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崔寇恶报遭磨灭 忠孝投师入法门

关灯
第二十八回崔寇恶报遭磨灭忠孝投师入法门 话说魏王将颁诏灭僧,寇谦之上前谏曰:“臣蒙主公信重,感崔官长荐引,敢不奉诏!但西方实有圣僧,即臣教实有道祖。

    重此轻彼,恐非立教之意。

    ”崔皓在旁说道:“寇师差矣!仗吾正,应合祛邪。

    不当互操两可。

    ”寇谦之向崔皓私说:“司徒不可偏执太甚,安僧实所以固道,”崔皓只是劝王莫听。

    只见阶下跪着一人涕泣。

    魏王问是何人,左右奏说是太子晃见王。

    王问:“有何事奏?”晃曰:“臣闻西方圣人果是慈悲,救度众生,宣扬正教,供奉犹恐未尽一诚之感,况可灭乎?我王不可听信崔皓,有伤释教。

    ”魏主只是不听。

    太子见谏不从,乃退与近臣计议,将诏书缓宣迟发,使远近寺院僧人预先知道,躲避为计。

    沙门因此多获救免,收藏经像,只是塔庙在魏地者残毁殆尽。

    后人有诗说道: 佛法原无厄,惟僧自召灾。

     不因藏妇窟,怎惹祸根来? 清溪道人叹盛衰八句,说神元聘晋,僧寺太盛,乃有此衰。

    说道: 世事有盛衰,阴阳成反复。

     倏尔春冬寒,忽然夏秋酷。

     忧乐自何常,有余生不足。

     惟有这光明,正大长生福。

     却说太子晃谏王莫听奸臣崔皓之言,伤灭释教。

    这惹恼了崔皓,他乘着太子缓宣迟发,向魏主说道:“太子违诏,私与沙门交结。

    ”魏主大怒,把太子幽禁起来,将欲赐死。

    太子果师事一人法名玄高,这僧却也非凡,能知过去未来善行妙法。

    太子事急,求救玄高。

    玄高曰:“王信崔皓之谗,祸及太子,皆因沙门被酒色,起衅非小。

    吾有忏法,能解救其难。

    ”太子道:“忏法如何解难?”玄高曰:“吾忏名金光明法,能使王回心转意,自是谗言不入,其罪得免。

    ”乃咒水献花,礼佛作忏,果然魏主夜至三更,梦其先祖责魏主曰:“太子仁孝,汝何听信谗言,疑害太子?若太子有差,吾当祸汝。

    ”魏王惊醒,随唤群臣,说梦中先祖之言。

    群臣皆称太子无过。

    魏王乃释放太子,待之更厚。

    太子得免于罪,乃谢玄高。

    玄高曰:“太子罪解,只恐奸佞谗及吾僧,吾其不免!”果然,崔皓在府中与寇谦之讲论道法,崔皓问谦之说道:“师真,你的道法,吾见其外,未见其内。

    ”谦之道:“信如官长之言,科仪经皆外也,修性立命却是在内真功。

    ”崔皓道:“这真功如何修立?”谦之道:“此功非静养深山僻谷、炼精化气成神,如何能得?若是司徒,营营禄位,便见了也无用。

    ” 二人正讲论之间,家仆忽来报太子免罪,崔皓听得京问道:“他缓宣迟发,是我奏王,怒他违诏幽禁着他,为何赦免?”家仆道:“闻说太子师事一个僧人,这僧道法甚高,能使王夜梦警戒,故此太子得免于罪。

    ”崔皓听得,随差左右打听太子与哪个和尚谋免。

    左右探听的确,把玄高礼忏情由,魏王做梦事实,一一报与崔皓。

    崔皓大怒,随白知魏主曰;“前违诏书,私与和尚交结,暗行妖术,致令先祖托梦恐吓我王。

    若不早除,恐为大害。

    ”王听崔皓之言,乃命执法官收玄高。

    玄高早已知觉,恰遇着太子到来,乃叫一声:“殿下,吾数当不寂,只是吾徒弟玄畅居于云中,离此六百余里,半晌如何得到?”正说间,执法官奉王命将玄高拿去。

    玄高到了法台,却跏跌而坐,那些刑具毫不沾身,闭目示寂。

    忽然一个和尚走至面前,泣曰:“和尚神力,当为我起。

    ”忽然,玄高开眸,说道:“大法应化,随缘盛衰,盛衰在迹,理恒亘然。

    但惜汝等行如我耳,或恐过之矣。

    惟玄畅南渡,汝等死后,法当更兴,善自修心,毋令中悔。

    ”言讫即化。

    众徒弟哀泣号呼曰:“圣僧去世,我等何用生为?”只见玄高现形云中,说道:“吾不忘一切,宁独弃汝?”众徒曰;“和尚当生何所?”玄高曰:“我往恶处救护众生。

    ”言旋不见。

    崔皓既谗害了玄高,乃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