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关灯
园在一条狭窄的小巷里,由于这个普通门庭的存在,苏州一度成为晚清国学重镇。

    当时的苏州十分沉静,但无数的小巷中,无数的门庭里,藏匿着无数厚实的灵魂。

    正是这些灵魂,千百年来,以积聚久远的固执,使苏州保存了风韵的核心。

     漫步在苏州的小巷中是一种奇特的经验。

    一排排鹅卵石,一级级台阶,一座座门庭,门都关闭着,让你去猜想它的蕴藏,猜想它以前、很早以前的主人。

    想得再奇也不要紧,2500年的时间,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如今的曲园,辟有一间茶室。

    巷子太深,门庭大小,茶客不多。

    但一听他们的谈论,却有些怪异。

    阵阵茶香中飘出一些名字,竟有戴东原、王念孙、焦理堂、章太炎、胡适之。

    茶客上了年纪,皆操吴依软语,似有所争执,又继以笑声。

    几个年轻的茶客厅着吃力,呷一口茶,清清嗓子,开始高声谈论陆文夫的作品。

     未几,老人们起身了,他们在门口拱手作揖,转过身去,消失在狭狭的小巷里。

     我也沿着小巷回去。

    依然是光光的鹅卵石,依然是座座关闭的门庭。

     我突然有点害怕,怕哪个门庭突然打开,涌出来几个人:再是长髯老者,我会既满意又悲凉;若是时髦青年,我会既高兴又不无遗憾。

     该是什么样的人?我一时找不到答案。

     ◇◆江南小镇◆◇ 我一直想写写“江南小镇”这个题目,但又难于下笔。

    江南小镇太多了,真正值得写的是哪几个呢?一一拆散了看,哪一个都构不成一种独立的历史名胜,能说的话并不太多;然而如果把它们全都躲开了,那就是躲开了一种再亲见不过的人文文化,躲开了一种把自然与人情搭建得无比巧妙的生态环境,躲开了无数中国文人心底的思念与企盼,躲开了人生苦旅的起点和终点,实在是不应该的。

     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而离她们只有几尺远的乌篷船上正升起一缕白白的炊烟,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对岸河边有又低又宽的石栏,可坐可躺,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

    比之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河边由吊脚楼组成的小镇,江南小镇少了那种浑朴奇险,多了一点畅达平稳。

    它们的前边没有险滩,后边没有荒漠,因此虽然幽僻却谈不上什么气势;它们大多很有一些年代了,但始终比较滋润的生活方式并没有让它们保留下多少废墟和遗迹,因此也听不出多少历史的浩叹;它们当然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

    总之,它们的历史路程和现实风貌都显得平实而耐久,狭窄而悠长,就像经纬着它们的条条石板街道。

     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

    想来想去,没有比江南小镇更足以成为一种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表征的了。

    中国文人中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