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关灯
后世南方吃鱼,都是让鱼摊老板把它们杀了切后再拿回家煮。

    其中有一些人是因为不会杀鱼的缘故,也有害怕苦胆弄破的人。

     他家邻居就弄破了一回,他家因为有孩子和老人,每隔两三天就会买一条鱼回来熬汤喝。

     常常杀鱼的人,居然也有失手的一条。

     那条鱼最后只能扔了,对方重新去买了一条回来熬汤。

     因此,别以为老手就不会失手,鱼摊老板都不敢放这样的话出来。

     不过人家是老板,苦胆破了他可以重新捞一条来杀,用来赔偿给客人。

     “想子你看,这就是苦胆。

    ” 赵奶奶从鱼肚子里掏出一堆内脏,指着一个小黑团跟孙儿说道。

     “原来这便是苦胆啊!” 赵想凑近了看。

     “咦,好腥。

    ” 他的嗅觉比较灵敏,这鱼腥味凑近了就更腥了。

     “行了,你去烧火吧!奶奶把它们煎一下,然后用来熬汤。

    把骨头都熬化掉的鱼汤,奶白奶白的,可香了。

    ” 赵奶奶厨艺是家中最好的,她这么一说赵想自然高兴地想跳起来。

     于是跑到灶后把铁锅烧了起来。

     “奶奶,这么香的鱼汤我能喝两大碗。

    ” 比成年人巴掌大的鱼说大不大,说小不说。

    而且这鱼的刺有点多,最好的办法就是煎得两面金黄,然后用来熬汤。

    把小刺熬化掉,留下大刺就不怕喉咙被刺卡住了。

     而且老人孩子多喝鱼汤是对的,对身体好。

     不像后世大多数人都有些营养过剩,肉吃到后面都不想吃了。

     只有鱼不腻人,经常吃也不担心会三高。

     赵想看着奶奶把几条鱼全煎了,放上生姜和葱头,浇上开水盖上锅盖,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慢慢熬。

     这样熬出来的鱼汤才会把鱼骨都熬化掉,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鱼的香味渐渐弥漫在厨房里。

     “好香啊!奶奶,今天我们都喝两大碗。

    ” 赵想趴在灶上,凑近喝锅边上的香味。

    鱼的腥味已经没有了,只有浓浓的食物香气。

     “好。

    ”赵奶奶在洗葱,等下鱼汤起锅后,可以撒点葱花在上面点缀。

     “晚点我用盆把它们装起来,晚上你送到牛棚去。

    ” 外面的雨早停了。

     “我知道的奶奶,爷爷呢?” 刚才一直在烧水,都没注意到赵爷爷。

     “他在编篮子,我放鸡蛋的篮子坏了,让他重新编一个。

    我们这里不缺竹子,村子里到处都是竹子,只要不是大肆砍伐,没有人会管的。

    ” 毕竟大家平时生活中都要用到竹子,只是偶尔确几根都要出来指手画脚的话,那村民们光想着举报去了,正事谁也不用干了。

     “我去看看。

    ” 赵想每一次看到赵奶奶编各种东西时,都觉得很神奇。

     奶奶要的鸡蛋篮子是用很细的竹条编的,这样编出来的篮子结实好用,除了费时外,没有别的坏处。

     可是对编篮子的人来说,要比编普通的篮子多花出几天的时间。

     因为普通篮子用的是竹片条,而奶奶要的篮子是用竹丝来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