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得古今盆完婚淑女 收公孙策密访奸人
关灯
小
中
大
且说包兴奉了包公之命,寄信回家,后又到隐逸村。
这日包兴回来,叩见包公,呈上书信,言:“太老爷太夫人甚是康健,听见老爷得了府尹,欢喜非常,赏了小人五十两银子。
小人又见大老爷大夫人,欢喜自不必说,也赏了小人三十两银子。
惟有大夫人给小人带了个薄薄儿包袱,嘱咐小人好好收藏,到京时交付老爷。
小人接在手中,虽然有些分两,不知是何物件,惟恐路上磕碰。
还是大夫人见小人为难,方才说明,此包内是一面古镜,原是老爷井中捡的。
因此镜光芒生亮,大夫人挂在屋内。
有一日,二夫人使唤的秋香,走至大夫人门前滑了一跤,头已跌破,进屋内就在挂镜处一照,谁知血滴镜面,忽然云翳开豁。
秋香大叫一声,回头跑在二夫人屋内,冷不防按住二夫人,将右眼挖出;从此疯癫,至今锁禁,犹如活鬼一般。
二夫人死去两三番,现在延医调治,尚未痊愈。
小人见二老爷,他无精打采的,也赏了小人二两银子。
”说着话将包袱呈上。
包公也不开看,吩咐好好收讫。
包兴又回道:“小人又见宁师老爷看了书信十分欢喜,说叫老爷好好办事,尽忠报国,还教导了小人好些话。
小人在家住了一天,即到隐逸村报喜投书。
李大人大喜,满口应承,随后便送小姐来就亲。
赏了小人一个元宝两匹尺头,并回书一封。
”即将书呈上。
包公接着看毕,原来是张氏夫人同着小姐于月内便可来京,立刻吩咐预备住处,仍然派人前去迎接。
便叫包兴暂且歇息,次日再商量办喜事一节。
不多几日,果然张氏夫人带领小姐俱各到了。
一切定日迎娶事物,俱是包兴尽心备办妥当。
到了吉期,也有多少官员前来贺喜,不必细表。
包公自毕姻后,见李氏小姐幽娴贞静,体态端庄,果然是大家风范,满心欢喜。
而且妆奁中有一宝物,名曰古今盆。
上有阴阳二孔,堪称希世奇珍。
包公却不介意。
过了三朝满月,张氏夫人别女回家。
临行又将自己得用的一个小厮名唤李才,留下服侍包公。
一日,包公放告坐堂,见有个乡民,年纪约有五旬上下,口称冤枉。
立刻带至堂上。
包公问道:“你姓甚名谁?有何冤枉?诉上来。
”那人向上叩头道:“小人姓张名致仁,在七里村居住。
有一族弟名叫张有道,以货郎为生,相离小人不过数里之遥。
有一天,小人到族弟家中探望,谁知三日前竟自死了。
问我小婶刘氏是何病症,为何连信也不送呢?刘氏回答是心疼病死的,因家中无人,故此未能送信。
小人因有道死的不明,在祥符县申诉情由,情愿开棺检验。
县太爷准了小人状子。
及至开棺检验,谁知并无伤痕。
刘氏他就放起刁来,说了许多诬赖的话。
县太爷将小人责了二十大板,讨保回家。
越想此事,实实张有道死的不明。
无奈何投到大老爷台前,求青天与小人作主。
”说罢,眼泪汪汪,匍匐在地。
包公便问道:“你兄弟素来有病么?”张致仁道:“并无疾病。
”包公又问道:“你几时没见张有道?”致仁道:“素来弟兄和睦,小人常到他家,他也常来小人家。
五日前,尚在小人家中。
小人因他五六天没来,因此小人找到他家,谁知三日前竟自死了。
”包公闻听,想道:“五日前尚在他家,他第六十天去探望,又是三日前死的,其中相隔一两天,必有缘故。
”包公想罢,准了状子,立刻出签,传刘氏到案。
暂且退了堂。
来至书房,细看呈子,好生纳闷。
包兴与李才旁边侍立。
忽听外边有脚步声响。
包兴连忙迎出,却是外班,手持书信一封,道:“外面有一儒流求见。
