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九十年代(01)

关灯
胳膊,摇晃着。

     住在前面的老二夏二南带着儿子夏坤走了进来,“爸,我听说你要进山啊?” “嗯,过几天,有事儿?” “没事,我就是担心,过来看看你。

    ” “小坤,过来,挨着爷爷坐会儿。

    ” 对着孙子招招手,摸摸孩子。

    对孙子孙女们,他都充满期待,希望这几个孩子都比他们老子强。

     三个儿子都是两个孩子,老大家一女一男,老二家两个儿子,老三家一男一女,之前计划生育,家里交了不少罚款。

     不过原主就是喜欢家里孩子多,罚款也愿意让儿子们生二胎。

     原主也是有本事的,他有进深山的本事。

    比别的在家的农民更能挣钱。

     因为三个二胎,罚了不少钱,家里的存款也消耗了一笔。

    分家的时候,他也说了这事,三个儿子儿媳才没有多嘴说钱的事。

     小坤已经十岁,磨磨蹭蹭的走到爷爷身边,小声的说,“爷爷,进山要小心。

    ” “嗯,爷爷知道,等爷爷从山里出来给你们兄弟姐妹几个买糖吃。

    ” “不用,爷爷攒着自己花。

    ”别看才十岁,可农村的孩子比城里的孩子早熟,更懂得生活的艰辛。

    从分家开始,家里大点的孩子们,都知道以后自家要和爷爷分开吃饭,代表着几层意思。

     妈妈在家里说的话,也让他们明白,爷爷和小姑姑分开过,以后的日子不会好过。

    爷爷老了,不像年轻时一样能挣很多钱,还要养小姑,供小姑读书,以后的日子不会很好过。

     爷爷一直对他还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都很好。

    他希望爷爷和小姑的日子不要太难。

     “哎哟,我们小坤还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揉揉小家伙的脑袋顶的头发,越揉越喜欢,感觉跟撸猫很像。

     小家伙皱着眉头忍受着,爷爷真是,真是,唉,不说了,辈分小就是不好。

     没一会儿,老三吃过晚饭也带着孩子们过来。

    老大一家不在家,也不知道。

    兄妹三还有四个孩子一起聚在君越家的厨房外说着事。

     想了想,君越走进房屋,拿出来纸币,“沙沙”的写了好些字,全是药草的名字,然后递给老二,“你们兄弟俩抄两份,然后进城去老药房买两本药草大全,记住了一定要去老药房买。

     对照的药草大全,认上面我写的这些药草,等认全以后,去采这些药草,按照我写的方法炮制。

     以后慢慢的把药草大全上的药草尽量认全。

     等我回来,你们处理好的药草,卖给我。

    我出比市面上高一成的价格购买,以后在家里做农活,也不比在外打工的那些人挣的少。

     要是明天去买,记得给老大买一本。

    回来找他报销,采药草的事,别告诉村里人,也别告诉你们岳家。

    ” “爹,我们晓得。

    ”老二老三,也会处理一些简单的药草,以前没少看爹上山采一点药草回来。

     爹会制驱虫驱蛇的药粉,他们是知道的。

    做那解毒丸他们也是知道的,以前还帮爹揉制过解毒丸。

     村里有人被蛇咬了,都是找爹买解毒丸解毒,从没有出过事。

    每次都能帮忙解毒。

     因此,兄弟俩一点也不怀疑什么。

     “嗯,知道就好,进城到老药房时,顺便帮我问问老温,有没有野生药材的种子,有的话给我都买回来。

    钱,到时找我报销。

    ” “爹,别总说报销,我们兄弟几个出,种子能有几个钱?”老二有些不自在,怎么感觉分家以后,爹总是在说报销,好像他们真的很不孝似的。

    虽然确实有些不孝,可闷在心里和被说出来是两个意思。

     老二老三表情都有些不自然。

     “行了,都去睡吧,别磨蹭。

    ” 起身提着木椅,进屋睡觉,不愿意回答老二老三的话,让他们自己琢磨去。

     虽然有些不孝,可也没有到狼心狗肺的地步。

    还是能挽救一下。

     一夜好眠到天亮,从起床,君越就没有停歇过,一直忙,早饭都是小霜起来以后做的。

     “老汪,你家老婆子做的霉豆渣给我卖十块。

    ”挑着箩筐满村的转,到处买好保存的一些菜。

     汪家屋场,汪家留在家里女人们听到君越的声音,小跑了出来,“夏叔,我爹下地了。

    ” “啊,不要紧,找你妈也可以,我就买十块霉豆渣。

    ” “嗳,等哈,我去菜园找我妈回家。

    ”汪家也分了家,老汪夫妻俩跟着老大过。

     老大家的连忙跑出去,老三,老四的媳妇现在一边,不说话。

    只是看着,婆婆卖了霉豆渣,这钱肯定以后是归老大一家。

    想着心底泛酸。

     “去吧,去吧,我等着。

    ” 霉豆渣好保存,能带进山,做汤,做菜都是不错的。

     进山前,再带点家里晒的干菜,还有青菜。

    想着自己的大背篓,似乎还装不下,看来胸前还得背一个包。

     老汪家的跟着大儿媳回家,手里拿着钥匙,“老夏头,十块有些重,你带那么些进山,你一个人出钱啊?” “嗯,我多备点,万一不够东西吃呢。

    我比他们有经验。

    ” 知道老汪家的是什么意思,都想多赚点。

    他能理解,可他也想多节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