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万字爆更~地雷+营养液……

关灯
“算了,这事儿慢慢想吧,反正今年厂里福利奖金什么的都挺高,副业能做就做,不能做也就算了。

    ” 林香的低落也就一瞬,她迅速地打起精神来,今年下半年,总厂接连发了好几次奖金,她作为车间的资深工人,拿到的奖金一点不少,她喜滋滋地说,“咱们三个今天好不容易来一趟朝天门,不聊这些,喜欢什么就买,念嘉,喜欢什么跟妈说,妈给你买。

    ” “好~” “船到桥头自然直,林姐你也别太担心。

    ”宋明瑜也说道,“实在不行,把这任务交给陈叔叔!” 她这么一说,林香也想起了之前陈继开趁着夜色跑去观音街兜售那些烂布条的事儿,两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笑起来。

     只有陈念嘉小朋友蒙在鼓里,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宋姐姐和她妈妈笑什么呢? 朝天门逛起来是真的到处都有新鲜东西,尤其是双江在这里交汇,哪怕不逛地摊,在码头广场上看江闲逛也是一种乐趣。

     两边一溜串的都是茶馆,也是牌馆。

     有人叼着烟叫了三五好友“杀”上一局,还有的拿着象棋棋盘,“马斜出,炮隔空,堵象眼,叫将军”,玩得不亦乐乎。

     宋明瑜还兴致勃勃地看人家杀了两局,然后遗憾地发现她看不太懂。

     没有下棋的天赋啊! 除了念嘉的毛绒玩偶,林香又买了不少毛线,有粗有细,拿回家去钩毛衣。

     “景行长身体太快了,去年的毛衣今年就短了,前几年的根本不能穿,还不如拆了给言川做一身,念嘉我打算给她钩一条毛线连衣裙。

    ” 陈念嘉很少穿裙子,不是小姑娘不喜欢,也不是林香不重视,而是前两年家里钱上一直吃紧。

     要不是今年总厂的效益好起来,她和陈继开都有别的进项,还真不敢像现在这么大手大脚地买布买毛线,开口闭口就是裁新衣。

     “往年都是过年那两天能穿一件新的就算体面,现在手里稍微宽一点,平时也穿得漂漂亮亮的,多好。

    ” 林香摸了摸女儿的头发,宋明瑜笑嘻嘻:“早就该这样了,念嘉穿什么都漂亮,林姐,你也该多做点新衣服,咱们日子过好了,就是得抬头挺胸地过日子呀,不然有什么意思!” 她自己手里提着大包小包,这码头市场逛起来就是比南城百货有意思,不仅东西多,还能杀价! 她自己添置了大大小小的东西,光是扎头发用的发圈就五颜六色买了好几盒,还给宋言川买了个新书包,连消带打,杀价杀到老板脸发青! 玩完逛完,差不多也是到吃饭的时间了,三人说说笑笑往回走。

     唯独麻烦的就是这一点,从朝天门一路上来都是长长的梯坎,下坡的时候怕摔,上坡呢又一不小心就会撞到旁边的人。

     “不好意思!”宋明瑜就把人给撞了,她嘴巴上道歉,一抬起头来,却是一张熟悉的脸,“盛凌冬?” “……宋明瑜?”一身红色连衣裙的娇俏身影映入眼帘,盛凌冬愣了愣,视线滑过她手上提着的东西,笑着跟她打招呼,“今天有空过来逛街?” “国庆节,再不给自己放假,我是真要累死了。

    ”宋明瑜没想到竟然会在这里碰到他,“你也来这边逛?” “没,接了个运货订单,要运到锦城去。

    ”盛凌冬苦笑摇摇头,“刚帮鸿飞装好货,车才走,我这会去仓库。

    ” “这样。

    ”宋明瑜了然地点点头,忽然灵机一动,“你这会有空吗,我请你吃个饭?” …… 朝天门人挤人,但梯坎上来往民族路步行街走出去一段距离,人就少了许多。

     赶上最近的五路电车摇摇晃晃回到胡同,陈组长国庆长假出公差,小毛回了老家,都不在家。

     宋明瑜把留守在家的宋言川和陈景行也叫上,在院子里支起了桌子。

     “今天我下厨,咱们在院子里摆上两桌!” 她当主力,林香打下手,外头陈景行带着弟弟妹妹们搬凳子,盛凌冬也没闲着,挽起袖子帮忙。

     很快,菜肴就一道道摆上了桌。

     一桌坐着挤,宋明瑜干脆把小饭馆的折叠桌也给搬了过来,大人一桌,小孩一桌,菜肴一边一半,摆得桌上满满当当。

     两桌一起举起杯子,“国庆快乐!” 宋明瑜趁着这机会就给林香介绍:“林姐,这是盛凌冬,你还有印象没?我小饭馆的食材就是他帮我运过来的。

    ” “我有印象。

    ”林香和盛凌冬其实并不眼生,“上次你买家具,我和小盛在胡同里头打过照面。

    ” “对哈。

    ” 宋明瑜掰手指一算,还真是,毕竟她也和盛凌冬合作过好几次了。

     最开始是开店的时候,什么锅碗瓢盆什么炉子之类的,再后来就是江阳镇相遇,三方签下来的物流运输协议,再后来他还到宋家帮忙装过家具。

     就是这个小盛的称呼……宋明瑜有点想笑,平时陈继开叫她小宋她还没感觉,但一贯以“盛老板”身份和她来往的盛凌冬也变成了“小”字辈,她还真有点不习惯。

     南城菜是宋明瑜的拿手好戏,这顿饭自然不可能少,辣子鸡、夫妻肺片、凉拌三丝、炝炒莲白,还炖了个酸萝卜老鸭汤。

     一数过去,竟然就两个素菜,剩下全是荤! 除此之外,却还有两个盛凌冬没见过的新菜式。

     “这个是豉汁蒸排骨,还有这个,糯米鸡。

    ”宋明瑜给他介绍,“都是广东那边的特色菜,你可以尝尝合不合口味。

    ” 盛凌冬应了一声,试了一口豉汁蒸排骨,和南城麻辣鲜香,无辣不欢的口味完全不同,这道菜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清淡。

