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关灯
小
中
大
省下了多少卷帙和口舌。
典籍之首,该属《周易》了吧?这个“易”字,第一含义就是“简易”,第二含义则是“变易”。
连在一起,就是以“简易”的方式研究“变易”和“不易”。
但这种研究又不付之于抽象,而只是排列卜筮的概率,形成框架。
这与其他文明的开山之作一比,显得非常精简和直截。
诸子百家之首,该属老子了吧。
然而且看老子的全部著作,只有那五千字,从内容到形式都在倡导“极简主义”。
几年前,我在向北京大学的各系学生讲解中国文化史时曾经指出,老子是中国文化的“清道夫”。
他那四个字、四个字如刀斩斧劈的简洁文句,呈示了中国哲学不肯多添一笔、多发一声的极致。
由他白发白须又默默寡言地在前面走着,跟在后面的诸子百家,谁也不好意思把话讲多了,把书写长了。
“清道夫”的意义,在于把道路整干净。
干净的道路方便走路,于是也可以走远了。
走远,就是长寿。
再看最有名的孔子,他的传世著作《论语》,是一段段简短、随兴、通俗的谈话,一点儿也没有端出任何理论架势,呈现什么高深形态。
至于庄子,干脆是在写散文诗了。
他以轻便而优美的寓言创作,不小心踏入了经典殿堂,受百世敬仰。
说到散文诗,不能不联想到《诗经》。
那是地地道道的诗,而且多数是短诗,带着华北平原的波影和鸟鸣,居然也被尊之为“经”,成为中华文化的起点之一。
连端庄的儒家也反复表明,“艺”和“乐”是一种重要归结。
为此,李泽厚先生曾以“实用理性和乐感文化”来阐述中华文化,颇有见地。
我以一部《极品美学》来响应。
确实,在根子上,中华文化是简易的、轻快的、朦胧的、优美的。
这种特点使它便于接受,便于传诵,便于延续。
长寿,显然与此有关。
在学术界,总有一些人士一直在抱怨中华文化缺少像亚里士多德、黑
典籍之首,该属《周易》了吧?这个“易”字,第一含义就是“简易”,第二含义则是“变易”。
连在一起,就是以“简易”的方式研究“变易”和“不易”。
但这种研究又不付之于抽象,而只是排列卜筮的概率,形成框架。
这与其他文明的开山之作一比,显得非常精简和直截。
诸子百家之首,该属老子了吧。
然而且看老子的全部著作,只有那五千字,从内容到形式都在倡导“极简主义”。
几年前,我在向北京大学的各系学生讲解中国文化史时曾经指出,老子是中国文化的“清道夫”。
他那四个字、四个字如刀斩斧劈的简洁文句,呈示了中国哲学不肯多添一笔、多发一声的极致。
由他白发白须又默默寡言地在前面走着,跟在后面的诸子百家,谁也不好意思把话讲多了,把书写长了。
“清道夫”的意义,在于把道路整干净。
干净的道路方便走路,于是也可以走远了。
走远,就是长寿。
再看最有名的孔子,他的传世著作《论语》,是一段段简短、随兴、通俗的谈话,一点儿也没有端出任何理论架势,呈现什么高深形态。
至于庄子,干脆是在写散文诗了。
他以轻便而优美的寓言创作,不小心踏入了经典殿堂,受百世敬仰。
说到散文诗,不能不联想到《诗经》。
那是地地道道的诗,而且多数是短诗,带着华北平原的波影和鸟鸣,居然也被尊之为“经”,成为中华文化的起点之一。
连端庄的儒家也反复表明,“艺”和“乐”是一种重要归结。
为此,李泽厚先生曾以“实用理性和乐感文化”来阐述中华文化,颇有见地。
我以一部《极品美学》来响应。
确实,在根子上,中华文化是简易的、轻快的、朦胧的、优美的。
这种特点使它便于接受,便于传诵,便于延续。
长寿,显然与此有关。
在学术界,总有一些人士一直在抱怨中华文化缺少像亚里士多德、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