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颁旨
关灯
小
中
大
朝中辩论火热,朝外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其中以长乐大长公主为首的公主们更是主动进宫面见陛下,想借此机会废除赐贞节牌坊的习俗,并且一致认可姚玉苏来当这个皇后。
姚玉苏是否能当皇后,已经成为了大齐能否废除贞节牌坊的风向标了。
蔺郇“深思”了三日,终于召集内阁,着手拟定封后一事。
左右丞相都有意见,认为陛下在此事上并不清醒。
但出乎意料地,一贯不管事的老太师突然站了出来,立场鲜明地表达了支持皇帝立后的决定。
“国家大事与礼法传统之间,孰轻孰重,我等已经有清楚的认识。
各位细想,除去姚氏的身份外,她有哪一处不合乎做皇后的标准呢。
”老太师抚着胡子道。
右相上前,当即指出:“老太师别忘了,姚氏有一儿子,若她成了咱们大齐的皇后,那他的儿子是不是陛下的儿子?那立储一事上他是否也有一席之地?” 这才是最核心的问题。
姚氏再嫁,势必要带着儿子一起嫁,那到时候皇后的儿子不是皇子,这是什么规矩? “慎国公乃孝哀帝之子,自然不能继承皇位。
若准许姚氏进宫,那慎国公自然是不能以皇子的身份自居的。
”老太师早已将这一点考虑妥当了,“先说断后不乱,想必这个道理姚氏也明白。
” 前朝也有太后的儿子并非皇子的事例存在,有安安稳稳当一辈子闲散王爷的,也有心有不甘闹事作乱的,端看这人的品行如何了。
右相拱手,面朝蔺郇,道:“陛下,臣为江山社稷考虑,若陛下执意要立姚氏为后,臣也不便阻拦,只是烦请陛下再下一道旨意坐实慎国公的身份,断了他日后肖想皇位的念头,如此才能保江山稳定啊。
” 右相所言,句句中肯,绝无私心。
其余人纷纷点头,上前附和。
局面已成,老太师欣慰一笑,转头看向蔺郇。
他也是这个意思,认可姚玉苏可以,但绝不能让她将儿子一同带进宫来,混淆皇室身份。
蔺郇沉了一口气,知道这一关是无论如何也糊弄不过去了。
眼前这些人都是国之栋梁,鞠躬尽瘁,他们所求的真的是江山稳定百姓富足,若连他们这一点要求都不能满足的话,恐怕蔺郇在他们的心中也真就成了昏庸之辈了。
“朕会下旨。
” —— 八月初十,皇帝下旨,聘姚氏为后,封后大典就定在半月后。
这是大齐建立以来最为瞩目的事情了,百姓谈论不休,初秋的京城丝毫没有凉意,走到哪里都是热火朝天的样子。
姚玉苏也没有想到事情会这般顺利,欣喜之余,她也不忘写信去表扬蔺郇。
“主子,该喝药了。
”红枣端着安胎药进来,药被晾到刚刚好,端起来便可以入口了。
知道她怀孕的人就只有红枣红杏二人,其余的人她不是不信,只是不想将弱点暴露给别人,给别人下手的机会。
姚玉苏一口将药喝完,捻起一颗蜜枣放入口里,含糊地道:“快到中秋了,别忘了派人去将玄宝接回来。
” 因着近来事杂,姚玉苏并未将玄宝带在身边,而是将他托付给了薛先生夫妇,这十来日他都是在薛先生家吃住的。
如今佳节降至,她自然要将玄宝接回来一同过节,顺便告诉他家里的变故。
“小主子与平常的孩子不同,也不知道他会如何想。
”红枣有
其中以长乐大长公主为首的公主们更是主动进宫面见陛下,想借此机会废除赐贞节牌坊的习俗,并且一致认可姚玉苏来当这个皇后。
姚玉苏是否能当皇后,已经成为了大齐能否废除贞节牌坊的风向标了。
蔺郇“深思”了三日,终于召集内阁,着手拟定封后一事。
左右丞相都有意见,认为陛下在此事上并不清醒。
但出乎意料地,一贯不管事的老太师突然站了出来,立场鲜明地表达了支持皇帝立后的决定。
“国家大事与礼法传统之间,孰轻孰重,我等已经有清楚的认识。
各位细想,除去姚氏的身份外,她有哪一处不合乎做皇后的标准呢。
”老太师抚着胡子道。
右相上前,当即指出:“老太师别忘了,姚氏有一儿子,若她成了咱们大齐的皇后,那他的儿子是不是陛下的儿子?那立储一事上他是否也有一席之地?” 这才是最核心的问题。
姚氏再嫁,势必要带着儿子一起嫁,那到时候皇后的儿子不是皇子,这是什么规矩? “慎国公乃孝哀帝之子,自然不能继承皇位。
若准许姚氏进宫,那慎国公自然是不能以皇子的身份自居的。
”老太师早已将这一点考虑妥当了,“先说断后不乱,想必这个道理姚氏也明白。
” 前朝也有太后的儿子并非皇子的事例存在,有安安稳稳当一辈子闲散王爷的,也有心有不甘闹事作乱的,端看这人的品行如何了。
右相拱手,面朝蔺郇,道:“陛下,臣为江山社稷考虑,若陛下执意要立姚氏为后,臣也不便阻拦,只是烦请陛下再下一道旨意坐实慎国公的身份,断了他日后肖想皇位的念头,如此才能保江山稳定啊。
” 右相所言,句句中肯,绝无私心。
其余人纷纷点头,上前附和。
局面已成,老太师欣慰一笑,转头看向蔺郇。
他也是这个意思,认可姚玉苏可以,但绝不能让她将儿子一同带进宫来,混淆皇室身份。
蔺郇沉了一口气,知道这一关是无论如何也糊弄不过去了。
眼前这些人都是国之栋梁,鞠躬尽瘁,他们所求的真的是江山稳定百姓富足,若连他们这一点要求都不能满足的话,恐怕蔺郇在他们的心中也真就成了昏庸之辈了。
“朕会下旨。
” —— 八月初十,皇帝下旨,聘姚氏为后,封后大典就定在半月后。
这是大齐建立以来最为瞩目的事情了,百姓谈论不休,初秋的京城丝毫没有凉意,走到哪里都是热火朝天的样子。
姚玉苏也没有想到事情会这般顺利,欣喜之余,她也不忘写信去表扬蔺郇。
“主子,该喝药了。
”红枣端着安胎药进来,药被晾到刚刚好,端起来便可以入口了。
知道她怀孕的人就只有红枣红杏二人,其余的人她不是不信,只是不想将弱点暴露给别人,给别人下手的机会。
姚玉苏一口将药喝完,捻起一颗蜜枣放入口里,含糊地道:“快到中秋了,别忘了派人去将玄宝接回来。
” 因着近来事杂,姚玉苏并未将玄宝带在身边,而是将他托付给了薛先生夫妇,这十来日他都是在薛先生家吃住的。
如今佳节降至,她自然要将玄宝接回来一同过节,顺便告诉他家里的变故。
“小主子与平常的孩子不同,也不知道他会如何想。
”红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