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关灯
今后位有了人选,他们虽是不满,但也绝不会轻易出手为难,到最后为旁人做嫁衣。

     她只要皇帝只当没她这个人,不看重,不为难即可。

     如此,便得先将大婚那日的争执抹平,否则皇帝记恨心中,往后的日子,有的是为难。

     紫宸殿与仁明殿不远,走过一条宫道,拐过几座殿宇,也就到了。

     殿外两侧禁军林立,自高高的台阶上,一路延伸下来,每隔两步,便是一名身着甲胄,佩刀持枪的侍卫。

    殿门外两侧各站了三名宦官,等着里头吩咐。

     郑宓扶着云桑的手,走到殿门外,宦官们见了她,忙下拜行礼。

     “陛下可在殿中?”郑宓问道。

     为首的那一个名赵梁,是皇帝身边的大太监,服侍了皇帝三十多年,很受重用,这时他赔笑着上前,弯着身,恭敬道:“娘娘容禀,陛下正忙着,不见人,娘娘暂且回去罢。

    ” 不见人,便是不见她。

    是知道她今日必会来请罪,特意下的令。

     郑宓维持着端庄,道:“如此,本宫就在此地等陛下忙完,拨冗召见。

    ” 赵梁劝了两句,见劝不动,只得道:“天热,此处晒得很,小的设个座,娘娘去檐下等,也是一样的。

    ” 他说罢,立即着人去办了。

     郑宓不曾去坐,依旧等在殿外,且琢磨起赵梁的态度来。

    赵梁是皇帝跟前第一得用的内侍,自然最知皇帝心意,他如此客气,可见皇帝并不如何愤怒。

     既不愤怒,何以新婚当夜便下重罚,不与皇后一丝脸面? 她一面想一面等,天着实热了些,内里的小衫很快便汗湿了。

     郑宓受不住热,半个时辰后,眼睛已有些冒金光。

    只是做戏做全套,等都等了,也不好半途而废。

     又过半个时辰,郑宓扶着云桑的手,身子微微有些晃动,云桑面露担忧,小声吩咐身后的宫女,令她去取杯凉茶来。

     正当此时,吱呀一声,殿门从里面打开了。

     郑宓心下一松,抬眼望去,里头走出了一人。

    郑宓想,她是不是被晒出了幻觉,她似乎看到明苏了。

     明苏长高了一些,相貌也有了细微的变化,更加昳丽动人了,也更光芒万丈了,她的眼角微微地上扬,唇畔带着些笑意,恣意张扬,自殿中缓缓地走了出来。

     云桑倒吸了口气,不解地看向皇后,娘娘忽然用力,将她的手都捏疼。

     明苏余光扫见殿门外站着的那人了,很是面生,从未见过。

    她瞥见这人发上的凤钗步摇,与衣衫上的纹样,猜到她便是那位一入宫便遭禁足的皇后。

     郑宓只顾着看她,看得连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唯恐是幻觉,唯恐一眨眼,明苏就不见了。

    她怔怔地看着,耳边传来赵梁恭敬带笑的声音。

     “信国殿下要走了?” 明苏漫不经心道:“陪父皇下了两局棋,输得一败涂地,再不走,就要遭父皇笑话了。

    ” 声音也很好听。

    郑宓想,清透、优雅,与从前一样好听。

     明苏看向她,赵梁会意,笑着引见道:“这是皇后娘娘,殿下快来拜见罢。

    ” 明苏便走了过来。

     郑宓紧张,绷直了身子,目不转睛地看着她走近,随即,她便听到明苏轻飘飘地冲她行了一礼,口中则道:“儿臣见过娘娘。

    ” 儿臣? 听到这自称,郑宓一脸莫名,继而恍然,怔怔地看着明苏,心中忽生怨怪。

     这人口中自称儿臣,行礼腰都没怎么弯下去,一看便知是只当走个过场。

    郑宓却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讲,好的,坏的,想念,怨怪,一句句都想与明苏细说。

     明苏弯了许久的身,都未听见叫起,她不免奇怪,抬头看去。

     这双眼睛里,执拗的,明亮的,高兴的,赌气的,郑宓全部见过,明苏还未说话,只是看着她,今时不同往日,她的情绪已不再轻易流露。

    但郑宓仅仅是与她对视,便被触动了柔情。

     于是千言万语,最终在心底汇成一句,身死名灭,山河骤变,我已不是我,幸不改的是故人重逢,容颜依旧,让我的牵挂有了归处。

     明苏啊,别来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