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关灯
牛还得是女主牛,睁着眼睛说瞎话的功夫已是炉火纯青了。

     白雪充分地向大家展示了什么叫人至贱则无敌这句话。

     众目睽睽之下都敢倒打一耙,在没人看到的地方,她岂不是做下了更多恶事? 村长突然想到怎么也查不出来的玻璃碎片,自从有赵想提醒后,他就一直盯着知青院。

     也许是上一次赵光儿受伤的事影响有些大,知青院最近都没有动作,所以他们一直没能查到真凶是谁。

     现在看到白雪的反应,他突然福至心灵,觉得这件事可能和她有关系。

     就她这种理直气壮把自己做下的坏事推到其他知青身上的行为,那么往田里地里扔玻璃碎片好像也不意外。

     哪怕村子再三申明,这些会伤人的锋利之物不能扔田地里,可是村民们还是出现了好几起受伤事情。

     而每一次都是被碎玻璃割伤了手或是脚,轻一点的只是流一点血,不影响平时干活。

     重一点的就跟赵光儿一样,连下地都很困难,得休息一段时间等皮肉长好。

     村民们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以前从没有过这种事发生,似乎出现意外都是在白知青来了以后才有的。

     村长决定,以后重点盯梢的对象就是这位白知青了,她实在是太奇怪了。

     赵想站在坡上,看着这戏剧般的闹剧,他站得高,自然也看到了站在隐秘处的村长,不过他没有出声。

     而村长也是一样,他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倒像是要再看看那位白知青还能说出一些什么让人三观破裂的话来。

     事实证明,女主就是女主,她的下限就是没有下限。

     “反正这事跟我没关系,你们闯的祸,你们自己收拾。

    ” 白雪说完,拎着篮子跑了,连小锄头都不要了。

     那可是挖断田坎的证据,她要是拿回去就没办法洗清身上的嫌疑了。

     等白雪走后,村长从隐秘处走出来。

     “村长,你相信我们,不是我们挖断的田坎。

    ”几位女知青看到村长,立为自己辩解,语气中都带着哭音。

     “我知道,这和你们没有关系,别担心。

    ” 村长把所有的事都看在眼里,他之所以没有当场站出来,是因为他还要盯着白雪,毕竟村子里那几位受伤的村民不能白白受伤。

     只有抓到凶手,让他给出补偿,才能对得起村民们身上的伤。

     “那村长……” 女知青们看着还在流水的缺口,水已经流出了一半,一直流下去这田很快就变干了。

     “没事,我们把它堵上。

    ” 村长捡起地上的小锄头,虽然小但是他常年干农活,很快就挖来了足够的泥块把田坎上的缺口堵好了。

     “谢谢村长。

    ” 知道村长没有怪她们,女知青感动地向他道谢,同时在心里暗暗决定,以后离白雪要更远一些。

     今天只是一起看放水,就被她冤枉倒打一耙,如果再走近一点,她们很有可能还会替她背更多的罪名。

     一想到以后都会如此,三位女知青的脸就变得苍白。

     “你们回去暂时什么也不要说,回头有她好果子吃的。

    ” 村长不是不愤怒,也不是不想处理她,而是要有决定性的证据,一次性把她给锤死了,而不是一点小罪名无关痛痒。

     只要找到乱扔玻璃碎片的真凶,再加上受伤的村民,他就能把白雪这个人扔回知青办。

     扔回知青办的知青,他们属于被当地退回的人员,因此他们的下场只会更惨。

     主动下乡分配到的地方不会太差,但是被退回去的话,重新分配的地方可就不是各个村子了,而是最苦最累的农场,还是去劳改的。

     因为被退回知青办的知青都是犯了大错的,所以他们不会像正常知青那般生活。

     现在去农场干活的,不是正式工作人员,就是犯下大错被扔进去劳改的。

     这和下放到牛棚的还不一样,那才叫真正的受罪呢! 天天要写检讨不说,隔三岔五被拉去批斗。

     在村子里,只要不是那种凶恶的村民,不会有人故意去欺负牛棚里的人。

     当然真遇上也没办法,这个时候确实很乱啊! 村长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把白雪这个惹祸头子扔回知青办。

    所以他才要找到其他证据,证明那些玻璃碎片是白雪扔的,那她这属于故意伤人,村长就有理由把她退回给知青办了。

     赵想在坡上目睹了一切,见事情被村长完美处理,他悄悄离开了那个小坡,绕了另一条路回家煮饭。

     不过他今天再一次被女主的三观震惊道,煮饭时都没能平复自己的所见所闻,差点把柴堆给烧了。

     赵想手脚麻利把饭菜煮后,然后跑到山上喊爷爷奶奶回家吃饭。

     “爷爷~奶奶,回来吃饭了。

    ” 站在山上喊山下的人吃饭,声音可以传很远。

     “阿想叫我们回家吃饭了。

    ” 赵奶奶把镰刀收起来,同时也把割下来的麦子放到指定地点,等下会有人把它们收走。

     “走。

    ” 赵爷爷和老伴一起回家吃饭,其他人继续割,他们的饭估计还在烧。

     “阿想。

    ” 两位老人爬上坡,和大孙子一起回家。

     “爷爷奶奶,我今天中午炒酸豇豆下饭。

    ” 赵想走在最后,顺便和爷爷奶奶说起今天的午饭。

     “好好好,今天中午能多吃半碗。

    ” 赵奶奶喜欢吃酸豇豆,用油炒过的味道更好。

     “可惜家里没肉,如果再炒点肉沫在里面,味道会更好。

    ” 赵想一脸遗憾,酸豇豆要是再加些肉沫,用来下饭最好了。

     “等农忙结束了,我们去就割肉。

    ” 赵爷爷一听自然得满足大孙子的想法了。

     “谢谢爷爷。

    ” 赵想一听眼睛都弯成了月牙形。

     “到时候我们再提几根骨头回来熬汤,这阵子大家都累坏了,要好好补补。

    ” 赵奶奶捶着自己发酸的肩膀,她年纪大了,农忙的时候总觉得力不从心,不如年轻时候有干劲了。

     她每天最多挣八个工分,还比不上自己的大孙子。

    现在村子里的人,谁不羡慕他们老两口,这一过继家里就相当于多了一个成年劳动力。

     最最关键的是,阿想还特别孝顺了,什么事都不用他们操心。

     “好,到时多炖一点,我们可以一人啃一根大骨棒,里面的骨髓很好喝。

    ” 赵想已经想到那滋味了,做梦都会被香醒的程度。

     “好好好……” 爷爷奶奶哪有不答应的,比起肉,两三角钱可以提好几根大骨棒。

    比起没什么肉的大骨棒,大家还是宁可多花几毛钱买肉。

     他们家不缺肉票,因为农忙,政府还多送了两斤肉票给烈士家属,再加上自家本来的份额攒下来的,赵家能割上五斤肉了。

     那可是五斤肉啊,不过赵家不会一次性割完,现在天气热了起来,割太多放不住。

     可惜这农忙还要持续好多天,今天最后一块地的麦子就割完了。

    麦子割完了,由半大的少年守着麦子,不让小鸟吃。

    同时也预防下雨,所以必须有人守在坝子看粮食。

     而年纪大点一少年和成年人,则是在下田插秧。

     赵想虽然个头还不是很高,但是他的年纪下田插秧是没什么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