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长大

关灯
” 白文渊对小妹妹也很是舍不得。

     但是他自己还没安定下来,也实在不方便带小妹妹回来玩,看着他们上车离去了,他才转身跟着上了车,一路上去研究所,他还盘算着,等安定下来,一定要把妹妹带过来住一段时间。

     他脑海里想着自己的妹妹,在外人眼里,却仿佛是在思考什么重要的问题。

     顿时,车里坐着的人,连呼吸都轻了。

     不能打扰白研究员思考! 白芙美跟着爷爷奶奶去了农场。

     那边果然早就打好了招呼。

     他们过去之后,就被分配了两间靠在一起,不算大的屋子,屋子是土屋,但是却异常的牢固,外面看起来破破烂烂的,里面居然还是木地板,最中间有一个两米见方的坑,从房梁上挂下来一根铁丝,下面该是有吊锅的,角落里有一架坏掉的纺车,没有床,但是有炕,领他们来的人说等会儿过来试试炕坏没坏。

     过了不多久,就有人拎着口粮和柴火来了。

     因为是下放人员,农场里就算得了信儿要照顾些,也不会照顾太多。

     东西一丢,炕一烧,发现冒烟的地方赶紧补上,然后就走了。

     也幸亏他们带了铺盖,否则晚上只能干睡在炕上了。

     “爷爷,这个盆子放哪里?” 白芙美从包里翻出一个脸盆来,抬头问白振华。

     白振华看了看屋子里,房间不小,就是空旷的很,除了个炕,什么都没有,不由得也有点头疼:“放在那边角落里就成。

    ” “哦。

    ” 白芙美端着盆子放到角落里去。

     白振华把铺盖铺好了,因为刚刚烧了炕的缘故,这会儿还有点热,周淑华靠在没补的那边,屋子里暗,她也不敢乱走,只能靠在床边上,看着一大一小爷孙俩收拾屋子。

     到了快天黑了,农场的场长就来了,跟他一起来的还有个五大三粗的汉子,那汉子不是汉族人,说的是自己民族的语言,他叽里咕噜说了一堆,最后抓了抓后脑勺,转身出去了,不一会儿就又送来了一个陶锅。

     “咱们这环境不好,但胜在清净。

    ” 这话算是到头了。

     白振华倒了点口粮煮了锅粥,这会儿正端着碗喂白芙美吃饭。

     因为没有桌子,白芙美还是头一回被喂饭吃,整个人吃的极其不自在。

     白振华听到这话,不由得诧异:“怎么回事?” 这边团场可是有一百多个呢,怎么听这意思…… “别提了,自从几年前放了不少人过来,周边的团场就不清净了,也就我们这个团场是隶属于研究所的,所以清净些,集团活动几年了,能到咱们团场来的,都是研究所里的家人。

    ” 白振华张了张嘴。

     好半晌才嘟囔出一句:“何至于此啊。

    ” 他离开京城也才四年时间。

     “欸,这话咱心里知道就行,你家这丫头……” 场长目光在白芙美脸上一扫而过,小丫头脸白白的,眼睛大大的,水汪汪的,看着就是个美人坯子,也就年纪小不打眼,要是再过个两年…… “要是所里有人,尽量别留在团场里,给送到所里去吧。

    ” 这话说的白振华心里一个咯噔。

     白芙美则有懵。

     想说上辈子也没听说过这些事啊,如今想来,那时候的她简直是被保护的太好了。

     夜里躺在床上,白芙美揉揉肚子,有点怀念大杨村的生活。

     不说别的,只傅恒阳三不五时的在山上弄点儿吃的回来,都够她肚子里的油水了。

     夜里烧了炕。

     外面冷的能结冰,屋子里确实暖和的,白芙美一觉睡到大天亮,就听见外面吹哨子声,她猛地睁开眼睛,发现白振华早就把早饭做好了。

     周淑贤也早早的起了。

     见她醒了,白振华才说道:“等会儿我和你奶奶去上工,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你就呆在家里,别出去。

    ” 白振华到底是被吓到了,他现在看谁都像坏人。

     “知道了爷爷。

    ” 白芙美不是不懂事的,连忙点点头。

     白振华这才不放心的带着周淑贤一步三回头的走了。

     外面很快传来口号声:“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的老前辈,我们要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努力干活,为祖国发展事业添砖加瓦。

    ” 白芙美也躺不住了,起床把被子叠好,吃完早饭把碗给涮了。

     然后就寻思着给家里做点儿啥。

     她在大杨村两年多,别的没学会,就学会用玉米皮编东西了。

     边疆这边白天热,夜里凉,所以本地人家里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两块羊毛地毯的,可他们初来乍到,羊毛更是无处可寻,白芙美唯一能想到的,就是用玉米皮编织垫子铺在地上。

