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关灯
处罚过重,下令若再有人敢上与邹应龙相同的奏折,立斩! 从表面上看,似乎严家受到重创,实则不然,圣上此举恰恰堵住扳倒严家的路,让人无力进攻,只能坐待严家的反扑。

    而严世蕃压根也没去雷州,而是一路游山玩水,反倒回了江西老家,盖房建楼,衣锦还乡一般。

     自回京以来,今夏便一直心绪不佳,眼下又见严家这般嚣张跋扈,她除了巡街时心不在焉,连查案时也常常神不守舍。

    杨程万知晓她心事重,倒也不责备她,只让杨岳替她多分担些。

     这晚正好是轮到今夏与杨岳夜巡,她慢吞吞地跟在杨岳后头,沿着街道走,不知不觉间已行到了金水桥附近。

     华灯初上,金水桥正是热闹的时候,两岸酒楼灯笼高挑。

     “听说你娘不来这里摆豆干摊子了?”杨岳随口问道。

     今夏点头:“嗯,她换地方了,同福街上有个说书的茶楼,呆里头比这里卖得好,且风吹不着雨打不着,我和爹爹也放心。

    ” 人潮熙熙攘攘,今夏勉强打起精神,留意周遭,正巧一个手持赛黄金熟铜铃杵,头戴飘飘巾,正沿街给人卜卦的算命先生打她眼前晃过。

     她怔了怔,不由想起第一次遇见陆绎的那夜,那时节……她吸吸鼻子,短短不过数月而已,已是物是人非。

     “我说小爷,”杨岳拉了她一把,以防她撞上路边摊子,“我不指着你抓贼,好歹你把路走稳当。

    你这样子,别人不偷到你身上就算好得了。

    ” 今夏被他拽得踉跄了下,再抬眼时忽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陆绎正立在对岸桥头,双目定定地看着她…… 两人之间隔着河,隔着熙熙攘攘的人群,隔着无法逾越的上代冤仇。

     今夏看着他,心中酸楚难当,却知晓他心中定然也是不好过,便勉力朝他笑了笑,示意自己很好,让他放心。

     陆绎也按捺住心中苦涩,朝她微微一笑。

     两人虽不在一处,心思却是一样的。

     宫墙之内,蓝道行除了照顾白鹿,还常被圣上召唤谈论道学,颇受赏识,进入西苑为圣上扶乩问仙,被尊为蓝神仙。

     陆绎深知,要扳倒严嵩,在朝中笼络再多的人也无用,只有让圣上对严嵩慢慢失去信任,才能真正将严家连根拔除。

    圣上不信太监、不信大臣,只信任道士。

    蓝道行在宫中博得圣上赏识,正是最好的人选,而此事无法一蹴而就,只能以水磨功夫慢慢来。

     他命人暗暗盯住严嵩,得知严嵩有进宫的打算之后,派人悄悄告知蓝道行。

     蓝道行遂在扶乩时,假托神仙之言,对圣上道:“今日有奸臣奏事。

    ” 圣上对神仙之言深信不疑,等了半日,见到严嵩前来觐见,不由在心底对他存了奸臣之嫌。

     陆绎心思,蓝道行非常清楚,但他也知晓,这法子虽好,但需等水滴石穿,只怕严家容不得这功夫就要反扑。

     就在这时,原本好好在两浙抗倭的俞大猷被剥夺世袭蒙荫,被打入诏狱,罪名是纵敌逃窜,以邻为壑。

     陆绎深知俞大猷为人,绝对不会做出纵敌逃窜之事,俞大猷还在押解进京的途中,他便通过锦衣卫的暗探了解整件事情。

     而俞大猷之所以会入狱的真正缘故让陆绎看得怒从心来—— 有一伙倭寇在两浙沿海游荡,胡宗宪兵力有限,腾不出手来收拾他们,以至于他们跑去福建抢了一把。

    福建巡抚大怒,都察院监察御史李瑚状告胡宗宪纵敌逃窜,以邻为壑。

    胡宗宪知晓李瑚是福建人,他疑心自己人中有内奸,查了一圈,恰好查出俞大猷也是福建人。

    于是胡宗宪二话没说,把这个黑锅推到俞大猷身上,上奏圣上。

    圣上大怒,当即下令,削去俞大猷官职,抓入诏狱。

     这位哥哥平常不善交际,背了黑锅,也无人替他说句话。

    陆绎恼火之后,不由长叹口气,对于俞大猷这等毫无靠山的人来说,诏狱何等凶险,进去之后想要全身而退只怕不易,得想个法子把人捞出来才行。

     此时俞大猷已被押送进京,陆绎往诏狱赶去时,在途中被岑福岑寿两人拦下。

     “大公子,老爷请您回去!”岑福有礼拱手道。

     “我现下有急事要办,回头就去见爹爹。

    ”陆绎道,“你们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