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关灯
小
中
大
后,赵想才放下心来。
“我没事的,你看我没发烧,中午睡了一觉精神也挺好的。
” 赵想还让翟民摸自己的额头,证明自己的身体好好的。
“我知道,你师父也知道,所以他回去了。
” 翟民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那我去煮饭了,奶奶中午敲的核桃派上用场了。
” 赵想笑着走进了厨房,他不知道就在他煮核桃粥的时候,牛棚众人也在张百草的带领下敲了核桃出来,晚上吃核桃粥。
因为不用干活,晚上的粥每个人只分到了一碗,只吃了个半饱牛棚大家就这样睡了。
虽然不能一日三餐都吃到饱,但是和之前相比,现在已经好多了。
张百草的医术,给大家换回了许多食物。
不管是干菜还是野菜,只要是食物牛棚众人都来者不拒。
偶尔还会有几个鸡蛋的谢礼,大家伙食已经非常不错了。
起码比许多贫农家中的伙食还要好,据说赵家村外,还有不少家庭连蔬菜都吃不起呢! 他们分到的自留地少得可怜,都用来种红苕土豆这些高产作物了。
红苕藤确实可以吃,但也不能薅太狠啊,不然下面就不结红苕了。
而且那些人家中人口多,那点食物根本不够吃,一年四季都要在外面挖野菜吃。
赵家村还好,每家分到的自留地还算多,用来种菜种红苕都能收获不少,在村子分配的粮食不够时,就靠自留地的那点食物做补充了。
所以赵家村的人即使是在荒年,也没饿死几个。
毕竟连原主都活下来了,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一连下了三天雨,赵想就在家里背了三天医书。
那本鬼针已经让他完全记住了,甚至为了不错一字,他一边背一边默写,然后和医书对照,直到默写出来的没有一个错字才罢手。
“你已经比为师强了。
” 张百草在检查了徒弟的背书情况后说道。
“师父说什么呢?我现在连把脉都把不准呢!” 赵想哭笑不得地说道。
“当然,我说的你比我强,是你在背医书这上面,不是说你的医术比我强。
你想要超过我,还早八百年呢!” 张百草白了徒弟一眼,他可没说医术的事,是徒弟自己误会了。
“好吧,是我误会了,是我不对。
” 赵想麻溜地认错,这是师父他说的话都对。
“接下来你要开始真正学习把脉。
” 能交给徒弟的医书都交了,没让他背的不是不需要,而是他也不记得了,得等到他回首都后,把那些医书找出来给徒弟才能继续学习。
“好。
” 赵想点头,开始跟师父认真学起了把脉。
“把出什么了?” 张百草作为师父,第一个贡献出了自己的手。
“它在跳。
” 赵想话一落音,就挨了师父一巴掌。
“你这不是废话,要是不跳我已经死了。
” 张百草没好气地说道。
“嘿嘿,我说着玩呢!师父~” 赵想道歉,然后认真把脉。
“怎样?” “不行,还是区分不出来。
” 面对师父的问题,赵想摇头。
他平时也就给家人把把脉,并没有怎么学习把脉的医术。
不是赵想偷懒,而是比起医术,张百草让他先把所有的医书背完,再来跟他学习真正的医术。
“那继续吧,你不能光把我的脉,其他人的你也要把。
” 张百草提醒徒弟,多把一点脉就能区分出来了。
“知道了,师父。
” 于是接下来,赵想是看到人就给对方把脉。
当然,这些人都是和赵家交好的人。
对于赵想的要求,对方欣然同意,借出了自己的手。
不管赵想把出来的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生气。
当然,一开始他肯定是把不出什么问题来的,也老老实实告诉大家。
大家也不生气,赵想才开始学习呢,众人都理解的。
渐渐地,随着他每天把脉的次数增加,赵想慢慢可以把出平脉、浮脉、沉脉、伏脉、虚脉等等。
虽然还不是太准,但是他能察觉出脉象的区别来了。
“浮脉,风寒。
” 这一次,赵想把出了牛棚一位老先生的脉,他有点风寒。
“有进步。
” 张百草夸了徒弟两句。
在徒弟来之前,他给对方看了病,正要开药方徒弟来了。
于是张百草让他给对方把脉,赵想也不负张百草的期望,把出了浮脉,还能准确地说出对方是得了风寒。
“不是还有风热吗?你怎么得出来的?” 风寒风热都是浮脉,徒弟却准确地说出了风寒。
“咳,因为我察觉到爷爷的手有些冷。
” 赵想望天,他投机取巧了。
“臭小子。
” 张百草知道原因后笑骂了一句。
“最近先生就别出去了,在牛棚休息。
” “好。
” 张百草开好药方,扔给徒弟。
“去抓药。
” “哦。
” 赵想拿起药方,跑回家抓药。
师父那些虽然也有药,但是不齐。
对着方子把药抓齐,赵想还捞了泡菜坛子里泡老萝卜,这个可以发寒。
也不知道什么原理,但是一般农家有点毛病,就用它煮水喝,喝过后躺在被子里发一通汗就好了。
