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关灯
小
中
大
脱,首尾不遗一字。
钱塘陈句山幼好学清警,尝游西湖净慈寺,读门榜三篇,还家试诵,略无遗脱。
甘泉焦里堂八岁至人家,客有举冯夷音如缝尼者,曰:“此出《楚辞》,冯读皮冰切。
”客大惊。
阳湖孙渊如年十四,能背诵《文选》全部。
之五君者,其资质得于天者独优,故其才力过乎人者甚远。
又玉峰徐大司寇凡人有一面者,终身不忘,无材艺者,不入门下,有执贽者,先缮帙以进。
公十行俱下,顷刻终篇,其有不善处,则折角志之。
其人进见,公面命指示,一字不爽,则尤能记忆人之面貌,往往善读书者之所难也。
相传乾隆时,和├记性绝佳,每日谕旨,一见辄能默记,乃至中外章奏,连篇累牍,和仓猝披阅,能一一提纲挈领,批却导◇。
以故与闻密勿,奏对咸能称旨,所谓才足济奸,聪明误用者矣。
凡人于己所擅长,未可自以为至;即至矣,或反不如未至者之为愈。
则夫学问器识之间,深识者必窥之于微焉。
比余甄述古人之记性过人者,续获二事,缀录如左,而其故可推矣。
吴长元宸垣《识余》云:“南宋肃王枢,与沈元用同使金,馆于燕山悯忠寺。
寺有唐碑,词皆偶丽,逾三千言。
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
肃王不视,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元用欲矜其敏,取纸背书之,失记者阙之,仅十四字。
肃王取笔尽补之,并改正元用数误字,置笔他语,无矜色。
元用为之骇服。
” 黄蛟起西神《丛话》云:“丁松年,字寿夫,惠远,字怀明,与邵文庄公少皆绝颖。
尝偕游洞虚宫,见庭有鹅群,入弄之。
道士某,戏谓欲为笼鹅右军耶?因笑指屏风曰:“此王学士耐轩寿先师祖文,几三千言。
向闻三君敏妙,能诵十遍背之,当烹鹅以饷。
”松年曰:“一遍足矣。
”即起略观,背之如流,不失一字。
惠远朗诵二遍,讹三四字。
文庄细读三遍,讹八九字。
道士甚喜,急宰鹅治具,出佳酿佐之,尽欢而散。
谓弟子曰:“邵子深沉不苟,必大臣也。
二子质虽敏,气太浮,恐非远到器。
”后松年以儒士第一人应举,不第,忄屯郁遽卒。
惠远登成化癸卯科,仕终京兆通判。
唯文庄登第为宗伯,悉如道士言。
” 前话述朱文正攫金事,谓苟非裘文达,文正断不出此。
兹又得一事略相类:北平崔青蚓能诗善书,居恒介节自持,箪瓢屡空,晏如也。
史阁部忠正家居,过其舍,见青蚓绝食,乃留所骑马归,青蚓牵于市卖之,沽酒,招其友饮曰:“此
钱塘陈句山幼好学清警,尝游西湖净慈寺,读门榜三篇,还家试诵,略无遗脱。
甘泉焦里堂八岁至人家,客有举冯夷音如缝尼者,曰:“此出《楚辞》,冯读皮冰切。
”客大惊。
阳湖孙渊如年十四,能背诵《文选》全部。
之五君者,其资质得于天者独优,故其才力过乎人者甚远。
又玉峰徐大司寇凡人有一面者,终身不忘,无材艺者,不入门下,有执贽者,先缮帙以进。
公十行俱下,顷刻终篇,其有不善处,则折角志之。
其人进见,公面命指示,一字不爽,则尤能记忆人之面貌,往往善读书者之所难也。
相传乾隆时,和├记性绝佳,每日谕旨,一见辄能默记,乃至中外章奏,连篇累牍,和仓猝披阅,能一一提纲挈领,批却导◇。
以故与闻密勿,奏对咸能称旨,所谓才足济奸,聪明误用者矣。
凡人于己所擅长,未可自以为至;即至矣,或反不如未至者之为愈。
则夫学问器识之间,深识者必窥之于微焉。
比余甄述古人之记性过人者,续获二事,缀录如左,而其故可推矣。
吴长元宸垣《识余》云:“南宋肃王枢,与沈元用同使金,馆于燕山悯忠寺。
寺有唐碑,词皆偶丽,逾三千言。
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
肃王不视,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元用欲矜其敏,取纸背书之,失记者阙之,仅十四字。
肃王取笔尽补之,并改正元用数误字,置笔他语,无矜色。
元用为之骇服。
” 黄蛟起西神《丛话》云:“丁松年,字寿夫,惠远,字怀明,与邵文庄公少皆绝颖。
尝偕游洞虚宫,见庭有鹅群,入弄之。
道士某,戏谓欲为笼鹅右军耶?因笑指屏风曰:“此王学士耐轩寿先师祖文,几三千言。
向闻三君敏妙,能诵十遍背之,当烹鹅以饷。
”松年曰:“一遍足矣。
”即起略观,背之如流,不失一字。
惠远朗诵二遍,讹三四字。
文庄细读三遍,讹八九字。
道士甚喜,急宰鹅治具,出佳酿佐之,尽欢而散。
谓弟子曰:“邵子深沉不苟,必大臣也。
二子质虽敏,气太浮,恐非远到器。
”后松年以儒士第一人应举,不第,忄屯郁遽卒。
惠远登成化癸卯科,仕终京兆通判。
唯文庄登第为宗伯,悉如道士言。
” 前话述朱文正攫金事,谓苟非裘文达,文正断不出此。
兹又得一事略相类:北平崔青蚓能诗善书,居恒介节自持,箪瓢屡空,晏如也。
史阁部忠正家居,过其舍,见青蚓绝食,乃留所骑马归,青蚓牵于市卖之,沽酒,招其友饮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