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当时,我们正年轻: 我们去雀离大寺

关灯
应做龟兹国师,从此在龟兹定居下来。

    毕竟,他在印度可是能得相位的。

    没有倾心的女子,没有两个聪慧的儿子,他何苦留在异国他乡呢?所以,耆婆要出家时他坚决不允许,直到耆婆绝食六日,才忍痛答应。

    看着妻子出家,从此家不再是妻子的家,他应该是痛的吧?他自己也是个佛教徒,应该为有人愿意终身侍佛而开心,可是,为何临到他自己爱的人,就如此不舍呢? 我掀开帘子朝外看,马车走得很快,但因为车子性能好,这种程度的颠簸也能接受。

    一块块田地掠过,远处能看见映在湛蓝天空下的天山。

    转头,看见眼睛一直落在我身上的罗什,想到鸠摩罗炎不愿耆婆出家,却同意让七岁的儿子出家,恐怕不光是为了满足幼儿对母亲的眷恋,也是为了让儿子伴在母亲身边,替他照拂他所爱的人吧。

     我在这样的沉思中,伴着马车的颠簸,眼皮越来越沉,这几天赶路真的挺累的。

    听到耳边一个暖暖的声音轻轻拂过:“艾晴,要睡便好好躺着。

    ”我依言倒下,昏昏沉沉中不知枕到了什么,很软,一点也不磕,然后一头睡死了。

     被他叫醒时发现天已经昏黄,我们来到了规模如同城市一般的建筑群中。

    被他叫醒时看到他脸又有些红,估计是我的睡像不雅让他不好意思了。

    我本来还有点尴尬,下了马车看到眼前的建筑群时马上忘了尴尬是何物了。

     我眼前的,就是龟兹历史上最有名的寺庙——雀离大寺,始建于魏晋时期,是西域境内遗留下的最大的佛寺。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的翻译是照怙厘大寺,玄奘取经经过龟兹时,是这座寺院的最盛期,佛寺的建筑蔓延到铜厂河东西两岸的斜坡和高山上。

    他曾经在此讲经60多天,留下的记载是21世纪研究这座寺庙的珍贵资料。

    大寺往北有一个维吾尔族村子,据说就是“女儿国”旧址,是西游记里“女儿国”的原型。

    到底是不是,没人知道了。

    北面的山上还保存有几座残留的禅窟,留有龟兹文字和佛教壁画,据说佛像是后来被伊斯兰教众砸毁的,因为他们痛恨有形体的偶像崇拜。

     雀离大寺以铜厂河自然分出东西寺区。

    现在的库车,称其为苏巴什故城,是库车除了克孜尔千佛洞外最重要的龟兹遗址。

    我在库车考察时,去照怙厘大寺只能说“苏巴什故城”,讲“照怙厘大寺”估计没点历史底子的都不知道是什么。

    而实际上,苏巴什故城是指河西寺庙南头的一座小城,是为了这座超大的寺庙所建的附属城,供来此礼佛的人食宿。

    就在城内,也以塔寺为主,大大小小的塔看得人眼乱。

     我们现在就在苏巴什故城内。

    他领着我,走到了城里一座僻静的小院子。

    打开门的是个老者,我看着觉得眼熟,老者也盯了我半天。

    然后我想起来了,是国师府的老管家,叫摩波旬,是鸠摩罗炎从印度带来的侍者。

    当老者终于记起我是谁了,不出我意料地伸手指着我啊啊了半天。

    罗什用梵语跟他讲话,他慢慢平静下来,但还是满腹疑惑地带着我进屋。

     有一个小小的院子,正中是个不大的三开间,两旁有两开间厢房。

    跟大多数龟兹的家宅一样,搭了葡萄架子,满院的鲜花。

    正是葡萄成熟时节,空气中一股清淡的香甜。

    屋里装饰简单,床,柜,桌,椅,没有一丝多余的物品。

    却是一尘不染,看上去非常清爽。

    唯独两面靠墙的书柜,摆满整墙的书。

    粗粗一看,汉文梵文吐火罗文都有,有些书有点眼熟。

     “这里是我读书的居所。

    ”见我扫视那两柜子书,说道:“弗沙提婆没有兴趣,父亲便将家中藏书都给了我。

    ” “你住这里么?” “我自有寺中可住。

    这里,不过是用来清净读书之处。

    ”他脸上风清云淡,眼睛却没看我:“你放心住这里,摩波旬夫妻会照顾你的起居。

    ” 他出去了一会,我在房里收拾东西。

    等他进来,看到他拿着瓶药酒和干净的棉花,细纱布。

    我想自己包扎,药酒碰上破口处,疼得我呲牙咧嘴。

    默默在一旁看着的他,怪我太毛手毛脚,拉过我的手掌,轻轻用棉花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