     而且宁远伯夫人为人极好。

    她也是百花会的成员之一,和姜小霜关系密切,性情舒朗大气。

    她一共生有三个儿子,前头两个都已经娶妻,从没听说她为难儿媳妇。

    甚至宁远伯夫人还对外隐晦地提过,只要儿子膝下有了子嗣,府里不支持儿子纳妾。

     只冲着不纳妾这一点,多少疼爱女儿的人家都想把女儿嫁去宁远伯府。

     结果王家明明都已经把好女婿捞到自家碗里了,他们竟然舍得拒绝这门亲事!便有人猜测,不会是宁远伯的小公子有什么地方不妥吧,王家与他们有亲,定然是知道了点什么,所以才舍不得把女儿嫁过去。

    若不是身有隐疾,真的没其他的解释了。

     一时间,大家看向宁远伯小公子的眼光都有些不对。

     由着流言这么传下去,小公子的名声只怕是彻底坏了。

     王侍郎赶紧站出来,在大庭广众之下解释说:“亲事没成的原因主要在我。

    大家都知道我是南方人,是乱世里遭遇灾祸了才不得不举家往北方逃,一路上家人族人死得死、散得散,我若不是后来得幸遇到皇上,怕不是也已经横尸荒野、无从活命。

    ” 大家嘴上跟着喊皇恩浩荡,心里却在骂:我们只想听八卦,你扯这些做什么! 王侍郎没继续卖关子,又说:“我们南方有很多习俗和你们北方、西北方都不一样。

    在我家乡的那一小片地方,我们信奉血缘太近不宜成亲,若不然于子嗣有碍。

    ” “荒谬!”大家只觉得王侍郎是在胡说八道。

     王侍郎却一脸认真:“你们别不信,我老家是真有这样的说法。

    唉,偏宁远伯夫妻都是厚道人,竟然管束儿子们不叫他们轻易纳妾。

    我原本想过既然除我家乡之外,别处都没有这样的说法,实在不行给我女儿多陪嫁几个好生养的丫鬟,日后我女儿是正妻,无论谁生的孩子都会喊她一声母亲。

    ”但是宁远伯府的家风是不轻易纳妾啊! 王侍郎思来想去不能坑害了亲戚,于是只能忍痛拒绝了这门亲事。

     因为王侍郎脸上那种“忍痛”的表情实在太过真实,大家便觉得可能他的家乡确实有那样的说法。

    不免有人为他感到可惜,叹着气说:“你真是死脑筋!小地方难免有些荒谬之言,你怎么还郑重其事地放在心上?自古以来,在嫁娶一事上,世人都觉得姑表亲才是亲上亲,那么多人家结过姑表亲、姨表亲,从没听说谁家因此绝嗣的。

    ” 王侍郎却说:“所谓的绝嗣并不是说完全生不出孩子。

    而是这样生出来的孩子多是体弱多病的,极其容易夭折。

    虽然也能生出健康的,但谁也不能去赌这个,是吧?再有,有些人结了姑表亲后还会纳妾,妾和主家无甚血缘关系,自然不会绝嗣了。

    ” 大家摇头叹息,都觉得王侍郎冥顽不灵。

     王侍郎这番话刚传出去时,很多人都是当笑话听的。

    但渐渐地就有人笑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