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十二
关灯
小
中
大
怎么办。
于笙当时在给他们整理考点,头都没抬,语气平平淡淡:&ldquo那就去我家补,还想让我翻墙进来?&rdquo 时间过去的太久,他们已经不记得当时蹲在水龙头啪嗒啪嗒漏水的盥洗室,戴着闹鬼的头灯弄懂了哪一科目的什么问题。
但当时那种心情依然能回忆得格外清楚。
那种不论考得好还是差,不论最后交上的是一份什么样的答卷,身后都永远有人支撑的心情。
&ldquo我当时感动得不行。
&rdquo 姚强百感交集,叹了口气:&ldquo高考完我才想起来,要是我再复读一年,笙哥就去上大学不在家了,我还得坐火车去找他补课。
&rdquo 班长:&ldquo&hellip&hellip&rdquo 学委:&ldquo&hellip&hellip&rdquo &ldquo那是笙哥知道你十拿九稳能考上。
&rdquo 段磊知道的比较多,拍拍他的肩膀:&ldquo你看,笙哥对我的嘱咐就很多。
比如万一没发挥好怎么报名,万一没录上怎么复读,万一复读了怎么视频听他讲题,万一你也复读了,怎么跟我一块儿视频听他讲题&hellip&hellip&rdquo &ldquo&hellip&hellip&rdquo姚强重新百感交集:&ldquo原来我被托孤到你这儿了吗?&rdquo 段磊挺深沉地点点头,还要说话,被他们班长扯了一把:&ldquo嘘,上课了。
&rdquo 坐在教室后排的几个人飞快坐正,谁都没再跟谁交头接耳。
于笙走到讲台前,朝起立问好的同学稍微颔首,放下手里的教案和试卷夹。
浅蓝的衬衫干净利落,覆着的身形轩挺清标,袖口卷到手肘,露出小臂格外流畅的肌肉线条。
- 今天的课程内容是讲评试卷,一堂课讲下来,教室里弥漫开一片沉重而略显哀伤的肃穆气氛。
班长对这种气氛很熟悉,有感而发:&ldquo青春啊&hellip&hellip&rdquo &ldquo少说两句。
&rdquo学委友情拍拍他肩膀,&ldquo我当初就觉得你这种不用考试了还回来感叹青春的大人特别欠揍。
&rdquo 当初的教务处主任就格外喜欢在监考他们的时候感叹青春,尤其看到他们考完试对的答案不一样,都要感慨几句少年时光令人怀念。
要不是揍不过,又被校规严厉地镇压着,一群学生早就奋起反抗了。
班长及时闭嘴,又忍不住补充:&ldquo不过笙哥讲得确实好,怪不得学生们喜欢。
&rdquo 学委点点头:&ldquo旁征博引,还不枯燥,刚才好几个论据都能直接进议论文。
&rdquo 班长:&ldquo解题方法也总结得很精当,语文高考拿分和平时学习是两件事,考试还是要套路。
&rdquo 学委:&ldquo应试训练和文学素养两不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rdquo 姚强加入不进来这段对话,但又很想参与,憋了半天举手赞同:&ldquo对,听得我一点都没困。
&rdquo &hellip&hellip 对话还是无可避免地走向了终结。
老贺退居二线,成了年级组长,拥有了更广阔的发挥舞台。
顺便还笑眯眯抓了这群下课一起来看老师的学生的差,把禁止翻墙的告示和浆糊一起塞过去:&ldquo去,就贴每次你们翻墙那个地方,贴完再走。
&rdquo 两条后街被整顿了好几遍,基本从小吃小摊变成了规范的商铺。
路上车来车往得多了,为了学生的安全,围墙也被重新修高,以免翻墙出去的学生出什么事故。
只可惜多年流传下来的传统还是不那么容易纠正。
于笙以身作则了一段时间,有一天起得晚了,为了赶上早自习,还是顺手翻了墙。
结果正好被他们学校刚调来的新领导撞上:&ldquo站住!哪个班的,你们班主任是谁?&rdquo 当了老师之后于笙的脾气明显比之前好,心平气和跟他解释:&ldquo我就是班主任。
&rdquo 新领导看着他格外年轻的长相,气得胡子都有点歪:&ldquo你是班主任?那我还是校长呢!给我过来,记名字!你们班主任不来不准走&hellip&hellip&rdquo 一群人想笑不敢笑,班长拼命咳嗽着保持严肃:&ldquo那后来呢?&rdquo &ldquo后来。
&rdquo老贺抿了口茶,有点感慨,&ldquo幸好于老师的班主任还没退休,不然我们学校的校长可能就换人了。
&rdquo &hellip&hellip 不论怎么说,整改之后,校园周边的秩序确实比之前好了不少。
已经是全省有名的示范高中,三中的伙食也明显有所提升,食堂质量今非昔比。
于笙回办公室拿了饭卡,带着这群人去吃了顿饭,顺利花完了饭卡里常年不动的最后一笔菜金。
