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关灯
阿想不在家属院居住。

     失落,他太失落了。

     整个人都变得颓丧起来,让赵勇军百思不得其解。

     “你这是在干吗?”赵勇军推了他一下。

     “哼,你把我大侄子弄掉了。

    ” 翟民很不高兴,他直接朝罪魁祸首发火。

     “不是,我什么时候把人弄丢了?” 赵勇军不想背这个锅。

     “没丢的话,阿想怎么一个人住学校?” 总之,翟民就是在为大侄子抱不平。

     “傻子,我刚才的话你没注意听是吧?” 赵勇军没好气地说道。

    他这个战友不能要了,肯定是在打他儿子的主意。

     “老大你刚才说什么了?” 确实没怎么听话的翟民反问道。

     “噗,刚才老大说了,阿想的师父送了他一套房子,就在学校附近。

    我们这里离学校太远了,阿想上学不方便。

    平时他就住在那套房子里,放假的时候才回家属院住。

    ” 有人科普过后,翟民才知道自己误会了赵勇军。

     “谁让你刚才没说清楚的?” 翟民脸皮厚,刚才的尴尬只有一瞬间就过去了。

     “我懒得理你。

    你们都跟我去整理院子,阿想和我娘喜欢种菜,我们要弄个小菜园出来给他们。

    ” 赵勇军带着自己的兄弟们去搞房子了,让来找他的政委扑了个空。

     就在赵勇军为了父母和孩子带着战友们搞院子时,赵想也在挖地。

     “奶奶,我们可以种一点青菜,黄瓜和豆角,还有我喜欢吃的红苕也可以种一点。

    ” 赵想力气大,哪怕京城的土还没化冻,他一锄头下去,立即就挖出了大量的土出来。

     “这里的土太浅了,我怕不结红苕。

    ” 赵奶奶皱眉。

     “没关系,没有红苕也有红苕叶子吃啊!” 赵想觉得不管是叶子还是红苕,在北方这个缺蔬菜的地方他都会变得喜欢吃的。

     而且红苕叶子可以吃到十月份去。

     “行,我们再种几窝红苕,专门吃叶子。

    ” 祖孙二人商量好了,赵爷爷则是坐在门口抽烟,顺便计划在城里头搞点啥子。

     儿子有工资,可他一个人养三个人,还要给阿想治病,家里头的钱肯定变得紧张起来。

     本来他们不想随军的,人老了念旧。

     可是儿子说得对,他们留下来也没啥用,反而让他和阿想担心。

     前几年发生的事,他们也不可能当作没有发生过。

     除了村长和村支书他们,赵爷爷对其他人没有半点不舍。

     想到自己的两个发小,赵爷爷回屋写信去了。

     得告诉他们自己在京城安置下来了,以后有空会跟儿子回老家看望他们。

    他父母的坟还在老家呢,而且他和老伴的户口也还在。

     赵想的户口随着他的学籍走,到时候先迁到学校,等他毕业后就落户在这房子上。

     到时他家大孙子也是首都户口的人了。

     不过大孙子说老家的房子要维护好,他们家的院子在走之间已经建好了。

     钥匙给了村长和村支书,他们两个谁有空就帮忙照顾一下,顺便打扫一下卫生。

     当然,他们家要是有亲戚来,也可以借住。

    不过只能是村长、村支书和他们的家人住,亲戚什么的就直接住他们自己家吧! 在这一点上,赵爷爷还是很相信村长他们为人的,把房子交给他们也放心。

     地挖好了,等天气再暖和一点就撒种子。

    离去学校报到还有两个月,今年开学的时间推迟了。

     冒名顶替的事还在查,调查清楚了再开学。

     他们之所以提前两个月来,是因为赵勇军要回部队报到。

     所以大家都陪着他提前来到首都,这个时候来,车票也好买一些。

     确实好买,不然也无法拿到四张卧铺票。

     不过赵想可以抽时间去自己即将就读的学校看一看,师父说就在附近,他得把路认清楚,免得以后迷路。

     陪赵爷爷去寄了信,他们又去市场买了菜,还有家里缺的调料什么的,都需要买。

     一家人大包小包,从市场回来他们就开始煮饭。

     厨房用具一应俱全,是师母准备的。

     幸好他们还带了菜籽油,直接用它煎了鸡蛋,吃着从老家带来的面条,即使是寒冬也很温暖。

     四合院没有供暖,所以在几人的房间里放着炉子取暖。

     赵想借着台灯,给在老家的赵磊和赵玉写信。

     两个人都考上了心仪的学校,赵玉和他一起在首都,只有赵磊离家近,就在省城。

     因为开学推迟,所以赵玉要一个多月后才会来首都报道。

     他想当外交官,那么他心仪的学校只有一所。

     也幸好他的成绩很不错,考上了自己想去的学校。

     把四合院的地址告诉了赵玉,等到他来首都时,可以直接来四合院找他,不用另外找地方等开学了。

