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回 小将军献平辽论 瞒天计贞观过海
关灯
小
中
大
第12回 小将军献平辽论 瞒天计贞观过海
诗曰:
九天玄女赠兵书,巧摆龙门独逞奇。
考试文才年少将,平辽论内见威仪。
话说天子要试贤臣才学,军师徐茂功说:“容易。
陛下要知贤臣腹内才学,须降旨尉迟恭,要他做一纸《平辽论》,就知他才学了。
”朝廷连忙降旨一道。
敬德来到御营说:“万岁宣臣有何旨意?”朝廷说:“王兄,朕此去征东未知胜败,要讨个信息,王兄快去做一纸《平辽论》与寡人看。
”敬德听言,一想说:“早知做元帅这等烦难,我也不做了。
才摆得龙门阵,又是什么《平辽论》。
我想什么论不论,分明在此难为某家。
且不要管,再叫张环做便了。
”便说:“陛下,待本帅去做来。
”尉迟恭来到中营,说:“左右过来,快传张环进见。
”左右奉令出营说:“呔,张环,元帅爷有令,传你进营。
”张士贵答应,连忙来到中营说:“元帅在上,传末将来有何将令?”尉迟恭说:“本帅奉旨,要你做一纸《平辽论》,快去做来。
”张环应道:“是。
待末将去做来。
”慌忙退回自己营中,叫中军过来,应道:“有。
”张环道:“快传前营薛礼听令。
”中军奉令,传进薛礼。
薛礼说:“大老爷在上,小人薛礼叩头。
”张环道:“起来。
本总传你的时节多,以后见了我大老爷,不必叩头了。
”薛礼说:“是。
小人遵令。
”张环道:“薛礼,方才元帅要本总做《平辽论》,你可做得来?一发立了此功。
”仁贵道:“是。
小人可做得的。
”张环道:“如此快去做来。
” 仁贵奉令进营,便叫兄弟们回避,周青、姜、李四人退出。
仁贵忙摆香桌,上供天书,拜了二十四拜,祷告一番。
拿来揭开一看,上面字字碧清,写得明白。
就将花笺一幅,看了天书,细细写好誉下。
写完,忙到张环营中说:“大老爷,小人《平辽论》做在这里了。
”士贵说:“待本总记在功劳簿上。
”说罢,就拿到中营,叫声:“元帅,《平辽论》乃是狗婿何宗宪做好了。
”尉迟恭接了《平辽论》,把功劳簿又竖了一条杠子,即到御营说:“陛下在上,《平辽论》在此,请我主龙目清观。
”朝廷说:“取上来。
”侍臣接上,铺在龙案,军师同朝廷一看,上写着: 混沌初分盘古出,三才治世号三皇。
天生五帝相继续,尧舜相传夏禹王。
禹王后代昏君出,乾坤一统属商汤。
商汤以后纣为虐,伐罪吊民周武王。
周室东迁王迹熄,春秋战国七雄强。
七雄并吞为一国,秦氏纵横号始皇。
西兴汉室刘高祖,光武中兴后汉王。
三国英雄尊刘备,仲达兴为司马王。
杨坚篡周为隋王,国号兴称仁寿王。
天生逆子隋炀帝,弑父专权大邺王。
邺王邪政行无道,天下黎民尽遭殃。
天公降下真明主,重整乾坤归大唐。
施行仁政贞观帝,万民感戴太宗王。
平除四海番王顺,无道东辽又放狂。
明君御驾亲跨海,一纪班师东海洋。
朝廷看完大悦,道:“徐先生,此去征东,为何要这许多年数?”茂功道:“看来要得十二年才能平服。
”天子道:“有了这样能人,自然平服得快。
”茂功算定后日是黄道吉日,即可起兵下船过海。
再说次日,张士贵传令十万人马,先下战船,开了二百余号。
多把链条绞拢一排,扯起御驾亲征旗号,径望海中而去。
这一千三百号战船,只只绞定,海上风波最险,犹恐吹翻,故把链条绞定。
五十万雄兵都乘在两边船内。
朝廷同公卿于吉日上了龙船,扯起平辽大元帅旗号。
尉迟恭好不威风,三声炮响,一齐开出。
在海上行了三日,只见天连水,水连天。
忽一时,大风刮起,海上波浪泼起数丈,惊得天子面如土色,龙案都颠翻倒了。
这些船在海内颠来簸去,人马跌倒船中,刚爬起来,又跌倒了,天子也翻倒数次。
程咬金在船内滚来滚去,徐茂功也难起身,余者无有不跌,无有不吐。
天子骇怕,吓得发抖说:“先生,不去征东。
情愿安享长安,由他杀过来,让他也见见这海上颠簸。
”程咬金说:“陛下,快降旨,转去转去,性命要紧。
”茂功说:“不妨。
只消陛下降旨,要元帅平风浪静。
”敬德也跌得昏了,一听此言,心内大惊说:“军师大人差矣。
风浪乃玉皇御旨,天上之事,叫本帅哪里平得来?”茂功道:“我算定阴阳,风浪该是你平的,有本事去平就罢了。
如没有本事平这风浪,降旨将你绑缚,扔在海里,祭了海神,也平得风浪了。
”尉迟恭道:“遭他娘的瘟,怎么海上风浪多,要我元帅去平起来?”没奈何,过了前船,传总兵张环。
左右一声答应,说:“呔,帅爷有令,传先锋张士贵上船听令。
”那个张士贵也在船内跌吐得昏花胀脑,好不难过。
