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关灯
皇后的目光与阿宓如出一辙,望向她时一样的缱绻,一样的柔和,一样的爱护。

     她每每与她对视,或沉湎,或自责不该沉湎,却从未想过,为何全然不同的二人,会有如此相像之处。

     郑宓对上她震惊的目光,脊背微微地绷直,口上却若无其事道:“公主为何这般看我?” 话音一出,便似兜头一盆冰水彻头彻尾地浇下。

     明苏陡然间醒了,不对,声音不对。

    她再观皇后的面容,便如第一回见她一般,仔仔细细,角角落落地看。

     也不对,相貌不对。

    虽都好看,却显然不是一副长相。

     明苏顿时颓了下去,难道是魔怔了?否则方才那一瞬间,她怎会冒出皇后便是阿宓的离奇念头。

    郑宓由着她看,并不躲闪。

     明苏默然不语,端着茶盏,静静地饮。

     一旁举画的宫人还立着,郑宓挥了下手,示意他们先退下。

     明苏正收拾心情,郑宓见她没什么说话的兴致,也就未开口搅扰。

     殿中倒格外宁静下来,唯有茶水倾泻的脆响不时传来,是皇后亲自在为公主添茶。

     过了好一阵,明苏方有些回过神来的模样。

    郑宓这时方问:“公主今日很是反常,是怎么了?可是遇上了什么难解之题?” 这一句是必要问的,殿下方才显然是心中埋了事,她待她一贯关心,此番却不闻不问,待殿下出宫之后。

     若回想起来,必会觉得古怪,以为她心虚,故不敢问。

     也不可问得过于细致,否则落入殿下耳中,便像是在试探了。

     明苏是很能记得住旁人待她好的性子。

    她这般关切一问,明苏必会愧疚。

     郑宓问完这一句,明苏果然如她所想,不怎么敢看她,语气也略略和软下来:“无事,多谢娘娘关心。

    ” 说罢,她愧意愈盛,皇后待她如此上心如此关切,可她却拿那等耸人听闻的荒唐事去猜疑她。

     她有些坐不住了,便站起了身:“趁着还有一日闲暇,儿臣去看看母妃,便先告退了。

    ” 郑宓起身送她,一直送到殿门外。

     以方才的话语来看,明苏只是对她与棠玉的不同产生了疑惑,只不知她有没有更进一步的怀疑,譬如怀疑她便是郑宓。

     皇后望着步履匆匆的背影,忽而觉得自己可笑,容貌不同,身量不同,声音也不同,分明就是两个不同的人,如何联想到一处去。

     借尸还魂之事,何等诡异离奇,明苏怎能想得到? 郑宓松了口气,可心中又难免遗憾。

     明苏离了仁明殿,便匆匆忙忙地往淑妃处去了。

    她到时,淑妃正取了本话本在看,见她突然来了,便将话本反扑着放在桌上,起身迎她。

     明苏魂不守舍的,见了她,先行了礼,而后自提了桌上的壶,倒了盏茶。

     淑妃哎了一声,劝阻道:“这茶凉了,令换新的来。

    ” 话音还未落下,明苏便将盏中之茶一饮而尽了。

     大冷天里,冰凉的茶水,使得她五脏六腑都似被冰住了。

    明苏打了个激灵,脑子却清醒起来。

     淑妃招呼宫人,命将这壶茶拿下去,沏新的来,又望着明苏,责备道:“怎这般急,凉水入腹太过伤身。

    ” 宫人很快便沏了新茶送来。

    淑妃替明苏斟了一盏,袅袅的烟气,淡淡的茶香,都使得明苏想到方才在皇后殿中的情形。

     目光相似,还有烹的茶也是一般滋味,还有也爱叮嘱她要多着衣,要少饮酒…… 明苏的脑海中飞快地冒出许多念头,拦都拦不住,待她反应过来,她忙打住了,心慌意乱的,必是她想得多了。

     怎么也不会的,这分明是两个人。

     淑妃见她混混沌沌的,不知她是怎么了,也不敢问。

     自宓儿的死讯传来,明苏便不大一样了。

    她不敢提,怕明苏正沉溺悲伤,她一提,她便更难受了。

     也怕她想的是旁的事,她一提,倒让明苏又记起这一遭来,又伤一回心。

     淑妃瞥见扑放在桌上的话本,便拿了起来,推到明苏眼前,笑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