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关灯
小
中
大
钱塘梁山舟学士父文庄,官至大学士。
文庄未达,居凤凰山麓,夫人夜织,儿嬉于旁。
虎突入户,夫人惊绝,山舟戏如故,神色自若。
亟问之,曰:“有大兽来,四顾而去,亦不知为虎也。
”其后乾隆五十五年,以在籍侍讲,入都祝厘,不肯诣时相门,有以祸福怵之者,勿顾也。
其威武弗屈,已于幼不畏虎时征之矣。
灵严尚书毕公自楚赠大砚,不纳,使人委之而去。
越数年,友有宦于楚者,仍附还毕公。
夫所赠仅大砚,且赠者为毕公,宜若可受矣。
而介介若是,讵预知其功名之不终耶。
归安严九能生而识字,四岁作书径尺,有规矩,十龄于屏风上为四体书,擅其艺者莫能及,号为严氏奇童。
昔白香山七月识“之、无”,元王恂三岁识“风、丁”,盖亦经人指授,且仅识此二字耳。
若夫生而识字,则严先生而外,未之有闻。
先生父树萼,聚书至数万卷,其涵育有自来矣。
仁和叶登南,乾隆十六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补江西建昌令,居官口不言阿堵物,避俗如仇,人以为迂,而民甚安之。
藩状貌臞瘠甚,趋府白事,在公所罕与人言,人常怪之。
一日,值赀郎在坐,藩殊不耐,闭目坐久。
同官问何为,闭目不答,微语曰:“痴人去否?”郎大恨,卒为所中,以微谴罢归。
夫赀郎诚痴,亦复可人;赀郎而不痴,则益弗可耐耳。
曾文正官翰林时,一日,阅海王村书肆。
同时买书者先有二人在。
其一人遗一钱于地,一人亟蹑之。
俟遗钱者行,亟俯而拾之,亦遂行,意若甚得者。
文正微询肆中人,皆得二人姓名。
迨后文正开府江南,有知县新到省来见者,阅其姓名,则当年拾钱人也。
文正愀然曰:“若人一钱如命,一旦膺民社,欲无剥民脂膏,得乎?”亟劾罢之。
大臣留意人才,淑慝之鉴,操之有素。
即其忆力过人,亦迥乎弗可及已。
沪语谓男女私识曰姘头。
按:《仓颉篇》:“男女私合曰姘。
”兹字意乃绝古。
《汉律》云:“与妻婢奸曰姘。
”又别一义。
友人某君告余,
文庄未达,居凤凰山麓,夫人夜织,儿嬉于旁。
虎突入户,夫人惊绝,山舟戏如故,神色自若。
亟问之,曰:“有大兽来,四顾而去,亦不知为虎也。
”其后乾隆五十五年,以在籍侍讲,入都祝厘,不肯诣时相门,有以祸福怵之者,勿顾也。
其威武弗屈,已于幼不畏虎时征之矣。
灵严
越数年,友有宦于楚者,仍附还毕公。
夫所赠仅大砚,且赠者为毕公,宜若可受矣。
而介介若是,讵预知其功名之不终耶。
归安严九能生而识字,四岁作书径尺,有规矩,十龄于屏风上为四体书,擅其艺者莫能及,号为严氏奇童。
昔白香山七月识“之、无”,元王恂三岁识“风、丁”,盖亦经人指授,且仅识此二字耳。
若夫生而识字,则严先生而外,未之有闻。
先生父树萼,聚书至数万卷,其涵育有自来矣。
仁和叶登南,乾隆十六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补江西建昌令,居官口不言阿堵物,避俗如仇,人以为迂,而民甚安之。
藩状貌臞瘠甚,趋府白事,在公所罕与人言,人常怪之。
一日,值赀郎在坐,藩殊不耐,闭目坐久。
同官问何为,闭目不答,微语曰:“痴人去否?”郎大恨,卒为所中,以微谴罢归。
夫赀郎诚痴,亦复可人;赀郎而不痴,则益弗可耐耳。
曾文正官翰林时,一日,阅海王村书肆。
同时买书者先有二人在。
其一人遗一钱于地,一人亟蹑之。
俟遗钱者行,亟俯而拾之,亦遂行,意若甚得者。
文正微询肆中人,皆得二人姓名。
迨后文正开府江南,有知县新到省来见者,阅其姓名,则当年拾钱人也。
文正愀然曰:“若人一钱如命,一旦膺民社,欲无剥民脂膏,得乎?”亟劾罢之。
大臣留意人才,淑慝之鉴,操之有素。
即其忆力过人,亦迥乎弗可及已。
沪语谓男女私识曰姘头。
按:《仓颉篇》:“男女私合曰姘。
”兹字意乃绝古。
《汉律》云:“与妻婢奸曰姘。
”又别一义。
友人某君告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