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关灯
开油布,发现里面包了一截柏枝后,神色一黯。

    他不知道柏枝是何含义,作为下人也无需知道太多,能做的就是听从并做好公子的吩咐即可。

     只见公子匆匆书写了一张拜帖,要求即刻派人送往书院。

    现下算了算时辰,不能再耽搁了,于是才出言提醒公子。

     只见公子收回心神,淡淡道了声:“走吧。

    ” 仿佛之前的停留,只是无意为之。

     公子未进京之前,待在书院的时光要比在静心堂多得多,故只要回开原,无论如何都会拜见山长,尤其是临走之前。

     世上没有密不通风的墙,山长实则听过一些顾陵川受伤返回开原的传闻,但是都是聪明人,朝堂上都未有流传,他自然也当作无事发生。

    在接到拜帖之时,山长甚感欣慰,好在是平安无虞,于是他安排了一桌好茶好点,打算与得意门生手谈一局。

     出乎意料的是,顾陵川一进屋,便慎重地朝他一拜:”老师,学生因一事困惑已久,终不得其解,特此前来,求老师点拨。

    ” 山长见状,神色一敛,忙邀探花郎入座。

     “学生自入了翰林院,一心扑在学问之上,然身处朝堂,岂能不明其内风波诡谲?结党私营为朝内大忌,可又有几人真的做到众人皆浊我独清?敢问先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者,能避世乎?” 书上教导:“为人臣者,不得专其利以害君”,岂能为一己之私,结交朋党,试图干涉皇权。

    他的大伯是这样做的,他亦是这样做的,然而不争不抢既不能左右逢源,反而惹上杀身之祸。

    既如此,他宁愿加入党争,为国为家择选明君。

     然而心中还有一丝犹疑,唯有寻求老恩师的解答。

     山长一听,久久未发一语,双手似有颤抖地轻抚着花白的长须,思绪早已回到入仕为官之时,想当年,意气风发,豪言壮语,誓做国之清流,然而山河颠覆,旧日已矣。

    若是再来一次,他还会做同样的选择吗? 连自己都无法参透之疑惑,怎可于顾陵川解答。

     良久,老恩师叹了一声,翻起两盏茶杯后,便欲执壶,然手一碰触到壶身,才知壶内的水早已凉透。

    他望向眼前的得意门生,他正如读书时那样,不急不躁,安静耐心地等待。

     “凡世间道理,皆是前人经验,然万物皆有灵,并非一字一句便可盖棺定论。

    是以为官之道,也并非因史书文章便能以规矩一概论之。

    为师知你自幼行事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