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笔名
关灯
小
中
大
几日后,身为当事人的萤火同样做出了反应,也是加更。
双方好像真的对上了一样,莽足了劲加更,看得吃瓜群众表面上嘲讽萤火不自量力,实际上却在心中纷纷叫好,不停地叫着“摩多摩多”。
不知不觉间,对萤火的坏印象竟渐渐消退下去。
这场对战吸引了文坛半数以上的注意力,而热度这个东西是此消彼长的,人们被这两者吸引了注意力,自然在其他事情上就降低了关注。
与他们相反的是津岛修治,作为最先站出来为绿川老师鸣不平的,他火起来的速度让人眼红。
因此,为了搏关注,很多不出名的作者也撸起袖子上场。
有支持绿川的,也有支持萤火的。
双方一开始还揪着萤火的缺点,比如文笔不行啊,故事内核太简陋啊,不好好写书画什么插画等等,展开攻势,后来等吵架的人越来越多之后,渐渐的竟然发展成传统文学与轻小说的对峙。
果然不愧是文人,一张嘴上下嘴皮子一碰,就从两本书的恩怨上升到两种题材的较量。
夏目看着越发热闹的局势,挠挠头,也是完全没有想到。
他之所以用加更来回应,只是因为他正好缺一个光明正大快速更新的理由。
五条悟说过想要恢复并提升能力,最好短时间内完结一本新书,但是一本书想要短时间内完结不是那么容易的,他每个周的更新量大概在一万字左右,而只有到二十万字,他的“避风港”才能够捕获到这个新的异空间,这样的话时间线会被拖得很长。
夏目等不及了。
那么如何既能快速完结,又能让上面的人不会警惕呢? 夏目看了看镜子中自己还青涩年少的面容,忽的笑了下,年轻气盛、经不起挑衅,这个理由如何? * 双方的骂战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而在这段时间中,文坛中涌现出大批新生血液。
在太宰治的鼓励(youhuo)下,武侦社的大家撸起袖子就加入了骂战。
不会写书,骂人还不会吗? 不管是真的骂,还是想让双方的对峙一直持续下去,换得更多加更,总之结果就是武侦社全员到最后都上场了(乱步是凑热闹)。
甚至港口的一部分人都被带动着在报纸上匿名发表了一些言论,其中最令众人瞠目结舌的是中原中也居然也写了,并且还是一篇诗歌。
如此浓厚的文学氛围下,更多的人拿起了笔,尝试着发表自己的见解。
而这部分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虽然没有写过书,但是每个人的特点都十分突出,哪怕是第一次写,也让人能够感觉到他们的文风独特。
报纸卖得更火了,大家隔着报纸仿佛看到一大堆文坛大佬隔空打架,火,药味十足,又看得十分过瘾。
而对此最喜闻乐见的当属文·化·部了,贫瘠多年的文坛居然在这种情况下欣欣向荣起来。
“文学盛世啊!”文·化·部的多年老透明感叹。
文坛都要被感动哭了。
国外的文坛看着这边热闹的场景惊呆了,什么时候开始,居然冒出这么多厉害的新人! 你看这文风,虽然因为刚开始写还很稚嫩,但是不难看出已经形成了特色,假以时日,必当登堂入室; 再看这题材,小说、散文、诗歌……应有尽有,这是捅了文
双方好像真的对上了一样,莽足了劲加更,看得吃瓜群众表面上嘲讽萤火不自量力,实际上却在心中纷纷叫好,不停地叫着“摩多摩多”。
不知不觉间,对萤火的坏印象竟渐渐消退下去。
这场对战吸引了文坛半数以上的注意力,而热度这个东西是此消彼长的,人们被这两者吸引了注意力,自然在其他事情上就降低了关注。
与他们相反的是津岛修治,作为最先站出来为绿川老师鸣不平的,他火起来的速度让人眼红。
因此,为了搏关注,很多不出名的作者也撸起袖子上场。
有支持绿川的,也有支持萤火的。
双方一开始还揪着萤火的缺点,比如文笔不行啊,故事内核太简陋啊,不好好写书画什么插画等等,展开攻势,后来等吵架的人越来越多之后,渐渐的竟然发展成传统文学与轻小说的对峙。
果然不愧是文人,一张嘴上下嘴皮子一碰,就从两本书的恩怨上升到两种题材的较量。
夏目看着越发热闹的局势,挠挠头,也是完全没有想到。
他之所以用加更来回应,只是因为他正好缺一个光明正大快速更新的理由。
五条悟说过想要恢复并提升能力,最好短时间内完结一本新书,但是一本书想要短时间内完结不是那么容易的,他每个周的更新量大概在一万字左右,而只有到二十万字,他的“避风港”才能够捕获到这个新的异空间,这样的话时间线会被拖得很长。
夏目等不及了。
那么如何既能快速完结,又能让上面的人不会警惕呢? 夏目看了看镜子中自己还青涩年少的面容,忽的笑了下,年轻气盛、经不起挑衅,这个理由如何? * 双方的骂战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而在这段时间中,文坛中涌现出大批新生血液。
在太宰治的鼓励(youhuo)下,武侦社的大家撸起袖子就加入了骂战。
不会写书,骂人还不会吗? 不管是真的骂,还是想让双方的对峙一直持续下去,换得更多加更,总之结果就是武侦社全员到最后都上场了(乱步是凑热闹)。
甚至港口的一部分人都被带动着在报纸上匿名发表了一些言论,其中最令众人瞠目结舌的是中原中也居然也写了,并且还是一篇诗歌。
如此浓厚的文学氛围下,更多的人拿起了笔,尝试着发表自己的见解。
而这部分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虽然没有写过书,但是每个人的特点都十分突出,哪怕是第一次写,也让人能够感觉到他们的文风独特。
报纸卖得更火了,大家隔着报纸仿佛看到一大堆文坛大佬隔空打架,火,药味十足,又看得十分过瘾。
而对此最喜闻乐见的当属文·化·部了,贫瘠多年的文坛居然在这种情况下欣欣向荣起来。
“文学盛世啊!”文·化·部的多年老透明感叹。
文坛都要被感动哭了。
国外的文坛看着这边热闹的场景惊呆了,什么时候开始,居然冒出这么多厉害的新人! 你看这文风,虽然因为刚开始写还很稚嫩,但是不难看出已经形成了特色,假以时日,必当登堂入室; 再看这题材,小说、散文、诗歌……应有尽有,这是捅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