所以赵想抓好药,捞了几根泡萝卜就到牛棚。
“师父,药抓好了。
” 赵想把药递给张百草让他检查。
“没问题,可以熬上。
这个也煮上吧,大家晚上都喝一碗。
” 张百草告诉徒弟。
天越来越冷,特别是他们的牛棚晚上比村民的屋子更冷。
“好。
” 赵想手脚麻利地把药熬上,又把泡萝卜切成丝放进锅里煮了起来。
牛棚里升起了火,很快屋子就暖和不少。
本来这些就潮湿,他们平时也都是靠生火取暖。
张百草平时给人看病,对方要是送不出什么食物,就让他们捡柴火来抵,因此牛棚现在都不缺柴了,平时也舍得烧火烤手了。
“明天开始要挖红苕了,你就别来了。
” 张百草坐在桌子前,对熬药的徒弟说道。
“知道了,师父。
”赵想点头,他知道师父他们也要上山干活,牛棚除了养病的爷爷,平时也没人在。
“顾爷爷是不是要走了?” 赵想问一脸淡然坐在床边的顾老,他的东西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
其实也没什么好收拾的,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几件物品外,其他的都不带走。
“对,三天后会有人来接我。
” 顾老没有瞒着赵想,估计来接他的人已经在路上了。
“那,顾老爷爷回去后要保重身体。
” 赵想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时间来送顾老,只能提前说了。
“好。
” 顾老嘴角带着一丝淡淡的微笑,看着那个专注熬药的少年。
他最舍不得的就这个孩子,也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再见到赵想。
“你也要注意身体,你师父的话你记在心上,别累着自己了。
” 顾老很担心赵想的身体,张百草的话不仅赵想记得,他们牛棚这些人也替他记得呢! 赵想不能生病,他只要一生病,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我知道啦,顾爷爷放心吧!” 赵想扭过身,背对着顾老,眨去眼中的湿气。
“好。
” 顾老没有再说什么,他相信赵想有分寸。
三天的时间很快,快到牛棚那位老人的病好了,也快到来接顾老的人悄悄来到了赵家村,从牛棚把他接走了。
“我没事的,你看我没发烧,中午睡了一觉精神也挺好的。
” 赵想还让翟民摸自己的额头,证明自己的身体好好的。
“我知道,你师父也知道,所以他回去了。
” 翟民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那我去煮饭了,奶奶中午敲的核桃派上用场了。
” 赵想笑着走进了厨房,他不知道就在他煮核桃粥的时候,牛棚众人也在张百草的带领下敲了核桃出来,晚上吃核桃粥。
因为不用干活,晚上的粥每个人只分到了一碗,只吃了个半饱牛棚大家就这样睡了。
虽然不能一日三餐都吃到饱,但是和之前相比,现在已经好多了。
张百草的医术,给大家换回了许多食物。
不管是干菜还是野菜,只要是食物牛棚众人都来者不拒。
偶尔还会有几个鸡蛋的谢礼,大家伙食已经非常不错了。
起码比许多贫农家中的伙食还要好,据说赵家村外,还有不少家庭连蔬菜都吃不起呢! 他们分到的自留地少得可怜,都用来种红苕土豆这些高产作物了。
红苕藤确实可以吃,但也不能薅太狠啊,不然下面就不结红苕了。
而且那些人家中人口多,那点食物根本不够吃,一年四季都要在外面挖野菜吃。
赵家村还好,每家分到的自留地还算多,用来种菜种红苕都能收获不少,在村子分配的粮食不够时,就靠自留地的那点食物做补充了。
所以赵家村的人即使是在荒年,也没饿死几个。
毕竟连原主都活下来了,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一连下了三天雨,赵想就在家里背了三天医书。
那本鬼针已经让他完全记住了,甚至为了不错一字,他一边背一边默写,然后和医书对照,直到默写出来的没有一个错字才罢手。
“你已经比为师强了。
” 张百草在检查了徒弟的背书情况后说道。
“师父说什么呢?我现在连把脉都把不准呢!” 赵想哭笑不得地说道。
“当然,我说的你比我强,是你在背医书这上面,不是说你的医术比我强。
你想要超过我,还早八百年呢!” 张百草白了徒弟一眼,他可没说医术的事,是徒弟自己误会了。
“好吧,是我误会了,是我不对。
” 赵想麻溜地认错,这是师父他说的话都对。
“接下来你要开始真正学习把脉。
” 能交给徒弟的医书都交了,没让他背的不是不需要,而是他也不记得了,得等到他回首都后,把那些医书找出来给徒弟才能继续学习。