     也不知道这边种不种玉米。

     等到中午,白芙美就知道自己是白念叨了。

     白振华扛着一麻袋玉米回来了,玉米皮也弄了一堆回来,来来回回几趟,屋子里直接被玉米皮堆满了。

     “真是太好了,我下午就编蒲团。

    ” 白芙美惊喜的围着玉米皮左看看右看看:“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玉米皮呢。

    ” 以前在大杨村的时候,就算把全村的玉米皮都带回来,也没有这么多。

     “这在这边不值钱,一般等打完玉米了,就被周围的牧民拿回去引火用,我听小组长说,平时实在多的不行的时候,还得放火烧呢,正好烧成肥,用来肥地。

    ” 白振华热的满头大喊,抓着几张玉米皮就当扇子。

     白芙美当即也顾不得编蒲团了,连忙打水给白振华洗脸。

     “这边的天也太热了。

    ” 周淑贤也热的脸色发白,不停的点头:“恩,估摸着得有四十度,可到了夜里,又冷的不行。

    ” 白芙美歪了歪脑袋:“我在屋里不觉得热呢。

    ” “屋里是比外头凉快,最少凉快五度左右。

    ” 说着,周淑贤又关照白芙美:“别出门,外头太阳烈着呢,别晒伤了。

    ” 因为太热,中午给的休息时间很长,把早上剩下的粥,和从火车上带下来的最后一点馒头吃了,夫妻俩就躺下睡了。

     白芙美没睡,而是轻手轻脚的到外面的灶台边,抱了一小把麦秸秆。

     谁知道,刚直起身,眼前突然一个黑影子一窜。

     “啊——” 白芙美被吓了一跳,直接尖叫了起来。

     再定睛一看,居然发现一个小女孩,抱着几根玉米,飞速的跑了。

     “你没事吧。

    ” 隔壁屋正熬着太阳烧水的男孩从另一边跑出来问道。

     “没,没事。

    ”白芙美心有余悸的拍拍胸口。

     随即手一顿。

     不对劲—— 她快步走到灶台边,只见放着口粮的袋子里,只剩下一堆粗粮,放在上面的玉米已经没有了,再想想刚刚那小女孩怀里抱着的…… 龟龟!这是遭了贼了! “那……”白芙美瞪大了眼睛,看看那背影再看看男孩,再看看粮食袋子:“我的玉米!” “额,你的东西被偷了么?” 男孩愣了一下,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顿时有点无语:“你怎么把口粮袋子放在外面啊。

    ” “我不知道呀……” 她也不知道白振华为啥没把粮食袋子拎回屋里去。

     白芙美撇撇嘴,欲哭无泪的看着男孩子:“怎么能有小偷呢?” 男孩转身又回到自己的灶台边,蹲在地上烧水:“你们是刚来的吧,这边就这样,那孩子应该也是农场的,家里没粮食过不下去了,就到我们这边来,说不定能有点收获。

    ” “不都是农场的么?总不会不分他们粮食把。

    ” 白芙美话一说出口,对面的男孩就笑了。

     而且是嗤笑。

     “赚多少工分就有多少粮食,你不会以为家家户户都能吃饱吧,你是哪里下来的大小姐,居然一点儿常识都没有。

    ” 火已经旺起来了。

     男孩坐起身,靠在旁边的墙壁上,黝黑的脸上落下一颗颗汗滴:“这年头,饿死的人多了。

    ” 白芙美:“……” “喂,你叫什么名字?” 白芙美这会儿心思还在玉米棒上面呢。

     几根玉米呢。

     她心疼的都快哭了,哪有心思回答男孩的问题,嘴巴一嘟:“我要回家了。

    ” “问你话呢。

    ” 男孩还挺固执。

     “我叫白芙美,你呢?” “常胜。

    ” 男孩眯着眼睛往后一仰头,目光落在白芙美的身上:“你抱那些麦秸秆干什么?” “想做点东西。

    ”白芙美实话实说。

     “麦秸秆还能做东西?” 常胜顿时来了兴趣:“你快做,做好了我看看。

    ” 憋着嘴,抱着麦秸秆,白芙美就转身打算回家,常胜又叫住了她:“把粮食拎回去啊,还没被偷怕呀。

    ” 白芙美连忙又折返把粮食拎了回家。

     回去后,虽然心情郁闷,但是该做的还是要做,白芙美利用麦秸秆和玉米皮,很快就编好了一把小巧的扇子,麦秸秆做扇骨,玉米皮夹在中间做上面,因为没有浆糊,只是单纯的夹在里面,样子好看,却不怎么实用。

     白振华醒了后,拿出针线包,从衣服里抽的线头给固定上了。

     不大好看,但是挺实用。

     “爷爷,咱们家粮食被偷了。

    ” 白芙美心情低落的告知白振华这个噩耗,却不想,白振华居然只是挑挑眉:“被偷了?” “恩……” “行了,别难受了,被偷了也不是坏事。

    ” 白振华似是而非的说了句,然后就拉着周淑贤去上工了。

     很快,白家被偷了的事情就传出去了。

     本来还打算来白家借粮食的人家立刻就消声灭迹了。

     周淑贤眼睛不行,只能白天上工,且不能做精细的活,所以她就负责在晒场翻晒粮食,休息的功夫,她将麦秸秆扇子拿出来,顿时一起翻晒的女工们就被吸引住了目光。

     “老周呀,这是扇子?” 说话的是在农场生活了快二十年的妇女王春红,她是当初五几年过来支边的女青年,后来经由组织介绍,嫁给了戍边的士兵,如今是她们晒场小组的小组长。

     她拿着耙子走到周淑贤身边,仔细瞧了瞧扇子:“瞧着不像蒲扇啊。

    ” “麦秸秆和玉米皮做的。

    ” 周淑贤将扇子递给王春红:“这边没扇子,就自己做了个。

    ” “手真巧。

    ” 王春红用肩膀推了推周淑贤:“你们家老白做的呀。

    ” “不是,我孙女儿做的,她在家一天到晚尽琢磨这些东西了。

    ”提起孙女儿,周淑贤也忍不住露出笑脸来。

     “还是小闺女贴心。

    ” 王春红感叹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