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星野送归车风前搔鬓 歌场寻俗客雾里看花

关灯
却说凤喜在屋中弹月琴给家树送行,“嘣”的一声,弦子断了,两人都发着愣。

    不先不后,偏是院子里又“当啷”一声,像砸了什么东西似的。

    凤喜吓了一跳,连忙就跑到院子里来看是什么。

    只见厨房门口,洒了一地的面汤,沈大娘手上正拿了一些瓷片,扔到秽土筐子里去。

    她见凤喜出来,伸了一伸舌头,向屋子里指了一指,又摇了一摇手。

    凤喜跑近一步,因悄悄的问道:“你是怎么了?”沈大娘道:“我做好了面刚要端到屋子里去,一滑手,就落在地下打碎了。

    不要紧,我做了三碗,我不吃,端两碗进去,你陪他吃去吧。

    ”凤喜也觉得这事未免太凑巧,无论家树忌讳不忌讳,总是不让他知道的好,因站在院子里高声道:“又吓了我一下,死倒土的没事干,把破花盆子扔着玩呢。

    ”家树对这事,也没留心,不去问它真假,让凤喜陪着吃过了面,就有三点多钟了。

    家树道:“时候不早了,我要回去了。

    ”凤喜听了这话,望着他默然不语。

    家树执着她的手,一掌托着,一掌去抚摩她的手背,微笑道:“你只管放心,无论如何,两个月内,我一准回来的。

    ”凤喜依然不语,低了头,左手抽了胁下的手绢,只左右擦着两眼。

    家树道:“何必如此!不过六七个礼拜,说过也就过去了。

    ”说着话,携着凤喜的手,向院子外走。

    沈大娘也跟在后面,扯起大围襟来,在眼睛皮上不住的擦着。

     三人默默的走出大门,家树掉转身来,向着凤喜道:“我的话都说完了,你只紧紧的记上一句,好好念书。

    ”凤喜道:“这个你放心,我不念书整天在家里也是闲着,我干什么呢?”家树又向沈大娘道:“你老人家用不着叮嘱,三叔偏是一天都没回来。

    我的话,都请你转告就是了。

    ”沈大娘道:“你放心,他天天只要有喝有抽,也没有什么麻烦的。

    ”家树向着凤喜,呆立了许久,然后握了一握她的手道:“走了,你自己珍重点吧。

    ”说毕,转身就走。

    凤喜靠着门站定,等家树走过了几家门户,然后嚷道:“你记着,到了杭州,就给我来信。

    ”家树回转身来,点了点头,又道:“你们进去吧。

    ”凤喜和沈大娘只点了点头,依然的站着。

     家树走出了胡同口,回头望不见了她们,这才雇了人力车到陶宅来。

    伯和夫妇已经买了许多东西,送到他房里。

    桌上却另摆着两个锦边的玻璃盒子,由玻璃外向内看,里面是红绸里子,上面用红丝线拦着几条人参。

    家树正待说表哥怎么这样破费,却见一个盒子里,参上放着一张小小的名片,正是“何丽娜”。

    那名片还有紫色水钢笔写的字,于是打开盒子,将名片拿起来一看,上面写道:“闻君回杭探伯母之疾,吉人天相,谅占勿药。

    兹送上关东人参两盒,为伯母寿,粗饯谅已不及,晚间当至车站恭送。

    ”家树将名片看完了,自言自语道:“这又是一件出人意外的事。

    听说她每日都是睡到一两点钟起来的人,这些事情,她怎么知道了?而且还赶着送了礼来。

    正在这一点上看来,也就觉得人情很重了。

    ”正这般想着,何丽娜却又打了电话来。

    在电话里说是赶不及饯行,真对不住,晚上再到车站来送。

    说的话,也还是名片上写下的两件事。

    家树也无别话可说,只是道谢而已。

     通车是八点多钟开,伯和催着提前开了晚饭,就吩咐听差将行李送上汽车去。

    只在这时,何丽娜笑着一直走进来,后面跟了汽车夫,又提着一个蒲包。

    陶太太笑道:“看这样子,又是二批礼物到了。

    ”家树便道:“先前那种厚赐,已经是不敢当,怎么又送了来了?”何丽娜笑道:“这个可不敢说是礼,津浦车我是坐过多次的,除了梨没有别的好水果。

    顺便带了这一点来,以破长途的寂寞。

    ”伯和是始终不离开那半截雪茄的,这时他嘴里衔着烟,正背了两手在走廊上踱着,头上已经戴了帽子,正是要等家树一路出门。

    他听了何丽娜的话,突然由屋子外跑了进来,笑道:“密斯何什么时候有这样一个大发明?水果可以破岑寂?”何丽娜一弯腰,在地板上捡起半截雪茄笑道:“我也是第一次看到,陶先生嘴里的烟,会落到地上。

