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关灯
要的。

     赵想现在医术是不如他们,可赵想才学几年,他们是从小就开始学了,还学成现在这个鬼样子,又有什么资格瞧不起赵想的? 他相信再给大徒弟一些时间,他很快就会超过这些人的。

     赵想这个大徒弟,他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没有人比他更适合了。

     “爸心中有数就好,那我先回去了。

    你孙子和儿媳妇还在家里等我回去呢!” 张岐黄想到一天没见到的儿子和妻子,还怪想的。

     “回去吧!”张百草也没留儿子,女儿更不说了,早就回家了。

     至于儿女们的孩子,张百草没有让他们把孙子外孙送来张家。

     现在孩子还小,等到他们懂事了,如果喜欢中医再送来也不迟。

     张百草现在有了更好的徒弟,对儿女儿孙辈已经没有什么要求了。

     “是。

    ” 张岐黄走了,帮厨的也都走了。

     整个张家就剩下三个人。

     “师父,师母,出来吃饭了。

    ” 赵想从厨房里端出三碗面,今天他们师徒三人光顾着招呼客人,都没怎么吃东西。

     借着剩下的菜,赵想煮了三碗面条。

     “哈哈哈,好久没吃阿想做过的面条了,今天重温一下。

    ” 张百草一听徒弟的叫喊,立即从书房出来。

     “什么呀,上次师母不在,我不就煮给师父你吃过了吗?” 赵想有些哭笑不得地说道。

     “那也有一两个月了,难道不久了吗?” 张百草狡辩道。

     “行行行,很久了,很久了。

    ” 赵想还能说什么,当然是支持师父啦! 今天的酒席,只要是上桌的菜都被大家吃完了,厨房里只剩下一点没有上的菜,赵想端出来摆在桌上。

     “这道回锅肉,不如大娘做的地道。

    ” 张百草夹了一块回锅肉在碗里,和面条一起吃,吃完还没好话。

     “可能是有点凉了,刚出锅应该会好吃一点。

    ” 赵想也夹了一些埋在面条里,因为有这些菜,面条里除了一点盐和调料外,油都没有放。

     把回锅肉放面条里一拌,这油就有了。

     “还是可以的,虽然确实比不上赵大娘,但是在外面已经很难得了。

    ” 解英红也是吃过赵奶奶做的饭菜,也有发言权。

     赵奶奶的拿手菜只有几道,全是儿孙们喜欢吃的。

    这道回锅肉,正好是赵勇军喜欢吃的,所以赵奶奶做出来的比大厨还要好吃。

     她在那几道菜上没少下苦功夫,这和大厨比起来自然要胜一筹了。

     “师父,今天张大哥和张姐姐怎么没有带家人来?” 赵想觉得有些奇怪,这么大的事应该全家出动才对,可张家这对兄妹,只来了他们自己。

     “孩子太小了,今天人又多,怕来了生病。

    ” 张百草随口解释了一下。

     “哦。

    ” 赵想一听这个理由,立即就相信了。

     因为张家孙辈的年纪确实不大,最大的才三岁呢! 吃完饭,赵想把碗筷收拾好,这才去张百草给他准备的房间休息。

     他在张家有自己专属的房间,和张岐黄与张玉兰一个待遇。

     “阿想,醒了吗?” 下午三四点的时候,翟新来接人。

     “哥,我醒了。

    ” 赵想睁开眼坐起来,把身上的毯子拿开叠好。

     “阿想,这是药。

    ” 翟新把水壶递给弟弟。

     “谢谢哥。

    ” 赵想接过水壶喝了起来,药还是温热的,显然翟新来之前才灌到水壶里的。

     “晚上的药要晚喝一点,到时别忘记了。

    ” 翟新和赵想走的路子不太一样,今天的场合他也不适合出现。

     赵家今天都没来人,可是今天参加拜师典礼的人,却没有一个小看赵想的。

     因为他背站着张百草,赵想是被他亲口承认的继承人,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

     “我知道。

    ” 喝完药赵想回答。

     “水。

    ” 张百草及时给徒弟递上一杯水。

     “谢谢师父。

    ” 赵想用白开水漱了漱口,感觉不到嘴巴里的苦味后,才算活过来。

     “回去吧,回头去医院找我。

    ” 张百草把徒弟送走,这才转身回头看向妻子。

     “今天辛苦你了。

    ” “不辛苦,这是我应该做的。

    ” 解英红笑着摇头。

     他们夫妻相互扶持二三十年,早就不分彼此了。

     相比别的世家,不愿意儿媳妇抛头露面,解英红却能在嫁进张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已经很满足了。

