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风雨,我们一起渡过:我愿意再织梦

关灯
的《高僧传》中“以伪秦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于长安,是东晋义熙五年也”也就是公元409年。

    而僧肇《鸠摩罗什法师诔》一文云:“什诔癸丑之年,年七十,四月十三日,薨乎大寺”。

    癸丑之年即弘始十五年,是公元413年。

     如果按照僧肇的说法,罗什年七十死于公元413年的话,那么他的生卒年代就是公元344-413年。

    而慧皎则认为罗什年六十死于公元409年,那么生卒年代就是公元350-409年。

    现在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是僧肇的说法,因为僧肇自称在罗什门下十有余年并于罗什死后的第二年也去世了,因此肇弄错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

    所以第五次中日佛教学术会议上,中日双方仅就鸠摩罗什的卒年进行讨论研究,依其生年为344年,卒年为413年之说。

     可是我却知道,慧皎是对的。

    吕光逼他破戒之年,也就是我即将要去的公元384年,罗什正是三十五岁。

    他小时候听到的那个预言惊人的准确,让人感慨冥冥中命运那只无形的手。

     《晋书》上说:吕光“既获什未测其智量。

    见年齿尚少。

    乃凡人戏之。

    强妻以龟兹王女”。

    吕光因为看到罗什年纪尚轻所以让他娶妻。

    如果罗什已经四十一岁,在那个时代,则无论如何算不得年轻了。

    而三十五岁,年轻一说还勉强可以成立。

    可是,吕光真的是因为他“年齿尚少”,逼他破戒的么?这短短几句话,后面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湮灭了的故事?我要过去面对的,又是怎样一番情形? 掩卷沉思,心情忐忑。

    回到试验基地后我就整夜整夜无法安睡。

    既期盼着穿越的到来,能尽快回到他身边,又害怕着回去后看到我不愿看的场景。

    十一年,十一年间能改变多少事?有多少人能一直守着十一年前的情感?如果这不是我唯一一次穿越机会的话,我绝对选择回到他匆匆赶回见我的那一刻。

    概率论说,如果两个相爱的人为对方等待的概率都是80%的话,那么这两个人真正能相守的概率就是80%X80%=64%。

    64%,这样的概率让我心情沉重。

    可是,哪怕只有1%的概率,我也要去。

    否则,留在现代便是行尸走肉,因为,我的心不在这里。

     我给爸妈打了个电话,他们并不知道我在参加这个试验。

    我只告诉他们我一切都好,因为一件特别的学术研究,我要在一个保密的地方待上一段时间,也许两年,也许更久。

    这段时间里,因为工作缘故,我不能给他们打电话。

    但是请爸妈放心,我很健康也很安全。

     听着手机里传来父母担忧的声音,我故做轻松,挂上电话后却是禁不住落泪。

    我是独生女,却无法尽孝,我不是一个好女儿…… 临试验前一晚,老板来找我。

    我们在试验基地的草坪上坐着聊天。

     “是鸠摩罗什吧?” 老板突然这样问,倒让我一时有些发懵。

     “别人不知道,我怎么可能猜不出?”他叹气,“你的两次成功穿越都是碰到他,又是在他少年和青年时。

    我读史料都知道他的风采卓然,何况你一个年轻女孩见到他真人呢?” 我苦笑,咬了咬唇,低头无语。

     “你一向都是个理智聪明的孩子,碰上感情,就这么无药可救么?” “季老师,你也年轻过,也爱过吧。

    ”我抬头,眼前的一切被泪水浸得模糊不清,“我就是因为太理智,太顾忌历史,所以这样跟他擦肩而过。

    我后悔,回来的每一天我都在后悔,恨自己为什么不自私一点。

    所以我一定要去见他,我不想再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