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南印度王建佛会 密多尊者阐禅宗

关灯
到的长老,乃是密多尊者。

    国王一见便问:“汝有何意见朝?”尊者答道:“臣僧闻渔父进宝,特来谒王。

    ”国王道:“予正在此说这宝无用于国,免传他进。

    ”尊者答道:“我王以何为有用?”王曰:“进贤治国,献粟食民,这却有用。

    ”尊者答道:“信如王言,但臣僧愿王收此舍利,盖座浮屠宝塔藏了,建个佛会道场,以修功德,以遂臣僧普度化缘。

    ”国王听得尊者道场功德之言。

    乃问道:“道场功德何在?”尊者答曰:“在王一心。

    ”王曰:“予一心只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尊者答曰:“王心敬天,自然风雨调顺。

    王心法祖,自然民国泰安。

    ”王笑道:“这道场,予知之矣。

    但不知此外更有何功德。

    ”尊者答道:“建立道场,小则悔过消愆,大则超亡荐祖。

    功德甚多,却也说不尽。

    ”王又笑道:“予尝闻子有普度化缘之愿,且说佛会道场,俱为外务末节。

    ”尊者答曰:“佛会功德,即是度己、劝世、化俗,于功德最大。

    ”王又问道:“怎么最大?”尊者答曰:“君子遵守王法,小人犯禁行恶。

    纵有刑加,藐然容有不畏。

    及闻佛会,便起敬心。

    不说三尺之严,顿悔一朝之过,有助政教,故云劝世。

    若上智不须佛会,君子可无道场,化善信,修阴功,前人留下这功课,愿王遂臣僧普度化缘之行。

    ”王乃笑道:“据汝此说,予正欲使四民守法,或有藐然不遵,使他同归于善。

    便就修建一个道场,以答谢天地,未为不可。

    ”乃令众僧依据科仪,建立法事,立尊者为班首。

    尊者辞曰:“臣僧时有静功,未便班居众首。

    ”王作主乃立众僧中有德行者,职司班首。

    以尊者主坛。

    道场既建,水陆毕陈,虽遂普度化缘,实乃祝诞王寿。

     按道场功课,灯烛虚仪,菩萨岂拜念所干,佛祖非香花所爱。

    只是善念在人心,昭格在祷祀。

    那一念投诚修建,阳长阴消,福缘善庆,盛世不废,功德有些。

     按下尊者为王启建道场不提。

    且说昆仑演派,蓬岛分流,海有五岳四渎,名山胜水,哪一处不藏隐着神僧高道。

    有座崆峒深峡,削壁悬岩,中藏着一个全真道士,法名玄隐。

    这道士,他服气不服气,已列仙班;修性复修命,将成正果。

    一日偶出洞门,忽闻香信,把道眼遥观,便知南印度国中修建胜会,乃向道童说道:“国度焚修,我与汝当随喜。

    我驾青鸾先行,你可深锁洞门,身骑白鹤后来。

    ”道童唯命。

    只见道真驾着青鸾,颉颃霄汉,上下玄穹,霎时到了国中。

    入得道场,先礼圣像,后接众僧,便问主坛。

    圣僧答道:“主坛尊者入定未出,道师当谒国王。

    ”道士依言,先朝见国王,方来坛中拜谒尊者。

    此时尊者出定,两人各叙礼通名。

    道士乃向尊者问道:“禅师,你佛会何因修建?”尊者答曰:“为王得舍利,且因贫僧有愿普度,故建此道场。

    ”道士道:“何样科仪?怎生功课?”尊者答道:“酌水献花,焚香课诵。

    ”道士笑道:“此灯烛仓耳。

    ”尊者亦笑道:“道门依样,也有醮事。

    ”道士笑道:“吾门固有,但其中如导气运神,水火炼度,还有一种实用工夫,如龙虎坎离,婴儿姹女,九转还丹,一真朝圣,便与师尊空门大异。

    ”尊者答道:“道师说的果然不差,只是吾门岂专焚修课诵,徒张钟鼓香花,也有入定出静实用功德,与道家共派同流。

    只是后人分门立户,各显其宗,毫厘之差,千里之廖矣。

    ”道士道:“果如师言,吾门抱元守一,即是释家万法归一。

    释家言五蕴皆空,即是吾门常清常净。

    又何差别?”尊者道:“无始以来,我与道师心同此理。

    但愿后人各归正向,勿入邪宗。

    若有矛盾急歧,须引他辙辕共轨。

    ”道士唯唯称善。

    后有称两教事异功同五言四句。

     诗曰: 道行正乙地,释修劝化因。

     有如抚共剿,总是正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