     开学后,他就可以住校,放假也能来赵想家里玩。

     首都冬天很冷,他让赵玉要带厚厚的棉衣,起码比老家的棉衣要再厚一半。

     就是不知道赵玉收到信后,来不来得及做新棉衣。

     写好信,等着明天出门买菜时顺路寄信。

     要不是今天陪爷爷寄信,赵想都忘记自己答应小伙伴给他们写信的事了。

     心虚,心虚。

     哼,只要他不说,就没有人知道他忘记写信这回事。

     “阿想,还不睡?” 赵勇军回来了,看到儿子的房间还亮着灯,在外面敲门。

     “爹爹,你回来了?快进来,给你留的饭我热着呢!” 赵想打开门,把人拉了进来。

     “下次别等爹爹了,也别给我留饭,我在部队吃过了。

    ” 赵勇军虽然这么说,但还是老老实实坐在桌子旁,等着儿子投喂。

     “我知道,不过今天我们煮了腊肉饭,想着你也好久没吃了,便给你留了些。

    ” 赵想把小锅端起来,用一块木板子垫着,这是七十年代的菜盘垫子,他让赵爷爷给他做的。

     因为不占地方,邮寄时一寄过来了。

     “好好好,怪不得这么香呢!” 揭开锅盖,看着里面的腊肉饭,赵勇军口水快流下来了。

     “勺子。

    ” 赵想递了一把鸭嘴勺过来。

     “好吃。

    ” 接过来就是一大勺,赵勇军脸都鼓起来了。

     “离了家才知道,老家的饭菜一辈子也吃不够。

    ” 赵勇军一口接一口,一小锅腊肉饭就这样让他吃光了。

     “爹爹,在部队没吃饱吗?” 看到这里,赵想皱眉。

    他爹是高级军官都吃不饱,下面的士兵肯定更吃不饱了。

     “还行,你也知道现在咱们什么都缺,哪怕是部队也不能让大家敞开了肚皮吃。

    ” 赵勇军吃完最后一勺,放下勺子拿出手帕擦了擦嘴后说道。

     “以后会好的。

    ” 想到自己在视频上刷到的部队伙食,那叫一个好啊!弹幕全都在支持,还让部队的伙食开得更好一点。

     国家没发展起来时,军队吃不饱。

    总不能国家好起来后,还让他们吃不饱吧? 每天的训练量那么大,吃不饱怎么有劲训练呢? 可是在七十年代,部队也吃不饱啊! 和普通的老百姓一样,大家的肚子就没几天是饱的。

     赵想特意多做了一些腊肉饭,就是怕爹爹在部队吃不饱。

    幸好他留了,不然老爹晚上要饿肚子了。

     “肯定会好的,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的。

    ” 赵勇军伸出手揉了揉大儿子的头,他对国家和儿子一样有信心。

     在没见到儿子之前,他其实也有过怀疑,但每一次怀疑都在刻入骨头里的爱国心中消散。

     直到和儿子相处过后,他偶尔的怀疑彻底消失不见了。

     他的儿子都相信自己的国家会变得更好,没理由他这个当父亲会怀疑啊! 所以赵勇军现在特别相信自己的国家,会在大家的努力下发展得越来越好。

     “人人可吃饱饭,顿顿有肉吃。

    这样的生活,我希望它能早一点到来。

    ” 离开前,赵勇军还对儿子说道。

     “会的,到时候不仅可以吃饱饭,顿顿有肉吃。

    后世好多人啊,都不爱吃肉了。

    ” 赵想如是回答他的父亲。

     “好。

    ” 像是明白了什么,赵勇军带着微笑离开的。

     来自孩子的肯定,是他们这一代人最大的勇气,证明他们没有走错路。

     来到首都第四天,赵家人忙碌了起来。

     今天要请客,赵想和父亲一大早去市场买菜。

     昨天赵勇军就跟部队请好了假,他今天除了要宴请张百草一家外,还有他的战友们。

     父子俩吃过早餐,推着借来的自行车,往市场骑去。

     “乖崽,抱稳了。

    ” 赵勇军踩着脚踏自行走就动了起来。

     “嘿嘿,真好玩。

    ” 他没有坐过自然车后座,这是第一次坐,感觉很新奇。

     抱着父亲的腰,赵想对巷子两边看自己出神的住户挥了挥手。

     “大家好啊!” “你、你好。

    ” 当地的住户呆呆地回应,赵想挥手他们也挥手,显得更傻了。

     “嘿嘿。

    ” 手上戴着手套,连耳朵都用围巾围了起来,免得被寒风冻掉。

     “阿想,别招惹他们,小心他们把你抢回家当上门女婿。

    ” 赵勇军可是知道他家孩子有多受欢迎的,这还是在老家。

     首都家庭条件好的一抓一大把,别真的有人把儿子抓回去到当上门女婿了。

     “哼,才不会呢!他们真敢做,警察叔叔会抓他们的。

    ” 赵想知道首都百姓有包袱,最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