    ”陶太太道:“不要说笑话了,钟点快到了,快上车吧,车票早买好了,不要误了车,白扔掉几十块钱。

    ”家树也是不敢耽误,于是四人一齐走出大门来。

    伯和夫妇,还是自己坐了一辆车,先走了。

     家树坐在何丽娜的车子上,说道:“我回来的时候,要把什么东西送你才好哩?你的人情太重了。

    ”何丽娜笑道:“怎么你也说这话,说得我倒怪寒碜的。

    你府上在杭州什么地方?请你告诉我,我好写信去问老伯母的好。

    ”家树道:“到了杭州,我自会写信来的,在信上告诉你通信地点吧。

    ”何丽娜道:“设若你不写信来呢?”家树道:“你难道不能去问伯和吗?”何丽娜道:“我不愿意问他们。

    ”说着就在手提小皮包里,拿出一个小日记本子来,又取下衣襟上的自来水笔,然后向着家树微微一笑道:“你先考量考量,是什么地方通信好?”家树道:“朋友通信,要什么紧!”于是把自己家里所在,告诉她了。

    何丽娜将大腿拱起来,短旗袍缩了上去,将芽黄丝袜子紧蒙着的一对膝盖,露了出来。

    就将日记本子按在膝上,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儿的写着。

    写完了,将自来水笔筒好,点着念了一遍,笑问家树道:“对吗?”家树道:“写这几个字,哪里还有错误之理。

    你这人未免太慎重了。

    ”何丽娜笑道:“你不批评荒唐,倒批评我太慎重,这是我出乎意料以外的事呀。

    ”说着将自来水笔和日记本子,一齐收在小皮包里了,然后对家树道:“这话不要告诉他们,让他们纳闷去。

    ”家树随便点了点头,未曾答应什么。

    汽车到了车站,何丽娜给他提着小皮包一路走进站去。

    伯和夫妇,已经在头等车房里等候了。

     到了车上,陶太太对家树道:“今天你的机会好,头等座客人很少,你一个人可以住下这间房了。

    ”伯和笑道:“在车上要坐两天,一个人坐在屋子里,还觉得怪闷的。

    ”陶太太将鞋尖向摆在车板上的水果蒲包,轻轻踢了两下,笑道:“那要什么紧!有这个东西,可以打破长途的岑寂呢。

    ”这一说,大家又乐了。

    何丽娜笑道:“陶太太!你记着吧,往后别当着我说错话,要说错了,我可要捞你的后腿哩。

    ”陶太太笑道:“是的,总有那一天。

    若是不捞住后腿,怎么向墙外一扔呢?”何丽娜还不懂这话,怔怔的向陶太太望着。

    陶太太笑道:“这是一个俗语典故,你不懂吗?就叫‘进了房,扔过墙’。

    ”家树听了这话,觉得她这言语,未免太显露一点。

    正怕何丽娜要生气,但是她倒笑嘻嘻的,伸着手在陶太太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这一间屋子,放了两件行李,又有四个人,就嫌着挤窄。

    家树道:“快开车了,诸位请回吧。

    ”陶太太就对伯和丢了一个眼色,微笑道:“我们先走一步,怎么样?”伯和便向家树叮嘱了几句好好照应姑母病,到了家就写信来的话,然后就下车。

     这时,何丽娜在过道上,靠了窗户站住,默然不语。

    家树只得对她道:“密斯何!也请回吧。

    ”何丽娜道:“我没有事。

    ”说着这三个字,依然未动。

    伯和夫妇,已经由月台上走了。

    家树因她未走,就请她到屋子里来坐。

    她手拿着那小皮包,只管抚弄。

    家树也不便再催她下车,就搭讪着去整理行李。

    忽然月台上当当的打着开车铃了,何丽娜却打开小皮包来,手里拿着一样东西,笑道:“我还有一样东西送你。

    ”递着东西过来时,脸上也不免微微的有点红晕。

    家树接过来一看,却是她的一张四寸半身相片,看了一看,便捧着拱了一拱手道声“谢谢”。

    何丽娜已是走出车房门,不及听了。

    家树打开窗子,见她站在月台上,便道:“现在可以请回去了。

    ”何丽娜道:“既然快开车,何以不等着开车再走呢。

    ”说着话时,火车已缓缓的移动,何丽娜还跟着火车急走了两步,笑道:“到了就请来信,别忘了,别忘了。

    ”她一只右手,早举着一块粉红绸手绢,在空中招展。

    家树凭了窗子,渐渐的和何丽娜离远,最后是人影混乱了,看不清楚,这才坐下来。

    将她递的一张相片,仔细看了看,觉得这相片,比人还端庄些。

    纸张光滑无痕,当然是新照得的了。

    于此倒也见得她为人与用心了。

    满腹为着母亲病重的烦恼,有了何丽娜从中一周旋,倒解去烦闷不少。

     车子开着,查过了票,茶房张罗过去了,家树拉拢房门,一人正自出神。

    忽听得门外有人说道:“你找姓樊的不是?这屋子里倒是个姓樊的。

    ”家树很纳闷:在车上有谁来找我?随手将门拉开,只见关寿峰和着秀姑,正在和茶房说话,便说道:“是关大叔!你们坐车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