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

关灯
毕竟是经历过大半辈子风霜的人,哪怕再悲恸,也不至于轻易倒下,听得叶卿的话,她连连点头:“我这就回家让人给建南他们带信儿过去!” 都说关心则乱,叶家人知道叶尚书出事,难免着急过度乱了阵脚。

    可能叶建南他们跑去江南扬州一带,也是乱找一通,毕竟都被水淹了,他们人生地不熟,也辨别不了地方。

     叶卿只是站在一个比较理性的角度点出了这些问题。

    但能不能找到叶尚书,还是得看天意。

     她跟太后一同送叶老太君出宫后,叶卿本以为太后会带她去御书房找萧珏,但太后却让她回宫歇息。

     叶卿不是很懂太后的意思,便道:“姑母,我同你一道去求陛下吧。

    ” 虽然加上一个她,貌似也没什么作用,但该尽力还是尽一份力。

     跟在她们身边的宫人除了紫竹,都是太后的心腹,她说话也没什么避讳:“现在皇帝在御书房同大臣商议治水之事,咱们去了也不一定能见得上。

    皇帝正烦着,这时候若哭哭啼啼求过去,只是让他平添烦躁。

    ” 快立夏了,夜风还是带着凉意,太后拢了拢身上的披风道:“你回宫之后清点一下自己的私库,看看能凑多少银钱出来,明日我再让叶家把京城几处米铺的地契都送进宫来,届时再去找皇帝。

    ” 叶卿陡然回过味来,太后先前在长寿宫里说的那些话只是为了稳住了叶老太君。

     能一直从皇后的位置坐到太后,这其中多少门门道道,应当只有太后自己才清楚。

     被太后这么一点,叶卿也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她先前已经给叶尚书分析过这治水一事的的诸多弊端,叶尚书不惜瞒着她也要接这门差事,不难看出叶尚书也被治水背后的利益给迷惑了。

     治水能被称作肥差,其中能捞的好处肯定就不少。

     如果在把差事办得漂亮,管你捞多少好处,皇帝都会睁一眼闭一只眼。

     但若是只捞了好处,却把事情给办砸了,皇帝心中不恼怒才怪。

     太后没贸然去求皇帝,就是不清楚也清楚叶尚书在这次治水中有没有贪墨,若是贪了,贪多少。

    只有弄清楚这些,才能估量叶尚书会被降何种程度的罪。

     就算叶尚书真的死在了这次治水中,萧珏不再追究叶尚书的失职。

    太后也得在最恰当的时机,给萧珏助力,这样才能让萧珏记住叶家的恩情。

     水患之后良田尽毁,百姓一定会短缺粮食,届时朝廷必然得开仓放粮。

     但这几年收成都不好,朝堂的粮仓还得供给雁门关外的军队,必然不敢大量放粮给灾民,只会保证他们在一个吃不饱也饿不死的状态。

     叶家在这时候供上粮食和银钱,就算是解了皇帝的燃眉之急。

     治水失利有天灾人祸的原因,但献上粮食和银钱这一举,却全是人为。

     叶卿不得不感慨,不愧是太后啊,把什么事情都看得无比透彻。

     她对叶尚书这个便宜老爹没甚印象,说得冷血一些,叶尚书若是真贪墨遇害了,她是半点不会同情的。

     但现在比较操淡的就是,叶尚书若是完蛋了还牵连上叶家,届时所有跟叶家沾亲带故的怕是都得蹲大狱,她跟太后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太后现在所做的,就是尽全力保住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