     公婆虽然走得早,但是他们在时也没有给她找麻烦,更不要说被婆婆立规矩了。

     总的来说,解英红嫁进张家后,她的日子过得比大多数女子要好。

     “我们进去吧!” 张百草挽着妻子手,和平时一样恩恩爱爱进了屋。

     回到家的赵想,直接瘫在了沙发上。

     “很累吗?” 赵勇军伸手摸了摸儿子的额头,今天这种大事,本来赵家人应该要参加的。

     可赵勇军是军人他不适合去。

     他父母又没参加过这种大场合,两位老人怕给大孙子丢脸,便说什么也不肯去。

     翟新只是义兄,而且他学的是外科,与中医实在不搭界,他就更不适合去了。

     于是今天赵家只有赵想一个人去,不过他一点也没怯场,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还好,主要是今天说的话有点多。

    ” 赵想的嗓子都有点哑了。

     “那好好休息吧,晚上我们吃点清淡的。

    ” 赵勇军心疼孩子,听到他些嘶哑的声音难受极了。

     “好。

    ” 赵想说着站起来回屋,他睡是睡不着了,不过可以回屋看一会儿医书。

     翟新在厨房里帮爷爷奶奶处理明天的菜,翟民今天没来,赵勇军因为担心儿子,请了一天假在家里守着。

     晚上赵家果然吃得很清淡,桌子上有一盘炒青菜,还有一盘苦瓜炒蛋。

     然后主食是青菜稀饭,果然清淡到没有一点肉。

     不过赵家人吃得很开心,赵想喝了两碗稀饭,然后就去院子里借着月色看桃子。

     是的,他们院子里的桃树结了一树桃子,因为赵家人照顾得好,今年结了不少。

    不过这是一棵晚桃,要八月份才熟。

     张百草之前来的时候,还跟赵家人说起这棵桃树的历史。

     是张百草母亲种下的,因为他父亲喜欢吃桃子。

     张家现在住的地方后院也有一棵,与家里这棵桃树是从一棵母桃树上分出来的。

     幸好在最乱的几年,它们也没受到伤害。

    可能和它们能结果子有关系吧,即使那些住在四合院里的职工和他们的家人,都很爱护它。

     张家现在住的四合院并没有被没收,只是家里好多东西被抄了。

    当然,张百草早就收到消息,被抄走的只是一些不值钱的,值钱的全都藏了起来。

     张百草平反后回来,才慢慢地把这些东西拿出来。

     赵想屋内的屏风,就是张百草家传的。

     可他毫不犹豫地就给了徒弟,可见对这个徒弟的在乎了。

     当年有点身份的,早早收到消息,把家里值钱的都藏了起来,只是张家藏得最多。

     要不是张百草告诉他们,赵想也不知道在四合院的主屋下面,有一间储藏室,他下去看过,里面还有一些东西。

     不过留下的,都是一些不太值钱的,张百草和房子一起送给徒弟了。

     对此赵想只能把下面的东西好好整理一遍,然后记录下来,以后还给张家的后辈。

     除了原来的东西外,还有赵家后面收集的珍贵文物也放在下面保存起来。

     只待时机成熟,赵想便捐给国家。

     拜师礼后,赵想又回归了平时的生活。

     他早上被翟新送去学校上课,中午和晚上回家吃饭。

     他不在学校住,是走读生。

     不是没人说闲话,觉得学生就应该住在学校。

     只是老师和学校都不理会,本来住的地方就很紧张,要是本地学生不住家里,难不成一间宿舍要住十个人? 别说学校不同意,就连住校生也不愿意啊! 总之,走读生该如何就如何,不在学校住也没关系。

     有些走读生离家远,中午选择在学校吃饭,这些学校都不管。

     而且大学生都有补贴,吃顿饭根本不影响他们的生活。

     说句不好听的,也就现在学生少,换成后世不仅读书要交学费,生活费也得自理。

     补贴什么的,想都不要想了。

     读个书国家还给钱,这么美的事也就现在才有了。

     赵想的补贴是三个月一领,他领了就交给奶奶。

     “奶,这是我的生活费。

    ” 赵想领回来的补贴放在桌子上,也没有很多,就几十块钱而已。

     这些贴补,真的只够学生们在学校吃饭,就算有余也余不了太多。

     所以那些拖家带口的,就得想别的办法补贴家用。

     赵想现在只需要专心上学,他有父亲养呢!翟新也一样,翟民不让他做兼职,说他现在的任务就是上学,好好学习知识,免得毕业后啥也不懂。

     翟新每个月还有十块钱的零花钱,都是翟民给的。

     这在路家想都别想,翟新因此对翟民很尊敬,也在心里把他当成了自己亲生父亲。

    至于路向荣,那是谁?认识吗? “你们一个个的,都向我交生活费,我钱包现在可鼓了。

    ” 赵奶奶把钱收起来,眼睛都笑没了。

     其实这点钱,根本不够赵想的生活费,可她在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