此书乃了然和尚的。
”包兴闻听,接过书信,进内回
这日包兴回来,叩见包公,呈上书信,言:“太老爷太夫人甚是康健,听见老爷得了府尹,欢喜非常,赏了小人五十两银子。
小人又见大老爷大夫人,欢喜自不必说,也赏了小人三十两银子。
惟有大夫人给小人带了个薄薄儿包袱,嘱咐小人好好收藏,到京时交付老爷。
小人接在手中,虽然有些分两,不知是何物件,惟恐路上磕碰。
还是大夫人见小人为难,方才说明,此包内是一面古镜,原是老爷井中捡的。
因此镜光芒生亮,大夫人挂在屋内。
有一日,二夫人使唤的秋香,走至大夫人门前滑了一跤,头已跌破,进屋内就在挂镜处一照,谁知血滴镜面,忽然云翳开豁。
秋香大叫一声,回头跑在二夫人屋内,冷不防按住二夫人,将右眼挖出;从此疯癫,至今锁禁,犹如活鬼一般。
二夫人死去两三番,现在延医调治,尚未痊愈。
小人见二老爷,他无精打采的,也赏了小人二两银子。
”说着话将包袱呈上。
包公也不开看,吩咐好好收讫。
包兴又回道:“小人又见宁师老爷看了书信十分欢喜,说叫老爷好好办事,尽忠报国,还教导了小人好些话。
小人在家住了一天,即到隐逸村报喜投书。
李大人大喜,满口应承,随后便送小姐来就亲。
赏了小人一个元宝两匹尺头,并回书一封。
”即将书呈上。
包公接着看毕,原来是张氏夫人同着小姐于月内便可来京,立刻吩咐预备住处,仍然派人前去迎接。
便叫包兴暂且歇息,次日再商量办喜事一节。
不多几日,果然张氏夫人带领小姐俱各到了。
一切定日迎娶事物,俱是包兴尽心备办妥当。
到了吉期,也有多少官员前来贺喜,不必细表。
包公自毕姻后,见李氏小姐幽娴贞静,体态端庄,果然是大家风范,满心欢喜。
而且妆奁中有一宝物,名曰古今盆。
上有阴阳二孔,堪称希世奇珍。
包公却不介意。
过了三朝满月,张氏夫人别女回家。
临行又将自己得用的一个小厮名唤李才,留下服侍包公。
一日,包公放告坐堂,见有个乡民,年纪约有五旬上下,口称冤枉。
立刻带至堂上。
包公问道:“你姓甚名谁?有何冤枉?诉上来。
”那人向上叩头道:“小人姓张名致仁,在七里村居住。
有一族弟名叫张有道,以货郎为生,相离小人不过数里之遥。
有一天,小人到族弟家中探望,谁知三日前竟自死了。
问我小婶刘氏是何病症,为何连信也不送呢?刘氏回答是心疼病死的,因家中无人,故此未能送信。
小人因有道死的不明,在祥符县申诉情由,情愿开棺检验。
县太爷准了小人状子。
及至开棺检验,谁知并无伤痕。
刘氏他就放起刁来,说了许多诬赖的话。
县太爷将小人责了二十大板,讨保回家。
越想此事,实实张有道死的不明。
无奈何投到大老爷台前,求青天与小人作主。
”说罢,眼泪汪汪,匍匐在地。
包公便问道:“你兄弟素来有病么?”张致仁道:“并无疾病。
”包公又问道:“你几时没见张有道?”致仁道:“素来弟兄和睦,小人常到他家,他也常来小人家。
五日前,尚在小人家中。
小人因他五六天没来,因此小人找到他家,谁知三日前竟自死了。
”包公闻听,想道:“五日前尚在他家,他第六十天去探望,又是三日前死的,其中相隔一两天,必有缘故。
”包公想罢,准了状子,立刻出签,传刘氏到案。
暂且退了堂。
来至书房,细看呈子,好生纳闷。
包兴与李才旁边侍立。
忽听外边有脚步声响。
包兴连忙迎出,却是外班,手持书信一封,道:“外面有一儒流求见。
此书乃了然和尚的。
”包兴闻听,接过书信,进内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