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7章 大结局(八)

关灯
他有点懵。

     是他炒的茶叶不够好吗? 还是祖父母对他有所不满。

     他忧思数日,愁眉不展。

     白仲领命,出面提点他,“太上皇和太后娘娘给你布置加倍的功课,不是罚你,而是看重你。

    你若是没有那个能力,太上皇和太后娘娘也不会废心思布置功课。

    ” 得了提点,烜哥儿果然眉头舒展,干劲十足。

     顾玖和刘诏三天两头出门游山玩水。

    烜哥儿则埋首功课,或是带人深入村落探查民情,他是一日不得闲。

     过了谷雨,夫妻二人改道前往江陵府。

     江陵府水资源丰富,大江大湖环绕。

     刘诏一到江陵府,就想吃河鲜。

     顾玖提醒他,“可别敞开了胃口吃,先适应适应这边的气候再说。

    ” 刘诏从善如流。

     二人乘坐楼船,前往大湖游览,顺便听船娘讲那湖边渔民的故事,唱着古老的小曲。

     顾玖觉着小曲挺有趣,于是命人找来乐师记录曲谱。

     “将各地小曲山歌收集成册,将来可以出版一本古乐谱,肯定很多人收藏。

    ” 对顾玖的决定,刘诏向来都是无条件支持。

     自此,游山玩水的队伍中,就多了两位乐师。

     刘诏偶尔来了兴趣,跟着乐师一起唱喝,好不快活。

     顾玖发散思维,一路行来,不光可以记载小曲山歌曲谱,还可以命人将各地风俗习惯,饮食气候等等记录下来。

     路上遇到的奇人奇事,也都一一记载。

     将来说不定可以出版一本《地方奇人怪谈》,供后人参考,也能开拓人们的眼界。

     这个时代,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机会出远门。

    了解外界,只能通过书本。

     真能出版一本《地方奇人怪谈》,也算是给大家的生活添了一抹色彩。

     随着想法诞生,队伍里面又对了两位书办,两位画师。

     画师负责画出沿途山川地貌,风情民俗,人物形象。

     将来集结成册,做成书籍插画,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外面的世界,不做井底之蛙。

     夫妻二人在江陵府,一住就是一年。

     品特色美食,赏当地美景。

     这一年烜哥儿又长高了一截,脱去孩童稚气,多了少年青涩。

     烜哥儿是学什么都学得快,学得好。

     在江陵府,他学会了划船,学会了抓鱼,学会了游泳,学会了辨别草药,跟着画师学画画,跟着乐师学谱曲,跟着武师傅学武艺,甚至还学了一点粗浅的木工活…… 这悟性,就连刘诏都说生平仅见。

     “就怕他慧极必伤。

    ” “不一定。

    ”顾玖认为刘诏是杞人忧天,“烜哥儿跟着我们游遍山川湖海,接触三教九流,见识广博,心胸开阔。

    学得越多,越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钻牛角尖。

    所谓慧极必伤,多是环境闭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没见识到天下,却忧心天下。

    只见人性之恶,不见人性之善。

    ” 刘诏看着烜哥儿,果然是个爽朗好男儿,不是那种钻牛角尖的性格。

     烜哥儿这个年龄,以他的见识,同龄人中,无人能比。

     所学很杂,没有动摇心性,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三观。

     他们住在江陵府这段时间,江陵书院山长崔七经常提着一壶酒上门拜访。

     他见烜哥儿悟性极佳,起了爱才之心,于是建议道:“可否让皇长孙殿下前往书院读书,和同龄人相处一段时日,或有好处。

    ” 顾玖欣然答应。

     烜哥儿野了这么长时间,是该收收心,到书院接受熏陶。

     于是乎,烜哥儿结束了上山抓鸟,下河摸鱼的日子,进入书院读书。

     他的学习程度之深,所学之丰富,普通夫子根本教不了他。

     崔七给他开小灶,请名师大儒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