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关灯
小
中
大
那个书商,对书商的死活也完全是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
可能温岐当时心情不好,可能那个书商人品不佳,也可能书商自己不愿留下…… 姜蘅倒不觉得这是什么值得评判的坏事。
毕竟他只是在这座山上生活,没有义务去照顾每一个进山的人。
如果自己那晚没有主动求他,恐怕现在也不会吃好睡好,住进这么舒适的地方。
虽然很可能一辈子都得在山上度过,但她不得不承认能得到现在这样的生活,自己已经非常幸运了。
* 接下来的时间,姜蘅一直在书架旁度过。
温岐说的不假,架上的书确实很多,种类也很繁杂。
姜蘅一本本翻开,发现除了文史典籍和诗词歌赋,还有一些教人如何种植、烹饪的工具书…… 原来温岐的手艺都是从这儿学的。
姜蘅尝试着看了一点,更觉自惭形秽。
虽然是工具书,但里面的内容却十分晦涩模糊,她连看懂都很困难,不敢想象要怎样才能达到温岐那种水平。
大概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除了这些看了只会让她怀疑自我的古籍,她还找到了一本非常实用的书。
这本书很可能是由过去的守山人编撰流传下来的,书页泛黄陈旧,看得出来年代非常久远。
上面详细记载了这座山上的水土地貌,包括各种植物、鸟兽,字体飘逸锋锐,行云流水,每一笔都惊艳得令人挪不开眼。
唯一的缺点是没有配图。
考虑到自己以后要在这里长期生活,姜蘅还是将这本书从架上抽了下来,拂去上面的浮尘,小心仔细地放到一旁。
另外,她还将书商留下的话本也拿了下来。
话本一共有四本,她大致翻了翻,其中三本是类似故事会的短篇小说合集,还有一本更像传记,写的是四大修真家族的发家史。
村里消息闭塞,她从没听说过什么四大家族,但这书中写的有鼻子有眼,想来并非凭空编造。
姜蘅津津有味地翻看起来。
这四大家族分别为王氏、钟氏、谢氏与贺兰氏。
四家各有一独门秘术,只传于自家血脉,想要习得秘术,必须成为家族中人,与家族建立血契,荣辱以共。
可能温岐当时心情不好,可能那个书商人品不佳,也可能书商自己不愿留下…… 姜蘅倒不觉得这是什么值得评判的坏事。
毕竟他只是在这座山上生活,没有义务去照顾每一个进山的人。
如果自己那晚没有主动求他,恐怕现在也不会吃好睡好,住进这么舒适的地方。
虽然很可能一辈子都得在山上度过,但她不得不承认能得到现在这样的生活,自己已经非常幸运了。
* 接下来的时间,姜蘅一直在书架旁度过。
温岐说的不假,架上的书确实很多,种类也很繁杂。
姜蘅一本本翻开,发现除了文史典籍和诗词歌赋,还有一些教人如何种植、烹饪的工具书…… 原来温岐的手艺都是从这儿学的。
姜蘅尝试着看了一点,更觉自惭形秽。
虽然是工具书,但里面的内容却十分晦涩模糊,她连看懂都很困难,不敢想象要怎样才能达到温岐那种水平。
大概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除了这些看了只会让她怀疑自我的古籍,她还找到了一本非常实用的书。
这本书很可能是由过去的守山人编撰流传下来的,书页泛黄陈旧,看得出来年代非常久远。
上面详细记载了这座山上的水土地貌,包括各种植物、鸟兽,字体飘逸锋锐,行云流水,每一笔都惊艳得令人挪不开眼。
唯一的缺点是没有配图。
考虑到自己以后要在这里长期生活,姜蘅还是将这本书从架上抽了下来,拂去上面的浮尘,小心仔细地放到一旁。
另外,她还将书商留下的话本也拿了下来。
话本一共有四本,她大致翻了翻,其中三本是类似故事会的短篇小说合集,还有一本更像传记,写的是四大修真家族的发家史。
村里消息闭塞,她从没听说过什么四大家族,但这书中写的有鼻子有眼,想来并非凭空编造。
姜蘅津津有味地翻看起来。
这四大家族分别为王氏、钟氏、谢氏与贺兰氏。
四家各有一独门秘术,只传于自家血脉,想要习得秘术,必须成为家族中人,与家族建立血契,荣辱以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