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早课欲疏重来怀旧雨 晚游堪乐小聚比秋星

关灯
却说快刀周正在矮墙上给关寿峰巡风,见他突然由屋脊上向下一落,以为他失了脚,跌下来了,连忙跑上前去。

    只见寿峰好好的迎上前来,在黑暗中将手向外一探,做着要去的样子。

    于是二人跳过几重墙,直向后园子里来。

    快刀周道:“师傅!怎么回事?”关寿峰昂着头,向天上叹了一口气。

    快刀周道:“怎么样?这事很棘手吗?”寿峰道:“棘手是不棘手,我们若有三十万洋钱,就好办了。

    出去说吧。

    ”二人依然走到阁楼上,打开窗子,放下绳子,快刀周先握了绳子向下一溜,寿峰却解了绳子,跳将下去。

    江老海、王二秃子,迎上前来,都忙着问:“顺手吗?”寿峰叹着气,将看到的事,略略说了一遍,因道:“我若是不看在樊先生的面上,我就一刀杀了她,我还去救她吗?”王二秃子道:“古语道得好,‘宁度畜生不度人’,就是这个说法。

    咱们在阁楼上放一把火,烧他妈的一场,也出这口恶气。

    ”寿峰笑道:“不要说孩子话,我们去给那大婶儿一个信,叫她预备做外老太太发洋财吧。

    ”快刀周道:“不!若要是照这样子看,大概她母亲是来过一趟的。

    既来了,一定说好了条件,她未必还到师傅家里去了。

    ”寿峰道:“好在我们回去,走她门口过,也不绕道,我们顺便去瞧瞧。

    ” 说着,二人坐车,二人拉车,虽然夜深,岗警却也不去注意,一路走到大喜胡同,停在沈家门首。

    这里墙很低,寿峰凭空一跃就跳进去。

    到了院子里,先藏在槐树里,见屋子里都是黑漆漆的,似乎都睡着了,便溜下树来,贴近窗户用耳朵一听,却听得里面呼声大作。

    这是上房,当然是沈大娘在这里睡的了。

    再向西厢房外听了一听,也有呼声。

    沈家一共只有三个人,一个在刘家,两个在家里,当然没有人到自己家里去。

    正在这窃听的时候,忽听到沈大娘在上房里说起话来。

    寿峰听到,倒吓了一跳,连忙向树上一跳。

    这院子不大,又是深夜,说话的声音,听得清清楚楚。

    她道:“将军待我们这样好,我们要不答应,良心上也说不过去呀。

    ”听那声音,正是沈大娘的声音,原来在说梦话呢。

    寿峰听了,又叹了一口气,就跳出墙来,对大家道:“走走走!再要待一会,我要杀人了。

    ”快刀周等一听,知道是沈家人变了心。

    若再要纠缠,真许会生出事故来。

    大家便一阵风似的,齐回关家来。

     到了门口,寿峰道:“累了你们一宿,你们回去吧,说不定将来还有事,我再找你们。

    ”王二秃子道:“我明天上午来听信儿,瞧瞧他们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今天晚上,一定是睡不着。

    要不,我陪师傅谈这么一宿,也好出胸头这口恶气。

    ”寿峰笑着拍了他的肩膀道:“你倒和我一样,回去吧!别让师妹不乐意了。

    ”王二秃子一拍脖子道:“忙了一天一宿,没闯祸,脑袋跟秃子回去吧。

    ”大家听着,都乐了,于是一笑而散。

     秀姑心里有事,也是不曾睡着。

    听得门外有人说话,知道是寿峰回家来了,就开了门,秀姑道:“沈家大婶儿可没来,你们怎样办的?”寿峰一言不发,直奔屋里。

    秀姑看那样子,知道就是失败了,因道:“一个将军家里,四周都是警卫的人,本来也就不易下手。

    ”寿峰道:“什么不易下手!只要她们愿意出来,十个姑娘也救出来了。

    ”秀姑道:“怎么样?难道她娘儿俩还变了心吗?”寿峰道:“怎么不是!”于是把今晚上的事,说了一遍,叹口气道:“从今以后,我才知道人心换人心这句话是假的,不过是金子换人心罢了。

    ”秀姑道:“有这样的事吗?——那沈家姑娘,挺聪明的一个样子,倒看不出是这样下场!她们倒罢了,可是樊先生回来,有多么难过,把他的心都会灰透了。

    ”寿峰冷笑道:“灰透了也是活该!这年头儿干嘛做好人呢?”秀姑笑道:“你老人家气得这样,这又算什么?快天亮了,睡觉吧。

    ”寿峰道:“我也是活该!谁叫我多管闲事哩。

    ”秀姑也好笑起来,就不理他了。

    寿峰找出他的旱烟袋,安上一小碗子关东叶子,端了一把藤椅,拦门坐着,望了院子外的天色抽烟。

    寿峰的老脾气,不是气极了,不会抽烟的。

    现在将烟抽得如此有味,那正是想事情想得极厉害了。

    秀姑因为夜深了,怕惊动了院邻,也不曾作声。

    却也是奇怪,这事并不与自己什么相干,偏是睡到床上,就会替他们当事人设想:从此以后,凤喜还有脸和樊家树见面吗?家树回来了,还会对她那样迷恋吗?就情理而论,他们是无法重圆的了。