于老师的班主任也跟着这群学生一起蹭了顿饭,心满意足迈着方步,回高三楼去看晚自习了。
&ldquo笙哥,你不翻墙的话,下班回家不远吗?&rdquo 段磊还记挂着于笙家特殊的地理位置:&ldquo我记得你们家从正门走,要坐好几站地公交车的。
&rdquo 于笙笑笑:&ldquo有人压榨,下班还得打一份工,不远。
&rdquo 段磊瞬间生出浓浓同情,还想追问,被他们班学委及时扯住:&ldquo想想华尔街,兄弟,你接下来要追问的可能是以亿为单位的金钱交易。
&rdquo 段磊:&ldquo&hellip&hellip&rdquo 同情烟消云散,一群人心酸地嘤成一团。
靳林琨毕业之后进了金融圈,圈子里对高学历能力强有数学天赋的人是刚需,上手非常快,已经顺利接手了靳先生跟黎女士的工作。
于笙原本对这些事没什么兴趣,有次看靳林琨熬得晚,试了试顺手帮忙,才发现原来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枯燥。
而且于笙狙得实在非常准。
准到只要每次和说出来的反着买,最少也能赚翻倍的那一种。
他们的投行因为这个一路直上,现在已经积累了相当程度的资历和资本,在业内也已经有了足够的话语权。
&ldquo笙哥,那你干嘛还要当老师啊?&rdquo 体委实在忍不住好奇:&ldquo不辛苦吗?又要批作业又要管学生,我现在要是我回去管当初我们那一拨人,都觉得闹心得要疯&hellip&hellip&rdquo 于笙扬扬眉峰,刚要说话,几个学生正好从他身边跑过,热热闹闹的&ldquo于老师好&rdquo就格外清亮的响起来。
于笙跟他们点了点头,笑笑:&ldquo是辛苦。
&rdquo 是很辛苦,要遇到很多事,操很多心,忙起来连饭都顾不上吃。
会遇到不懂事的学生,会遇到说不通话的家长。
日复一日重复着几乎一样的工作,也会有无能为力的事,会有不能改变又不够好的现状。
做老师从来都不轻松。
但他只是想去做。
他在这里得到过很多东西,只要可以,他依然想把它们继续给出去。
班长若有所思地站了一会儿,笑着揉揉脖颈:&ldquo真的&hellip&hellip笙哥,你一定好好干。
&rdquo 班长看着他,格外认真:&ldquo能遇着个好老师,太不容易了。
&rdquo
于笙当时在给他们整理考点,头都没抬,语气平平淡淡:&ldquo那就去我家补,还想让我翻墙进来?&rdquo 时间过去的太久,他们已经不记得当时蹲在水龙头啪嗒啪嗒漏水的盥洗室,戴着闹鬼的头灯弄懂了哪一科目的什么问题。
但当时那种心情依然能回忆得格外清楚。
那种不论考得好还是差,不论最后交上的是一份什么样的答卷,身后都永远有人支撑的心情。
&ldquo我当时感动得不行。
&rdquo 姚强百感交集,叹了口气:&ldquo高考完我才想起来,要是我再复读一年,笙哥就去上大学不在家了,我还得坐火车去找他补课。
&rdquo 班长:&ldquo&hellip&hellip&rdquo 学委:&ldquo&hellip&hellip&rdquo &ldquo那是笙哥知道你十拿九稳能考上。
&rdquo 段磊知道的比较多,拍拍他的肩膀:&ldquo你看,笙哥对我的嘱咐就很多。
比如万一没发挥好怎么报名,万一没录上怎么复读,万一复读了怎么视频听他讲题,万一你也复读了,怎么跟我一块儿视频听他讲题&hellip&hellip&rdquo &ldquo&hellip&hellip&rdquo姚强重新百感交集:&ldquo原来我被托孤到你这儿了吗?&rdquo 段磊挺深沉地点点头,还要说话,被他们班长扯了一把:&ldquo嘘,上课了。
&rdquo 坐在教室后排的几个人飞快坐正,谁都没再跟谁交头接耳。
于笙走到讲台前,朝起立问好的同学稍微颔首,放下手里的教案和试卷夹。
浅蓝的衬衫干净利落,覆着的身形轩挺清标,袖口卷到手肘,露出小臂格外流畅的肌肉线条。
- 今天的课程内容是讲评试卷,一堂课讲下来,教室里弥漫开一片沉重而略显哀伤的肃穆气氛。
班长对这种气氛很熟悉,有感而发:&ldquo青春啊&hellip&hellip&rdquo &ldquo少说两句。
&rdquo学委友情拍拍他肩膀,&ldquo我当初就觉得你这种不用考试了还回来感叹青春的大人特别欠揍。
&rdquo 当初的教务处主任就格外喜欢在监考他们的时候感叹青春,尤其看到他们考完试对的答案不一样,都要感慨几句少年时光令人怀念。
要不是揍不过,又被校规严厉地镇压着,一群学生早就奋起反抗了。
班长及时闭嘴,又忍不住补充:&ldquo不过笙哥讲得确实好,怪不得学生们喜欢。
