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关灯
王溱清雅的面庞上露出一抹从容的笑意,如清风拂水,声音温缓:“正是因为,王梅二人说了该说的,余潮生也懂了该懂的。

    ” 唐慎一愣,他微微揣摩出了一些含义。

     王溱接着道:“两年前,皇上将你与苏温允安排至幽州,分别指了不同的差事,为的便是掩盖世事,颠倒乾坤。

    如今宋辽大战,正值辽国内乱。

    虽说我大宋难以一举攻下辽国,但夺回三州之地,却已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此时,正是重创辽军的大好时机。

    若此刻余潮生在圣前告我一状,他必然得说清楚,我王子丰是如何用四个银引司的官员,做出独揽大权的罪名的。

    ” 说到这,王溱颇为感叹:“他着实是个好人。

    ” 原本唐慎就有些明白王溱的用意,此刻听他一说,他全然领悟。

    唐慎也不由地说道:“我在来之前,碰到了余潮生,他与我说了一些关乎命运的话。

    接着,他便去见左相了。

    我想,如果是徐相,结局恐怕大有不同。

    ” “大有不同?自然是会截然不同!徐相生性敛然,似重重迷雾,难以捉摸。

    他谨慎战兢,少有差错,每走一步,皆会考虑往后三步,可谓步步警惕。

    但哪怕如此,面对这样的选择,他也会选择参我一本,否则我王子丰不倒,下一个倒下的便是他。

    ” 唐慎:“但余潮生不同。

    参你一本,等于将皇帝在西北的部署公之于众。

    即使他含糊其辞,也或许会被人发觉,猜出真相。

    只要又一丝可能,都不得冒险。

    别说此刻正是两军交战之际,甚至往后,哪怕大宋胜了,我想余潮生或许也不会告你。

    因为那些安插在辽国的探子,如果被发觉了,我大宋就少了极其有利的一把利刃。

    ” 王溱蹙起眉头:“景则。

    ” 王溱很少会直接喊唐慎的字,因两人是同门师兄弟,王溱很喜欢这个关系,所以他时常喊的都是“小师弟”,只在某些特殊场合会贴着唐慎的耳根喊上一句“景则”。

    但此刻唐慎没想太多,只下意识地“嗯”了一声。

     王溱轻飘飘地说道:“你何时对那余潮生心生好感了?” “……哈?”唐慎懵逼地看他。

     好感? 啥玩意儿?