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关灯
平稳会有,安静也会有,你放心就是。

    ” 她这般笃定又恍然大悟的模样,倒让郑宓好奇她悟出了什么,正要问,玄过在殿外突然出声,高声禀道:“陛下,宗正卿求见。

    ” 明苏皱了下眉,与郑宓道:“多半是来为平江王世子求情的,我去见见他,你先回去,晚上我再去见你。

    ” 郑宓原是来寻她一同用晚膳,但瞧这样子,多半是得磨蹭上些时候,她在后殿等着,难免让明苏分心,不如就先回去。

    郑宓便起身道:“也好”。

     她出了垂拱殿,天色还亮堂,路上便顺道去看明申。

     明申与他的母妃顺太妃同住,所居宫殿距慈明殿不远,不多久,便到了。

     顺太妃听闻太后来了,自是赶出来迎驾。

     “我来看看明申。

    ”郑宓笑着道。

     这位太后年轻得很,顺太妃却不敢有丝毫怠慢,在她身边笑着道:“明申今日不知怎么跑去文澜殿寻了几本书回来,这会儿正在自己殿中看呢,娘娘稍候,臣妾令人召他来。

    ” 明申还未进学,平日里也只她偶尔念书与他听,字学得不多,要将一本书通读下来,恐怕有些吃力。

    郑宓来了些兴致:“不必召他,我去看看。

    ” 她这般说了,顺太妃自不敢违拗,陪着她去了。

     到了明申所居的偏殿,果真见他坐在窗下看书,他手里捧著书,伏在案上,一个字一个字全神贯注地看。

    郑宓远远地停下了,只是望着,不再走近。

     她想起明苏当年也是这样专注地读书习字,她也喜欢文澜殿,时常跑去那里待着,有时忘了时辰,姑母传了晚膳,久候她不至,一面叹息着怎么会有这般爱读书的孩子,一面派人去唤她回来。

     若恰巧她在宫里,便会将这差使接过来,亲自去文澜殿寻明苏。

     有一回,她如往常一般去寻她。

     那是个夏日,白昼极长,明苏坐在一临风处,捧着本书,看得极为入神,连她来了都不知道。

     她轻轻地拍了下明苏的肩,明苏被惊得一颤,睁大了眼睛仰头看,见是她,她立即便眼眸弯弯地笑:“阿宓,你怎么来了?母后令你来唤我吗?” 她挨着明苏身边坐下,一面点头道:“你又忘了时辰,姑母都等急了。

    ”一面朝她手里看,“是什么书?你看得如此入神。

    ” 明苏啪地把书合上了,神色间有些赧然,也不敢看她,含糊道:“随手拿的闲书,你别看。

    ” 她这般,反倒让郑宓好奇了,她探过身去,手捏著书的边缘,就着明苏手里看了眼封面,只见封面上写着“阑珊记”。

     阑珊记,郑宓在心中默念了遍,她也不曾看过,不知是什么书。

     “是话本。

    ”明苏看出她的疑惑,轻轻说道。

     郑宓一愣,抬头望向她,明苏脸上通红的,目光游移,不敢看她,郑宓突然灵光一现,明白了,她的脸也跟着微微地红了,捏著书角的手也忙松开。

     民间的落第书生爱写风月故事,这些故事描绘的多是些风花雪月的情、事,大人们素来是严厉禁止,不许她们看的。

     郑宓虽比明苏大一些,平日里也碰不到这样的话本。

     但哪个少年没些好奇?大人们越是禁,便越令人好奇。

     久而久之,禁忌非但是禁忌,还颇添了些旖旎之色,使得小孩们光是提起都禁不住脸红心跳。

     一阵清风吹来,卷起微微的凉意。

     明苏脸都红透了,她本就老实,行事温和有礼,向来为人称道。

    眼下偶尔做件出格的,还被抓了个正着。

     她不安地抓着郑宓的衣袖,结结巴巴地哀求道:“姐姐……” 郑宓原是与她一般羞赧,见她竟如此青涩,心虚得连句哀求的话都说不全,她的羞赧不知怎么就消了,温声道:“我不说出去。

    ” 明苏松了口气的样子,点了点头,感激地望着她:“谢谢姐姐。

    ” 她的模样甚是俊秀,唇红齿白,眉目温润,平日里皆是端方君子的模样。

     而此时,她仍维持着她的知书达理,脸颊与耳根却都红得厉害,像个初入红尘的小和尚。

     郑宓心一动,没有被这风花雪月的话本蛊惑,却被明苏的模样扰动了心池。

     她轻轻地问道:“好不好看?” 明苏刚放下的心一下子又高高地提起来,睁大了眼睛望着郑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