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关灯
第二天,林知夏同往常一样出门送奶。

     昨日没收到奶的人家,今日都会补上一瓶。

    不仅如此,奶瓶上还贴了一张小小的便利贴。

     “亲爱的叔叔/阿姨:昨天因为奶车被人踢翻,所以没有给您送奶,我非常抱歉。

    我保证以后不会再出现这种工作失误。

    祝您有一个好心情。

    小林。

    ” 秀气工整的钢笔字,文雅的措辞,带着清新的学生气。

     这一张小便签,在永安里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波澜。

     永安的居民,在学校里蹲满九年的人不到三分之一,九成以上的人全凭一份小手艺在城里讨生活。

    但凡有点本事的都已离开,留下来的也全被生活磨练得皮实而粗糙。

     道歉在永安是很稀罕的景儿。

     居民们早就习惯用撕打来解决纠纷,争夺那点芝麻大的利益和居住空间。

    谁脸皮厚,谁就是赢家。

     这么一张精巧的道歉纸条,对于永安的人来说,是十年都难得一见的稀罕物。

     连蒙带猜地看懂了纸条上写的是什么,各家的主妇们的母性油然而生,对这个写得一手好字的“小林”生出了浓浓的好感。

     “到底是个在九中念书的好学生,多懂事,多能干呀!” “听说家里只有一个瞎子老爸,所以放假了出来打工。

    不知道是哪些烂仔的手脚这么欠抽,欺负人家一个小孩子。

    ” 主妇们感慨完了,扭头又拎着自家孩子的耳朵一通骂。

     “你看看人家小林,又能读书又会干活。

    人家的爸妈是积了多大的德才得这么一个好儿子哟!你放假了就知道在外面疯跑,屁大的正事都不干,金河沟里的泥都没你这么烂……” 有关送奶的小林受欺负被踢翻了奶车的消息,随着主妇们的嘴,不过一两天就传遍了永安南北。

     林知夏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累得满头大汗,小脸蛋红扑扑的,又那么彬彬有礼,谁看了不又心疼又喜欢? 林知夏迅速在永安混成了一个小红人。

    虽然间接地招惹了不少孩子们的嫉恨,可也赢得了大妈群体的爱心。

     到了第四日,林知夏看时机成熟了,拖着那一大筐子碎奶瓶,叮叮当当地来到了盛家门前。

     盛家的经济条件那是轻松能甩林家半条街的。

     盛朗的绿帽老爸盛广全在南区靠河边有一栋小楼,开了一个小旅馆。

     四层的小楼,铝合金窗棱,蓝玻璃窗户,粉色瓷砖外墙,大门上挂着一个红底黄字的招牌:聚福旅馆。

     林知夏被盛老板这艺术审美肉麻了好一阵。

     南区这一片地儿,果真旅馆林立。

    光是盛家所在的这条街,就能看一口气数出五六家小旅馆。

     正如孙明珠说的,大门上就算不挂红灯笼,也总会装饰点红紫,怎么看怎么不正经。

     南区外就是丰河老桥,对岸就是一大片正在风风火火修建中的新城。

     每天日暮时分,下了工的工人们成群结队对地走过老桥,涌进永安南区,钻进各家的小旅馆里。

    在女人香软的臂弯中,他们廉价的身躯和疲乏的灵魂都能得到短暂的放松。

     现在是清晨,整条街的旅馆都没开门,街上只有几只鸟在觅食。

     林知夏拿出从奶站借的喇叭,抬头望着盛家的蓝窗户,白皙乖巧的脸上挂着一抹邪气的笑。

     盛朗的房间是个比棺材大不了多少的楼梯间。

    夏天闷热,他又嫌客人们办事时吵得烦,一般都睡在天台上的一个简易棚子下。

     这天一早,他正摊着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