    无法重圆,各人又应该怎么样?自己只管一层一层推了下去,一直到天色大亮。

    这也用不着睡觉了,便起床洗扫屋子。

     在往日,做完了事,便应该听到隔壁庙里的木鱼念经声,自己也就捧了一本经书来作早课。

    今天却是事也不曾做完,隔壁的木鱼声已经起来了。

    也不知道是老和尚今天早课提了前,也不知道是自己做事没有精神,把时间耽误了。

    现在炉子不曾笼着火,水也不曾烧。

    父亲醒过来,洗的喝的会都没有,今天的早课,只好算了吧。

    于是定了定神,将茶水烧好,然后才把寿峰叫醒。

     寿峰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笑道:“我老了!怎么小小的受这么一点子累,就会睡得这样死!”秀姑道:“我想了一晚晌,我以为这件事不能含糊过去,我们得写一封快信给樊先生去吧。

    ”寿峰笑道:“你还说我喜欢管闲事呢,我都没有想一宿,你怎么会想一宿呢?想了一宿,就是这么一句话吗?你这孩子太没有出息了。

    ”秀姑脸一红,便笑道:“我干嘛想一宿?我也犯不上呀。

    ”寿峰道:“是你自己说的,又不是我说的,我知道犯得上犯不上呢?”秀姑本觉得要写一封信告诉家树才对的,而且也要到沈家去看看沈大娘这时究竟取的什么态度。

    可是经了父亲这一度谈话,就不大好意思过问了。

     又过了两天,江老海却跑来对关寿峰道:“师傅!这事透着奇怪,沈家搬走了。

    我今天走那胡同里过身,见那大门闭上,外面贴了招租帖子了。

    我做生意的时候,和买糖人儿的小孩子一问,据说头一天一早就搬了。

    ”寿峰道:“这是理之当然,也没有什么可怪的。

    她们不搬走,还等着姓樊的来找她吗?”江老海道:“她们这样忘恩负义,师傅得写一封信告诉那樊先生。

    ”寿峰道:“我早写了一封信去了。

    ”秀姑在屋子里听到,就连忙出来问道:“你写了信吗?我怎么没有看见你写哩?”寿峰道:“我这一肚子文字,要写出这一场事来,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吗?而且也怕写的不好,人家看不清楚,我是请隔壁老和尚写的。

    他写是写了,却笑着对我说:‘好管闲事的人,往往就会把闲事管得成了自己的正事。

    结果,比原来当事人也许更麻烦。

    ’他话是说得有理,但是我怎么能够不问哩!老和尚把那信写得很婉转,而且还劝了人家一顿。

    可是这样失意的事,年轻轻的人遇到,哪是几句话就可以解劝得了的!也许他也不用回信,过两天就来了。

    ”江老海道:“他来了,我很愿和他见见。

    ”寿峰道:“那很容易,他回了京,还短得了到我这里来吗!”秀姑道:“这里寄信到杭州,要几天到哩?”寿峰笑道:“我没在邮政局里干过事,这个可不知道。

    ”秀姑噘了嘴道:“你这老人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说起话来,老是给我钉子碰。

    ”寿峰笑道:“我是实话呀!可是照火车走起来说,有四个日子,到了杭州了。

    ” 当下秀姑走回房去,默计了一会儿日期:大概信去四天,动身四天,再耽误两天,有十天总可以到京了。

    现在信去几天,一个星期内外,必然是来的。

    那个时候,看他是什么态度?难道他还能像以前那种样子对人吗?秀姑心里有了这样一个问题,就不住的盘算,尤其是每日晚晌,几乎合眼就会想到这件事上来。

    起先几天,每日还是照常的念经,到了七八天头上,心里只管乱起来,竟按捺不下心事去念经。

    心想不要得罪了佛爷,索性抛开一边,不要作幌子吧。

    关寿峰看到,便笑道:“你也腻了吗?年轻人学佛念经,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呀!”秀姑道:“我哪是腻了?我是这两天心里有点不舒服,把经搁下了。

    从明天起,我还是照常念起来的。

    ”秀姑说了,便紧记在心上。

     到了次日,秀姑把屋子打扫完毕,将小檀香炉取来放在桌上,用个匙子挑了一小匙檀香末放在炉子里,点着了,刚刚要进自己屋子去,要去拿一本佛经出来,偶一回头,只见帘子外一个穿白色长衫的人影子一闪,接上那人咳嗽了一声,秀姑忙在窗纸的破窟窿内向外一看,虽不曾看到那人的面孔,只就那身材言,已可证明是樊家树无疑了。

    一失神,便不由嚷起来道:“果然是樊先生来了!”寿峰在屋子里听到,迎了出去,便握着家树的手,一路走进来。

    秀姑站在内房门口,忘了自己是要进屋去拿什么东西的了,便道:“樊先生来了!今天到的吗?”说着话时,看樊家树虽然风度依旧,可是脸上微微泛出一层焦黄之色,两道眉峰都将峰尖紧束着。

    当秀姑问话时候,他虽然向着人一笑,可是那两道眉毛,依然紧紧的皱将起来,答应着道:“今天早上到的,大姑娘好!”秀姑一时也想不起用什么话来安慰人家,只得报之以笑。

     当下寿峰让家树坐下,先道:“老弟!你不要灰心,人生在世,就如做梦一般。

    早也是醒,迟也是醒,天下无百年不散的筵席,你不要放在心上吧。

    ”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