只听中军说:“禀上大老爷,元帅军令,要传过去。
”张环道:“这样大风,又来传我去做
考试文才年少将,平辽论内见威仪。
话说天子要试贤臣才学,军师徐茂功说:“容易。
陛下要知贤臣腹内才学,须降旨尉迟恭,要他做一纸《平辽论》,就知他才学了。
”朝廷连忙降旨一道。
敬德来到御营说:“万岁宣臣有何旨意?”朝廷说:“王兄,朕此去征东未知胜败,要讨个信息,王兄快去做一纸《平辽论》与寡人看。
”敬德听言,一想说:“早知做元帅这等烦难,我也不做了。
才摆得龙门阵,又是什么《平辽论》。
我想什么论不论,分明在此难为某家。
且不要管,再叫张环做便了。
”便说:“陛下,待本帅去做来。
”尉迟恭来到中营,说:“左右过来,快传张环进见。
”左右奉令出营说:“呔,张环,元帅爷有令,传你进营。
”张士贵答应,连忙来到中营说:“元帅在上,传末将来有何将令?”尉迟恭说:“本帅奉旨,要你做一纸《平辽论》,快去做来。
”张环应道:“是。
待末将去做来。
”慌忙退回自己营中,叫中军过来,应道:“有。
”张环道:“快传前营薛礼听令。
”中军奉令,传进薛礼。
薛礼说:“大老爷在上,小人薛礼叩头。
”张环道:“起来。
本总传你的时节多,以后见了我大老爷,不必叩头了。
”薛礼说:“是。
小人遵令。
”张环道:“薛礼,方才元帅要本总做《平辽论》,你可做得来?一发立了此功。
”仁贵道:“是。
小人可做得的。
”张环道:“如此快去做来。
” 仁贵奉令进营,便叫兄弟们回避,周青、姜、李四人退出。
仁贵忙摆香桌,上供天书,拜了二十四拜,祷告一番。
拿来揭开一看,上面字字碧清,写得明白。
就将花笺一幅,看了天书,细细写好誉下。
写完,忙到张环营中说:“大老爷,小人《平辽论》做在这里了。
”士贵说:“待本总记在功劳簿上。
”说罢,就拿到中营,叫声:“元帅,《平辽论》乃是狗婿何宗宪做好了。
”尉迟恭接了《平辽论》,把功劳簿又竖了一条杠子,即到御营说:“陛下在上,《平辽论》在此,请我主龙目清观。
”朝廷说:“取上来。
”侍臣接上,铺在龙案,军师同朝廷一看,上写着: 混沌初分盘古出,三才治世号三皇。
天生五帝相继续,尧舜相传夏禹王。
禹王后代昏君出,乾坤一统属商汤。
商汤以后纣为虐,伐罪吊民周武王。
周室东迁王迹熄,春秋战国七雄强。
七雄并吞为一国,秦氏纵横号始皇。
西兴汉室刘高祖,光武中兴后汉王。
三国英雄尊刘备,仲达兴为司马王。
杨坚篡周为隋王,国号兴称仁寿王。
天生逆子隋炀帝,弑父专权大邺王。
邺王邪政行无道,天下黎民尽遭殃。
天公降下真明主,重整乾坤归大唐。
施行仁政贞观帝,万民感戴太宗王。
平除四海番王顺,无道东辽又放狂。
明君御驾亲跨海,一纪班师东海洋。
朝廷看完大悦,道:“徐先生,此去征东,为何要这许多年数?”茂功道:“看来要得十二年才能平服。
”天子道:“有了这样能人,自然平服得快。
”茂功算定后日是黄道吉日,即可起兵下船过海。
再说次日,张士贵传令十万人马,先下战船,开了二百余号。
多把链条绞拢一排,扯起御驾亲征旗号,径望海中而去。
这一千三百号战船,只只绞定,海上风波最险,犹恐吹翻,故把链条绞定。
五十万雄兵都乘在两边船内。
朝廷同公卿于吉日上了龙船,扯起平辽大元帅旗号。
尉迟恭好不威风,三声炮响,一齐开出。
在海上行了三日,只见天连水,水连天。
忽一时,大风刮起,海上波浪泼起数丈,惊得天子面如土色,龙案都颠翻倒了。
这些船在海内颠来簸去,人马跌倒船中,刚爬起来,又跌倒了,天子也翻倒数次。
程咬金在船内滚来滚去,徐茂功也难起身,余者无有不跌,无有不吐。
天子骇怕,吓得发抖说:“先生,不去征东。
情愿安享长安,由他杀过来,让他也见见这海上颠簸。
”程咬金说:“陛下,快降旨,转去转去,性命要紧。
”茂功说:“不妨。
只消陛下降旨,要元帅平风浪静。
”敬德也跌得昏了,一听此言,心内大惊说:“军师大人差矣。
风浪乃玉皇御旨,天上之事,叫本帅哪里平得来?”茂功道:“我算定阴阳,风浪该是你平的,有本事去平就罢了。
如没有本事平这风浪,降旨将你绑缚,扔在海里,祭了海神,也平得风浪了。
”尉迟恭道:“遭他娘的瘟,怎么海上风浪多,要我元帅去平起来?”没奈何,过了前船,传总兵张环。
左右一声答应,说:“呔,帅爷有令,传先锋张士贵上船听令。
”那个张士贵也在船内跌吐得昏花胀脑,好不难过。
只听中军说:“禀上大老爷,元帅军令,要传过去。
”张环道:“这样大风,又来传我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