“好。
” 赵想点头,开始跟师父认真学起了把脉。
“把出什么了?” 张百草作为师父,第一个贡献出了自己的手。
“它在跳。
” 赵想话一落音,就挨了师父一巴掌。
“你这不是废话,要是不跳我已经死了。
” 张百草没好气地说道。
“嘿嘿,我说着玩呢!师父~” 赵想道歉,然后认真把脉。
“怎样?” “不行,还是区分不出来。
” 面对师父的问题,赵想摇头。
他平时也就给家人把把脉,并没有怎么学习把脉的医术。
不是赵想偷懒,而是比起医术,张百草让他先把所有的医书背完,再来跟他学习真正的医术。
“那继续吧,你不能光把我的脉,其他人的你也要把。
” 张百草提醒徒弟,多把一点脉就能区分出来了。
“知道了,师父。
” 于是接下来,赵想是看到人就给对方把脉。
当然,这些人都是和赵家交好的人。
对于赵想的要求,对方欣然同意,借出了自己的手。
不管赵想把出来的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生气。
当然,一开始他肯定是把不出什么问题来的,也老老实实告诉大家。
大家也不生气,赵想才开始学习呢,众人都理解的。
渐渐地,随着他每天把脉的次数增加,赵想慢慢可以把出平脉、浮脉、沉脉、伏脉、虚脉等等。
虽然还不是太准,但是他能察觉出脉象的区别来了。
“浮脉,风寒。
” 这一次,赵想把出了牛棚一位老先生的脉,他有点风寒。
“有进步。
” 张百草夸了徒弟两句。
在徒弟来之前,他给对方看了病,正要开药方徒弟来了。
于是张百草让他给对方把脉,赵想也不负张百草的期望,把出了浮脉,还能准确地说出对方是得了风寒。
“不是还有风热吗?你怎么得出来的?” 风寒风热都是浮脉,徒弟却准确地说出了风寒。
“咳,因为我察觉到爷爷的手有些冷。
” 赵想望天,他投机取巧了。
“臭小子。
” 张百草知道原因后笑骂了一句。
“最近先生就别出去了,在牛棚休息。
” “好。
” 张百草开好药方,扔给徒弟。
“去抓药。
” “哦。
” 赵想拿起药方,跑回家抓药。
师父那些虽然也有药,但是不齐。
对着方子把药抓齐,赵想还捞了泡菜坛子里泡老萝卜,这个可以发寒。
也不知道什么原理,但是一般农家有点毛病,就用它煮水喝,喝过后躺在被子里发一通汗就好了。
所以赵想抓好药,捞了几根泡萝卜就到牛棚。
“师父,药抓好了。
” 赵想把药递给张百草让他检查。
“没问题,可以熬上。
这个也煮上吧,大家晚上都喝一碗。
” 张百草告诉徒弟。
天越来越冷,特别是他们的牛棚晚上比村民的屋子更冷。
“好。
” 赵想手脚麻利地把药熬上,又把泡萝卜切成丝放进锅里煮了起来。
牛棚里升起了火,很快屋子就暖和不少。
本来这些就潮湿,他们平时也都是靠生火取暖。
张百草平时给人看病,对方要是送不出什么食物,就让他们捡柴火来抵,因此牛棚现在都不缺柴了,平时也舍得烧火烤手了。
“明天开始要挖红苕了,你就别来了。
” 张百草坐在桌子前,对熬药的徒弟说道。
“知道了,师父。
”赵想点头,他知道师父他们也要上山干活,牛棚除了养病的爷爷,平时也没人在。
“顾爷爷是不是要走了?” 赵想问一脸淡然坐在床边的顾老,他的东西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
其实也没什么好收拾的,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几件物品外,其他的都不带走。
“对,三天后会有人来接我。
” 顾老没有瞒着赵想,估计来接他的人已经在路上了。
“那,顾老爷爷回去后要保重身体。
” 赵想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时间来送顾老,只能提前说了。
“好。
” 顾老嘴角带着一丝淡淡的微笑,看着那个专注熬药的少年。
他最舍不得的就这个孩子,也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再见到赵想。
“你也要注意身体,你师父的话你记在心上,别累着自己了。
” 顾老很担心赵想的身体,张百草的话不仅赵想记得,他们牛棚这些人也替他记得呢! 赵想不能生病,他只要一生病,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我知道啦,顾爷爷放心吧!” 赵想扭过身,背对着顾老,眨去眼中的湿气。
“好。
” 顾老没有再说什么,他相信赵想有分寸。
三天的时间很快,快到牛棚那位老人的病好了,也快到来接顾老的人悄悄来到了赵家村,从牛棚把他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