     鲜嫩的排骨肉,一口下去就骨肉分离,已经浸入内里的豉汁带着特有的口感,与肉汁融合在一起,一口下去,有排骨的鲜香,还有豉汁的咸香。

     “好吃!”盛凌冬忍不住感叹,“宋明瑜,你一个南城的厨师,怎么做别的也那么厉害?” 总不能是去进修过,如今南城可还真找不出一家粤菜馆子出来,除了南城本地菜,就是隔壁的锦城菜。

     “凑巧,凑巧。

    ” 宋明瑜笑眯眯,她当然不会说前世为了拍视频,她不知道跑了广东多少老字号饭馆,连哪家更擅长什么风味,做法之间有什么差异,她都能倒背如流。

     光是这道豉汁蒸排骨,她闭着眼都能复刻出来正宗的口味! “喜欢吃,就多吃点,不够我再做。

    ” 相比起豉汁蒸排骨,林香更喜欢的却是糯米鸡,鸡肉和香菇的鲜交织在一起,糯米的嚼劲配上炒香炒熟的腊肠丁,吃起来是满口增香。

     南城这会儿找不到荷叶,宋明瑜用的竹叶代替,还让这道菜多了一点竹子的清香味,吃得再多也不腻。

     “念嘉说得对,还真比《雅马哈鱼档》里头演的那个一点不差!” 大人们还寒暄嫩,小孩儿那桌夹菜的手都快出了残影! 宋言川说不出话,吃饭的劲儿却一点不落后,吃得像是饿虎扑食。

     陈念嘉忍不住提醒他:“宋言川,你吃慢点,等会小心肚子疼!” 回应她的是两声“嗷嗷”,宋言川嗓子哑得说不出话,只有陈景行来临时充当翻译,“他说他饿了。

    ” “……明瑜姐早上不是给家里放了点心吗?” 陈景行指了指墙头:“他的那份在它肚皮里。

    ” 院墙上,肇事小猫正优雅地趴在院墙最顶端,蓬松的大尾巴从上面垂了下来。

     陈念嘉望去,九月正好打了个哈欠,洗完爪子就趴下准备睡觉,原来是被猫叼走了……她回过头来,同情地看着宋言川。

     好吧,那他还真是饿了。

     一边吃,盛凌冬一边就问起来。

     他很关心之前那批家具:“之前运过来那张床,言川睡起来怎么样,还合适吗?要是高了或者矮了可以跟我说,我带人过来重新调。

    ” “没问题,好得很,他现在天天都念叨那张床睡起来不会吱嘎吱嘎响。

    ”宋明瑜看了闷头刨食的弟弟一眼,“实木的架子,当然没声音了。

    ” 不只是床,其他的家具她也是满意的,她喝一口老鸭汤,酸酸辣辣,热汤下肚子别提有多满足。

     “我还想着五斗橱会不会不够,结果里面空间还挺大,还有衣柜,往卧室一放,现在东西都够装了,估计暂时不用再添置了。

    ” 盛凌冬颔首:“那就行。

    ” “家具是用不着了,但是电器票还得要,你有机会就帮我问问。

    ”宋明瑜又说道,“这家现在是哪哪儿都好,就是夏天太热。

    ” 南城的夏天,连蝉鸣都显得声嘶力竭,尽管家里有冰箱能买冰糕冰饮料,林香和高彦芝还经常给她送西瓜分着吃,但是宋明瑜还是不习惯。

     没有空调的日子,晚上睡觉跟烙饼似的。

     要不是平房还凉快些,她现在根本就受不了了,可空调的电器票实在是太难搞到了,“我现在都后悔,南城百货来电风扇的时候,我就该搬一个回家。

    ” 那会儿老想着电风扇不顶用,还是得空调,结果空调没买到,这都入秋了。

     宋明瑜要未雨绸缪,能先搞到票,就别管那么多。

     盛凌冬调侃:“宋老板真是财大气粗,行,这个事儿我记着的,要是遇到有人往外卖,我肯定想办法。

    ” “行。

    ”宋明瑜问他,“你最近都还在往江阳去吧,秋姨她们最近怎么样?” “去啊,我跟你说,他们那个砖卖得特别好,简直是供不应求。

    ”盛凌冬跟她描述,“现在是车刚到工地,马上就拉走了,都不用我们推销。

    ” 谁都知道红砖便宜又好用,尽管各个镇上都在起砖窑,但是还是完全消化得过来。

     盛凌冬给宋明瑜说江阳镇最新的消息,“秋姨她们不是种了很多柑橘吗,南城罐头厂采收处全包了,光是今年就卖了一大笔钱,现在她们在打算拿一座山头出来,专门种柑橘,卖给罐头厂。

    ” 用秋姨的话来说,种水果又不额外费事儿,不方便进砖窑或者务农的就顾果园这头,就当做是额外的进项。

     宋明瑜知道南城罐头厂的水果罐头很出名,不仅仅是南城本地的供销社到处都卖,南城百货放在货架子上,甚至还销往东北,甚至是出口到了西伯利亚那边。

     宋明瑜听着就觉得好,“现在谁家有个头疼脑热,或者小孩过生日,咱们都还送南城罐头厂的罐头呢,猪肉、水果,这生意有前途的。

    ” 她想了想,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