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关灯
露身上,她想到兆培,想到玢玢,也想到友岚,她身不由己地在床沿上坐了下来,手里握着宛露的睡衣,呆呆地沉思着。

     “哇!”宛露忽然在她耳边大叫一声,把段太太吓得直跳了起来,宛露大笑,“妈,你在发什么呆?我要出去了。

    ” “去哪儿?不吃早饭了吗?” “快中午了还吃早饭!我去同学家研究一下功课,马上就要毕业考了。

    今天晚上,我又答应了友岚去夜总会跳舞,还有哥哥和玢玢,友岚请客,反正他最有钱。

    妈!你知道他在伟立建筑公司的工作吗?他自称是工程师,我看呀,他一天到晚爬高爬低的,倒像个工头呢!” “别轻视他的工作,”段太太接口,“刚刚回国,就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也要有一点真实本领。

    ” 宛露站定了。

     “你们好像都很欣赏友岚。

    ” “你不欣赏吗?”段太太研判地看着她。

     “我?”她扬了扬眉毛,“老实说,我还不知道呢!因为,欣赏两个字不能随便说的,别人往往会误解你的意思。

    我想……”她沉吟了一下,微笑着,“总之,我很喜欢跟他在一起!” 抱起桌上的书本,她拾级下楼,仍然跳跳蹦蹦的,到了楼下,她才扬着声音喊了一句: “我不回来吃午饭!” 走到门外,阖拢了大门,她嘴里开始吹着口哨。

    兆培最不喜欢她吹口哨,说是女孩子吹口哨太“流气”。

    所以,兆培就该有个像玢玢那样沉沉静静的女朋友。

    她想着,往巷口走去,忽然间,有个高大的黑影往她面前一站,她惊愕地抬起头来,口哨也忘了吹了。

    她接触到一对炯炯发光的眸子,一张似曾相识的脸孔,那宽宽的阔嘴正咧开着,对着她嬉笑。

     “中奖了。

    ”他说。

     “什么?”她愕然地问,“你是谁?” “这么健忘吗?”他说,“我是那阵风。

    ”他伸出手来,手指中夹着一张爱国奖券:“记得吗?我答应中了奖分你一半,果然中奖了。

    ” 她恍然大悟,那个被皮球打中的男孩子!她笑了起来,摇着头,不信任地: “别乱盖!我才不相信你真中了奖!” “不骗你,中了最后两个字,每一联有二十块可拿,你说,我们是分钱呢?还是去折换两张奖券,一人分一张?” 她望望那奖券,再望望他,惊奇地睁大了眼睛。

     “真中了?” “还不信?”他把奖券塞到她手里,“你拿到巷口的奖券行去问问看。

    ” 他们已经走到巷口,那儿就有一家奖券行,门口挂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这期的中奖号码,她拿着奖券一对,果然!中了最后两个字!虽然,这是最小最小的奖,虽然,中这种奖跟不中没有什么分别,她仍然孩子气地欢呼一声,兴高采烈地说: “我早就告诉了你,你会中爱国奖券!不过,你怎么这么笨呢?” “我笨?”他呆了呆,不解地望着她,“我怎么笨?” “你只买一张,当然只能中个小奖,你当时就该去买它一百张,那么,包管会中第一特奖!” “哦,这样的吗?”他翻了翻眼睛,“我或者该到银行去,把所有的奖券全包下来,那么,几百个奖就都是我一个人中了。

    ” “噢!”她笑了,笑得格格出声,“这倒真是个好办法,看不出来,你这人还有点数学头脑!” 他一瞬也不瞬地望着她。

     “你还是这么爱笑。

    ”他说,“我从没看过像你这么爱笑的女孩子。

    ” 她扬着手里的奖券。

     “我们怎么处理它?”她问。

     “换两张奖券,一人分一张!” “好!”她干脆地说,仿佛她理所当然拥有这奖券的权利似的。

    走进奖券行,她很快地就换了两张奖券出来,握着两张奖券,她说:“你抽一张。

    ” “不行!”他瞪视着她,大大摇头,“不能这么办,这样太不公平。

    ” “不公平?那你要怎么办?”她天真地问。

     他握住她的手腕,把她拉向人行道,他指着前面说: “看到吗?那儿有一家咖啡馆,我们走进去,找个位子坐下来,我请你喝一杯咖啡,我们好好地研究一下,如何处理这两张奖券。

    ” 她抬起睫毛,凝视着他,笑容从唇边隐去。

     “这么复杂吗?”她说,“你以为我是三岁小孩吗?奖券我不要了,你拿去吧!”她把奖券塞进他手中,转身就要离去。

     他迅速地伸出一只手来,支在墙上,挡住了她的去路。

    他的眼光黑黝黝地盯着她,笑容也从他唇边隐去,他正经地、严肃地、低声地说: “这是我第一次请女孩子喝咖啡。

    ” 不知怎的,他的眼光,和他的语气,都使她心里怦然一跳。

    不由自主地,她迎视着这对眸子,他脸上有种特殊的表情,是诚挚、迫切而富有感性的。

    她觉得心里那道小小的堤防在瓦解、崩溃。

    一种自己也无法了解的、温柔的情绪捉住了她。

    她和他对视着,好一会儿,她终于又笑了。

    扬扬眉毛,她故作轻松地说: “好吧!我就去看看,你到底有什么公平的办法来处理这奖券!” 他们走进了那家咖啡馆,这咖啡馆有个很可爱的名字,叫做“雅叙”。

    里面装修得很有欧洲情调,墙上有一个个像火炬般的灯,桌上有一盏盏煤油灯,窗上垂着珠帘,室内的光线是柔和而幽暗的。

    他们选了角落里的一个位子,坐了下来。

    这不是假日,又是上午,咖啡馆里的生意十分冷清,一架空空的电子琴,孤独地高踞在一个台子上,没有人在弹。

    只有唱机里,在播放着《胡桃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