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关灯
知何时动的心,又是何时情根深种无法自拔,仿佛恍然间这人就在她心里。

     到了第三年的漫天大雪纷飞时,她情难自抑,倾身吻了她。

     皇后容色大变,过了半晌方道:“淑妃自重。

    ” 寥寥四字,便令她遍体鳞伤,她不敢再去见她,纵是偶然路上见了也不敢与她对视。

     往日情分全断。

     直到又过一年冬日,仁明殿送了一坛兰花酿来,她饮了一盏,泣不成声,那日她借酒意去了仁明殿,便见那园子里花都开败了,却仍看得出,一半兰草,一半芍药。

     皇后不知何时到了她身后,淑妃拉着她的手,逼问她心中可曾有过她。

     她步步紧逼,皇后紧闭了眼,不愿开口。

     淑妃从未那般绝望,她望着她,低声道:“我有身孕了。

    ” 皇后愣住了,她低头望向她的小腹,缓缓地抬手,手心贴在她的小腹上。

    淑妃感觉得到,她的手在颤。

     她想起与皇后初见那日,皇后说的那句“难以随心所欲”。

     她如今明白了,不只是皇后,这后宫中人人都难随心所欲。

     “你就当这是我为你生的孩子可好?让她唤你母后,你愿不愿意疼她?”淑妃几近哀求地问道。

     皇后抽回了手,她什么话都没有说。

     直到明苏降生,淑妃又问了她一遍:“你就当这是我为你的孩子,可好?” 她仍是沉默。

     淑妃手足无措,她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觉得皇后对她大抵是真的从未动过心,否则何以一字软话都不肯给。

     她带着明苏长大,比往日更避着皇后,她不去请安,每每遇见,她都远远地避开,她想,再不相见,或许更好。

     只是偶尔午夜梦回,想起兰花酿,想起校场,想起纸笺上那人亲手写下的字,想起诗会上,她凑到她耳边,帮她作弊,想起她用了药,眉头紧皱,那样端庄的一个人,竟是怕苦,想起许许多多,想得日日夜夜都撕裂心扉。

     直到那一日,她带着明苏在御花园里玩,错眼不见,明苏就跑远了。

     她追过去,便见转角处,明苏站在皇后身前。

     皇后蹲下来,柔声问她:“你是明苏吗?” 明苏那年三岁,口齿已很清晰了,她并不怕皇后,望着她,点了点头。

     “你母妃哪里去了?”皇后又问。

     明苏依然没说话。

     皇后并不见怪,她替明苏理了理衣裳,又抬手摸了摸她的脑袋,唤了名眼生的宫娥上前,吩咐道: “带公主去寻淑妃。

    ” 宫娥福身道是,牵了明苏的手,就要走。

     皇后道了声:“慢着……” 二人又停下。

     皇后走到明苏身前,细细地看了看她,伸手抱住她,抱了许久方松开。

     而后温声道:“明苏要乖,要孝顺你母妃,明白吗?” 明苏点了点头,她笑着道:“母妃说,明苏也要孝顺母后,就像孝顺她一样,你是我母后吗?” 皇后点头,她没说话了,淑妃躲在一丛茂密的树后,看不清她的容色。

     直到回了南薰殿,明苏道:“母妃,母后好像哭了。

    ” 淑妃勉强弯了唇角,问:“为什么这么说,她掉眼泪了吗?” 明苏摇了摇头:“没有掉眼泪,可是明苏觉得母后很伤心,母后的心在哭。

    ” 淑妃抱住了明苏,伏在她稚嫩的肩上,泪水很快将她的衣衫浸湿。

     她知道的,这些年,她不守规矩,不与外界往来,却仍过得安安稳稳的,无人敢对她有一丝不敬,全是皇后在支应,是她替她挡下外面的纷纷扰扰,让她过安稳的日子。

     淑妃依然忍不住去想她是否有情,可又不敢去想。

     过了几日,她将明苏送去了仁明殿,对明苏说:“母后的学问很深,明苏跟着母后念书可好?” 明苏很乖,她的话,她从无违背,她点头,又笑,奶声奶气道:“母妃学问也很深。

    ” 淑妃摇头:“母妃只懂皮毛。

    ” “可是母妃每日都看书。

    ” “母妃看的书都是母后看过的。

    母妃想跟着她,可是永远跟不上。

    ” 明苏似懂非懂。

     自那日起,她白日在仁明殿,傍晚,淑妃便来接她回去。

     她从来不入仁明殿,只站在外头,便如皇后送明苏,从来不送出门,只在门内。

     她们仍未再见,却开始一同抚养一个孩子。

     淑妃偶尔会想,要什么时候才能得皇后娘娘一句允诺的,她会认为明苏是她的孩子吗。

     她总想着此事,但觉得她只怕永远都得不到皇后的只言片语。

     谁知那日却突然降临。

     皇后危难之际,令人送来那纸书信,上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保重自身,照看好我们的孩子。

    ” 她终于给了她这句她心心念念想要的话。

     而自那之后,她们便阴阳两隔。

     宫中朝中全变了,仁明殿上了锁,这世间一切都变了。

     直到五年后,皇帝再立新后,淑妃早早地去了仁明殿,她看着那殿中熟悉的一景一物,近乎贪婪地看,那人却再也回不来了。

     请安散后,她去了后园,便见园中芍药与兰草相依而立,一如往昔。

     她仿佛看到当年,皇后便站在此地,望着她像望着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叹息着道:“我是皇后,方不能随心所欲。

    ” 她又仿佛听见耳边,那人轻柔道:“阿嫣,你可明白了?我心中有你。

    ” 淑妃不知自己是怎么挨过那一年又一年的,她与这世间实在没有留恋了。

     起初锁住她的,是皇后的那句照看好我们的孩子。

     如何才是照看好了,她总想着这句话。

     后来明苏登基,和那位太后相爱,她们定下终身,不再避讳,渐渐地。

     除了名分,她们什么都有了,宫中众人渐渐改口,不再称太后,只称娘娘,而后连朝中大臣也如此般改口。

     世间默认了她们相配。

     如此,便该算是照看好了吧。

    淑妃去了仁明殿,在那一株松树下挖出一坛兰花酿。

     这是最后一坛,是阿岚当年埋在树下,还未来得及起出来的。

     埋了十余年了,已称得上陈酿。

     只是,不知那人不在眼前,她一人独饮,这一回能让她醉几载。

     她抱着酒坛入殿,将宫人都留在了殿外,她留了书信在南薰殿,明苏看过,不会为难这些宫人。

     她走入寝殿,就在当年她伏着皇后娘娘膝头的地方,用白玉盏为自己斟了一盏酒,往酒中添了带来的药。

     意识模糊前,她仿佛看到了那人在她身边坐下,轻轻叹息。

     皇后娘娘。

    她轻声唤道。

     那人容色温婉,目光里含着浅浅的笑意,抬手抚摸着她的头发,一如当年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