&rdquo 学委点点头:&ldquo旁征博引,还不枯燥,刚才好几个论据都能直接进议论文。
&rdquo 班长:&ldquo解题方法也总结得很精当,语文高考拿分和平时学习是两件事,考试还是要套路。
&rdquo 学委:&ldquo应试训练和文学素养两不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rdquo 姚强加入不进来这段对话,但又很想参与,憋了半天举手赞同:&ldquo对,听得我一点都没困。
&rdquo &hellip&hellip 对话还是无可避免地走向了终结。
老贺退居二线,成了年级组长,拥有了更广阔的发挥舞台。
顺便还笑眯眯抓了这群下课一起来看老师的学生的差,把禁止翻墙的告示和浆糊一起塞过去:&ldquo去,就贴每次你们翻墙那个地方,贴完再走。
&rdquo 两条后街被整顿了好几遍,基本从小吃小摊变成了规范的商铺。
路上车来车往得多了,为了学生的安全,围墙也被重新修高,以免翻墙出去的学生出什么事故。
只可惜多年流传下来的传统还是不那么容易纠正。
于笙以身作则了一段时间,有一天起得晚了,为了赶上早自习,还是顺手翻了墙。
结果正好被他们学校刚调来的新领导撞上:&ldquo站住!哪个班的,你们班主任是谁?&rdquo 当了老师之后于笙的脾气明显比之前好,心平气和跟他解释:&ldquo我就是班主任。
&rdquo 新领导看着他格外年轻的长相,气得胡子都有点歪:&ldquo你是班主任?那我还是校长呢!给我过来,记名字!你们班主任不来不准走&hellip&hellip&rdquo 一群人想笑不敢笑,班长拼命咳嗽着保持严肃:&ldquo那后来呢?&rdquo &ldquo后来。
&rdquo老贺抿了口茶,有点感慨,&ldquo幸好于老师的班主任还没退休,不然我们学校的校长可能就换人了。
&rdquo &hellip&hellip 不论怎么说,整改之后,校园周边的秩序确实比之前好了不少。
已经是全省有名的示范高中,三中的伙食也明显有所提升,食堂质量今非昔比。
于笙回办公室拿了饭卡,带着这群人去吃了顿饭,顺利花完了饭卡里常年不动的最后一笔菜金。
于老师的班主任也跟着这群学生一起蹭了顿饭,心满意足迈着方步,回高三楼去看晚自习了。
&ldquo笙哥,你不翻墙的话,下班回家不远吗?&rdquo 段磊还记挂着于笙家特殊的地理位置:&ldquo我记得你们家从正门走,要坐好几站地公交车的。
&rdquo 于笙笑笑:&ldquo有人压榨,下班还得打一份工,不远。
&rdquo 段磊瞬间生出浓浓同情,还想追问,被他们班学委及时扯住:&ldquo想想华尔街,兄弟,你接下来要追问的可能是以亿为单位的金钱交易。
&rdquo 段磊:&ldquo&hellip&hellip&rdquo 同情烟消云散,一群人心酸地嘤成一团。
靳林琨毕业之后进了金融圈,圈子里对高学历能力强有数学天赋的人是刚需,上手非常快,已经顺利接手了靳先生跟黎女士的工作。
于笙原本对这些事没什么兴趣,有次看靳林琨熬得晚,试了试顺手帮忙,才发现原来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枯燥。
而且于笙狙得实在非常准。
准到只要每次和说出来的反着买,最少也能赚翻倍的那一种。
他们的投行因为这个一路直上,现在已经积累了相当程度的资历和资本,在业内也已经有了足够的话语权。
&ldquo笙哥,那你干嘛还要当老师啊?&rdquo 体委实在忍不住好奇:&ldquo不辛苦吗?又要批作业又要管学生,我现在要是我回去管当初我们那一拨人,都觉得闹心得要疯&hellip&hellip&rdquo 于笙扬扬眉峰,刚要说话,几个学生正好从他身边跑过,热热闹闹的&ldquo于老师好&rdquo就格外清亮的响起来。
于笙跟他们点了点头,笑笑:&ldquo是辛苦。
&rdquo 是很辛苦,要遇到很多事,操很多心,忙起来连饭都顾不上吃。
会遇到不懂事的学生,会遇到说不通话的家长。
日复一日重复着几乎一样的工作,也会有无能为力的事,会有不能改变又不够好的现状。
做老师从来都不轻松。
但他只是想去做。
他在这里得到过很多东西,只要可以,他依然想把它们继续给出去。
班长若有所思地站了一会儿,笑着揉揉脖颈:&ldquo真的&hellip&hellip笙哥,你一定好好干。
&rdquo 班长看着他,格外认真:&ldquo能遇着个好老师,太不容易了。
&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