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是时候回归到对“女权主义”本质的讨论了。

    事实上,当从女性自身的视角来看待她们在现代社会所经受的风险时,我们并没有太多把握为她们所承受的一切划分出明确的道德边界。

    她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能简单地通过诉诸法律或向议会要求平等权利得到解决。

    尽管这样的方式很重要,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们并不利于女权主义得到真正的理解。

    一个容易被忽视却无比重要的事实是,这种通过强制方式实现的“平等”,往往会使问题进入到更加不可解决的状态——当矛盾彻底激化时,那些原始的、濒于消弭的所谓“原始权威”甚至会因此而死灰复燃。

    对于女性来说,解决问题更好的方式,必定是继续争取自己应有的自由,但绝非是以没有理性的方式。

     我所谈论的“女性”仅仅指的是“女性中的一部分”。

    任何女权主义者都没有权力声称自己可以代表所有女性。

    在本书中,我试图沿着那些曾教会我独立思考,以及那些可以为我们勾勒出女权主义全新轮廓的杰出女性的生命轨迹,探讨女权主义的真实含义。

    一个人或许会支持女性为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所做的辩护,但当我们由问题的表面进一步去挖掘人性与历史的负面时,我们所可能触碰到的却往往是主流观念所不愿意面对的内容。

    我们需要利用女性自身的能力来讲述她们自己的故事,并以这样的方式吸引更多人介入更深入的讨论之中,从而还原这些故事的本质。

    我们需要一种“无所畏惧”的女权主义,即将那些最卑鄙、最令人不快的内容也包含到我们的讨论中来,而非一味地抗拒它们。

    这想必会与大多数女权主义者渴望的那种理性的、平衡的,那种所谓女性可以“自己主宰命运”的理想世界有所出入。

    这并非是由于这样的愿望本身不切实际,或是一个疯狂而卑鄙的世界已经满足了我们的期待,而是对于女性本身来说,她们就拥有看穿这世界的疯狂、冷酷无情,看穿人们往往会因利己而摒弃公平的真实模样的天赋。

    但出于对理想的狂热,女人们却更倾向于将自己隐约感觉到的这些掩埋起来,加入到游行的队伍中去。

     在性别平等主义者的口中,“个人即政治”显然已是老生常谈。

    这种观点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是因为它恰当地将注意力投向女人原本私密的私人领域,却在多数时候屡屡为“家族权威”侵犯。

    但或许是由于它主动回避了对这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