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南印度王建佛会 密多尊者阐禅宗

关灯
第一回南印度王建佛会密多尊者阐禅宗 话说混沌初分,天地为两仪,日月星辰为四象,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数不尽的万物,生于其中。

    即人亦万物中一物,只因人灵物蠢,人有知觉智识,能言善语,故配天地为“三才”,乃最灵者。

    以本来原有个正大光明的道理,自生来在孤提时,混混朴朴,未凋未漓。

    光明一理,包含五内。

    及至长大成人,知诱物化,邪鬼外侵,本真内凿,把个大道丧失。

    所以万圣千真,立言行教,只要人克复本来,见性明心。

    这克复的何事?明见的何物?就是为臣的,既受皇王官职,尽心事主,忠义报国,大道何等光明!乃有一等,贪位慕禄,希图富贵,惜身家,不顾国。

    哪知根本既坏,枝叶终伤,后世子孙宁保不坏?为子的,要思身从何处来,乃父母生育。

    且说那十月怀胎,三年乳哺,何等深恩,教敬不违,劳而不怨,大道何等光明!乃有一等为子的,贪妻爱,纵私欲,不孝双亲,哪知天鉴不宥,王法无私,报应却也不小。

    为弟兄的,应该念父母血脉,同胞生来,弟敬兄,兄爱弟,何等光明大道!乃有一等,争家产,为钱财,视弟兄如陌路,待手足如寇仇,哪知天合的弟兄既失,人合的财产怎长?为夫妻的,阴阳配偶,子孙相承,相爱相怜,何等光明大道!乃有一等,贪淫纵欲,弃旧怜新,憎妻宠妾。

    更有淫妒妇女,不守妻节,败坏风俗,多有性命不保。

    为朋友的,要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大道何等光明!乃有一等,势利交,酒食友,处富贵亲如手足,当患难视如路人。

    哪知天道好还,灾难莫测,谁为救恤?这五伦道理,正大光明,人能永保不失,自然邪鬼不侵,灾害不作,福善资身,以完全生人道理。

    便是圣贤仙佛,也不过克全了这道。

    少有所失,便入邪宗。

    后有清溪道人五言八句,指出克复光明要法。

     诗曰: 大道原明彻,邪魔扰世缘。

     莫昧菩提树,须开宝叶莲。

     五伦同此理,三省即先贤。

     克复工须易,予欲又何言! 且说东京孝武帝宁康年间,天下广阔,海宇遐荒。

    ”出中华外国,有五印度国。

    一个南印度国海边,有一渔父名叫卜老。

    因他终日面无戚容,见人只是嘻嘻,人称他做笑不老。

    他夫妇两个,日以捕鱼资生。

    一日捕得巨口细鳞,将欲烹食,只见那鱼有乞哀贪生之状。

    夫妇怜慈动念,乃计议放生,把这活鱼仍投海水。

    那鱼洋洋游去。

    夫妇二人,便思持斋改业,怎奈边海无策赡生。

    正窘急处,忽来一个老僧到门化斋,只是大笑不止。

    渔父虽笑,这日却有戚容。

    老僧笑问道:“渔翁,贫僧素知你好笑,今日何故面色凄凄?”渔父强陪笑脸,那渔妇便答道:“师爷你有所不知,我夫妇原以捕鱼资生,近为捕得一鱼,将欲烹食,那鱼状若乞怜,我夫妇不忍,放它归海。

    因思人生世间,有可充腹之物,有可治生之事,何必伤物性命,以养人身?弃了此业,又无计资生。

    我夫为此戚戚。

    但我夫平日好笑,他道:‘有鱼便有酒,有酒便有笑,有笑乃不老。

    ’人所以因他姓名,遂呼他为笑不老。

    不知长老也笑不休,却是何因?”老僧笑道:“贫僧打从中华来,到一处白莲社,遇着一位远公和尚,他有‘虎溪三笑’禅机授我,因此学他之笑,一路化斋到此,逢人便笑,海边村户人家,都叫贫僧做笑和尚。

    ”渔父笑问道:“师父,我笑有个话头儿,你笑不知可有?”老僧笑道:“贫僧有几句话头。

    ”渔父道:“请念念我听。

    ”老僧一面笑着,一面口念着,乃念道: 笑,笑,笑,谁人识得这关窍。

    远公传我这根因,我因笑得笑中妙。

    岂是痴,非是傲,说与渔翁休见诮。

    你今向我笑笑人,我向你笑有玄奥。

    笑嘻嘻,自知道,非是笑九流,乃是笑三教。

    不笑为臣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