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我辞别了我出生的屋子
关灯
小
中
大
在这艰难的一年里,我曾无数次对自己说:“等我写完了,等这一切都结束了,我一定要写一个很长很长的后记。
”这话其实类似于泄愤,尤其是在我觉得要写不下去的时候;也类似于多年前准备高考的时候,在晚自习的间隙,对着窗外夜空用力地咬着笔杆发誓:“等我考完,就把这满桌子的书都烧掉。
” 结果高考完了之后,我没有舍得烧掉任何一本书。
一样的,十年后的今天,在《南音》的最后一个字敲出来,《龙城三部曲》也随之结束的今天,我却突然觉得,好像,没什么好说的。
2008年2月,我写下了《西决》第一章的标题:“待你归来”。
到2012年1月,《南音》出版,差不多四年了。
足够一个人大学毕业。
而我,却因为一直都在跟这个姓郑的家庭打交道,觉得四年只是一转眼的事情。
我从不认为我写了一部家族小说,因为像我这样一个生在工业城市,度过了人际关系简单的寂寞童年的人,不可能对所谓“家族”有什么深刻的情感。
我自己是个永远的异乡人。
我的爸爸妈妈各自经历了跟复杂的中国现代史相关的漂泊,在一个不是他们故乡的地方,偶然地安了家,我常常跟朋友们开玩笑说,我是我故乡那座城市的“第二代移民”。
从童年时代起,我就知道,这个我出生,长大的城市,只是我一个人的。
那种感觉,换了一个成长在一家几代在同一片土地上盘根错节的“家族”中的人,怕是怎么也不会懂的吧。
我总是喜欢待在一些让人忘记归属感的地方。
比如,刚到法国时那个国际语言班,30几个学生来自20多个不同的国家;比如,我实习的时候,那间五位同事各自的母语正好凑齐五个大洲的办公室;还比如,现在,这个随便一个地铁站里能听到各种方言的北京。
五湖四海的混乱交错,总是让我在第一时间联想到“江湖”这个词。
可是在我的小说里,永远只有那么孤单的一座城。
龙城。
他们都问我,龙城是你的家,太原吗?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我觉得很像,但又不是。
不过,我所有偏爱的人物们的故乡,都是这里。
“龙城”最终会变成一个庞大的墓地,林立着所有这些角色的墓碑。
——我知道,我又在比喻了,有时候我真恨自己为什么总是要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看
”这话其实类似于泄愤,尤其是在我觉得要写不下去的时候;也类似于多年前准备高考的时候,在晚自习的间隙,对着窗外夜空用力地咬着笔杆发誓:“等我考完,就把这满桌子的书都烧掉。
” 结果高考完了之后,我没有舍得烧掉任何一本书。
一样的,十年后的今天,在《南音》的最后一个字敲出来,《龙城三部曲》也随之结束的今天,我却突然觉得,好像,没什么好说的。
2008年2月,我写下了《西决》第一章的标题:“待你归来”。
到2012年1月,《南音》出版,差不多四年了。
足够一个人大学毕业。
而我,却因为一直都在跟这个姓郑的家庭打交道,觉得四年只是一转眼的事情。
我从不认为我写了一部家族小说,因为像我这样一个生在工业城市,度过了人际关系简单的寂寞童年的人,不可能对所谓“家族”有什么深刻的情感。
我自己是个永远的异乡人。
我的爸爸妈妈各自经历了跟复杂的中国现代史相关的漂泊,在一个不是他们故乡的地方,偶然地安了家,我常常跟朋友们开玩笑说,我是我故乡那座城市的“第二代移民”。
从童年时代起,我就知道,这个我出生,长大的城市,只是我一个人的。
那种感觉,换了一个成长在一家几代在同一片土地上盘根错节的“家族”中的人,怕是怎么也不会懂的吧。
我总是喜欢待在一些让人忘记归属感的地方。
比如,刚到法国时那个国际语言班,30几个学生来自20多个不同的国家;比如,我实习的时候,那间五位同事各自的母语正好凑齐五个大洲的办公室;还比如,现在,这个随便一个地铁站里能听到各种方言的北京。
五湖四海的混乱交错,总是让我在第一时间联想到“江湖”这个词。
可是在我的小说里,永远只有那么孤单的一座城。
龙城。
他们都问我,龙城是你的家,太原吗?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我觉得很像,但又不是。
不过,我所有偏爱的人物们的故乡,都是这里。
“龙城”最终会变成一个庞大的墓地,林立着所有这些角色的墓碑。
——我知道,我又在比喻了,有时候我真恨自己为什么总是要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