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刺客

关灯
持下虽然已经成了一股势力,但这股势力严重的文弱武强。

    虽然有科举这个突破门阀限制的大杀器。

    但是袁萝翻看了这十年里的科举成绩。

    发现了一个悲剧的事实,科举中成绩排名靠前的,大多数都是门阀家的子弟。

     袁萝本来以为,是人为干预考试成绩的结果。

    但详查一番,发现,偏袒虽然有,却远没有自己想象中的严重。

     历代科举成绩,确实以门阀子弟为优,尤其是一些庶出和旁系的子弟。

    想想也能理解,毕竟在这个时代,教育是稀缺资源。

    就算在信息传播技术发达的后世,名师名校都是稀缺资源,更不用说在古代了。

     优秀的教师大都被贵族重金聘请入族学,书院只有那么几座,而且教学质量也不算高,还有文书典籍,很多都是孤本,收藏在大户人家的藏书库里。

     这样的不平衡之下,寒门子弟就算天资卓绝,没有肥沃的土壤也难以长成参天大树。

     袁萝的第一步,就是制造土壤,让这些寒门出身的种子能有充足的营养成长。

     “图书馆?这是什么?”韦皇后惊诧地问道。

     “就是面向大众公开的藏书库。

    一种任何人都能进入借书,看书,并且抄录的地方。

    还可以聚集讲学,宣扬自己的学说观点。

    ” 其实这个时代,很多书局也一些书籍给读书人阅览,但大都是低等的书,而且数目稀少,书院的书库都非嫡系子弟不能入内。

     韦皇后惊诧“任何人?如果是赶车的车夫,或者打更的更夫呢。

    ” “就算是个挑粪工,只要他识字并且有兴趣,就能去借书。

    ”袁萝坦白道。

     “此举有辱斯文。

    ”韦皇后蹙眉,“只怕你预想中体面的寒门读书人不肯进去。

    ” 只听袁萝讲解了一番,她就明白这图书馆的真正目的所在。

     “你既然想要将这图书馆当作寒门子弟的晋身之地,又何必如此为难他们,设个门槛,比如有书院考核证明什么的不就行了。

    ” 袁萝摸了摸鼻子,她知道,韦皇后说的也算是为她着想了,阶级无处不在,就算是寒门子弟,与真正的贩夫走卒也是隔着深远鸿沟的。

     但是她规划中的图书馆,是真正的众生平等的地方。

    跟后世一样,任何人只要爱惜书籍,就能借阅。

    而且将来还要抄书的岗位给衣食无着的寒门子弟。

    这样既能给图书馆增加库存,也能周全一下他们的生计。

    而图书馆的设定,不仅在京城,将来在各个州郡府城,她都要设立相应的机构。

     “一个为了跟底层贫民保持距离,宁愿放弃求学上进机会的读书人……”袁萝耸耸肩,“我也不稀罕。

    ” 这样的读书人,就算将来考中科举,升职当官了,也不会体恤劳苦百姓的。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韦皇后撇撇嘴,“随便你吧。

    ” “ 不过这图书馆如你所说,要开遍天下所有州郡,需要不少银子吧。

    ”这玩意儿比报册还要费钱,报册还可以提高售价,刊载广告来收支平衡,图书馆是完全的公益项目。

     “别跟我提钱!”袁萝嘴角微抽。

     韦皇后幸灾乐祸地笑了一声,她终于明白袁萝为什么这么贪财了,因为她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有钱好办事,在银子和权势的加成下,不久,京城第一家图书馆就在城南普镇建立了起来。

     为什么会建在这个地方。

    因为普镇是京城最大的两家书院的所在地。

    同时还是外地士子进京赶考的必经之路,这里地势开阔,山明水秀。

    很多有心科举的读书人,都提前入京,在这一带租赁房屋,读书进学。

    拿到后世,就是高考之前的冲刺班云集的地方。

     说是贩夫走卒都能进入,但图书馆终究还是以服务读书人为主的,所以袁萝将第一家建在了这里。

    当然,京城外小镇地价便宜也是个重要因素。

     建成的这一日,有开楼仪式,袁萝打着去皇觉寺祈福的旗号,跑来溜达了一圈。

     她更换了衣装,乘坐马车,在数十名侍卫的护送下,来到了城南。

     开楼仪式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加热闹。

    不仅附近的学子,还有很多京城的读书人,都纷纷赶来参观这个新奇的项目。

     当然,这也是袁萝事先命令报册广为宣传的结果。

    全京城都知道贵妃娘娘下了旨意,要兴建服务全天下读书人的场所。

     “听说这图书馆要收录全天下所有的书籍。

    比内书库崇文馆还要厉害。

    ” “不会把,崇文馆我看过图纸,比这个地方要大多了。

    里面肯定不可能有全天下所有的书。

    ” “你笨啊,听说这图书馆要在天下所有州郡兴建,光京城就有好几座。

    联合起来,只怕真要将天下间所有书籍搜罗其中了。

    ” “我不信,天下书籍何其多,怎么可能有地方将所有书籍收罗。

    ” “不管能不能包罗天下书籍,只要书够多就行了。

    上次我在周记书局看到的那套《春坊文字新解》,竟然只有第一本,听说后五本都是前朝孤本,收藏在各个世家手中,我们是无缘得见了。

    ” “这么大的书楼,内中肯定藏书丰富。

    就算没有《春坊文字新解》,别的书也不缺。

    ” …… 袁萝坐在茶楼靠窗的座位上,听着周围读书人议论纷纷,露出笑意。

     透过窗户望过去,开楼仪式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熙熙攘攘,汇集了很多人了。

    图书馆门前的小广场上人满为患,而且还有更多的人往这边赶来。

     “听说这图书馆是贵妃娘娘首倡的,想不到贵妃如此深明大义,此番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