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关灯
产车间租在园区外,有些还相距甚远,就为了省点租金,办公室的文员和车间的管理如果沟通不到位,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宋洲的planA从始至终都是厂房和档口全都要在工业区内,且没有bcdefg。

     但他错过了档口转手最好的时机。

     每年年底,工业区里就有百分之十的鞋厂进进出出,而如果不是实在难以负担房租,几乎没有老板舍得放弃工业区里的档口。

     宋洲年初仓促而来,他并非无头苍蝇,而是很快就联系到工业区里的几个房东。

    外地的老板们还在五湖四海度过短暂的松弛,本地的房东们坐拥麒麟湾的产权可以安享晚年。

     但房东们也会有头疼的时候,比如十六栋三楼。

     多好的楼层啊,多四方的规格啊,八百平方,公摊面积全工业区最少。

    之前那个老板租这儿也有四五年了,怎么就撑不下去,去年年底跑路了呢! 还不是你们叫价太贵,房租成本连年增加。

    宋洲的吐槽只能放在心里。

    他对这一楼层曾经的租客略有耳闻,其实每年都有做到爆款,实在是老板太好赌,守不住财,挪用货款补窟窿的次数多了,材料商们逐渐也心寒了,到最后拆东墙补不上西墙,厂子直接瘫痪掉,原地解散,至于老板本人,去年年底就已经吃了好几个官司,被供应商们诉成老赖。

     寓意不是很好的样子,宋恩蕙皱起了眉。

     真正让她犹豫的是三楼空置的客观因素。

    那个老板都成老赖了,哪里还有余钱注销营业执照,那需要他再支付一笔不小的税金。

     于是这层楼就不尴不尬地空出来了。

     房东原本想便宜点,让楼上或者楼下把这一层吃掉。

    但这年头厂房租金和开发、工人工资都是办鞋企的大头,很少有老板愿意扩大规模。

     但这一层有配套的针车和全流水线,宋洲如果能拿下,他就不需要再置办设备。

     同时他也得知,老赖还有五十万押金在房东手里。

     他于是想了个折中的法子,愿意先以高于二手行情的价格买下这一层的全部设备,直接现金支付,这笔钱会直接给老赖。

     然后压力就给到了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